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先生两次 误用统计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反馈

  近一周来,《北京青年报》两次刊发了钱塘人先生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文章。钱先生的分析文章总体上全面客观,结论也是有依据的,看后使人很受启发。但是,文章中也不止一次出现对统计数据的误用,需要加以指出,以免在此基础上做出错误分析。

  7月9日,国家统计局依惯例发布了6月份价格统计数据。7月10日,《北京青年报》在第一时间发表了钱塘人先生的评论《物价回落进一步撑大“稳增长”的空间》。作者说,“笔者也是天天上街买菜之人,以为从以往拉高CPI第一元凶——食品价格的实际走势上判断,2.2%的CPI涨幅未必非常精准,但大体与笔者的消费感受相吻合。”

  虽然钱先生肯定了数据与自己的感受相吻合,但他与很多人一样,也是以食品价格与自己的消费感受比较。而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它是一个总指数,包括了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个大类。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既有总指数,也有八大类指数和部分中类乃至小类商品、服务的指数。数据显示,6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8%。所以,主要受食品价格左右的消费感受,应该与八大类中的食品类价格指数相比较,而不应该与包括其他七个大类在内的总指数进行对比。

  7月14日,在上半年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基本完毕走后,钱先生又及时地发表了《经济增速虽“破八”企稳底部已形成》的文章。我依然同意先生对形势的判断。但他在引用多组统计数据的时候称,“上半年内需增幅14%,接近二季度GDP增幅的近一倍”。而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新闻稿清晰地显示:上半年,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内需)名义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显然,钱先生拿14.4%与7.6%进行比较,得出了“近一倍”的结论。如此,一是以“上半年”和“二季度”去比;二是将未扣价格因素的“名义增幅”与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比较。这样拿口径不一样的数据比较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且难免引起对形势的误判。潘璠(北京 公务员)

分享到:

 
  • 新闻朝鲜军队总参谋长李英浩被解除一切职务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证监会:停发新股不能改善市场 学者反驳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出汗预测健康 分娩时刻准爸行动指南
  • 女性奢侈品销售下滑两成 10元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新婚之夜朱德送康克清的纪念品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