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律不以口号彰显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3:04  山西新闻网

  在第四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株洲”上,一名基层法官,宁乡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贤兴抛出一个独特观点:“良知入法,要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他说,自己始终觉得良心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法律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总有漏洞,内心的约束、良心的鞭挞更能避免一些问题。”(7月16日《潇湘晨报》)

  马贤兴说得很对,良知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一个社会最大的良知恰恰就是法律。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总则,而它们都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上。只是,这种良知不会直接写出来,甚至变成一种简单的灵魂感召,它只是体现为一种基本理念:公平、合理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法律是良知的实体化,它诉诸理性,具备效率,并有一套外部约束机制。人们评判一部法律,核心标准也是良知,由此便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法律之上有良知,这个良知是自然法,是法律的准绳,是制定法律、评判法律、运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不是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中,而是在法律的运作过程中,确保良知的存在。

  良知入法,法律不会获得增量。作为良知实体的法律,不会因为重复强调良知而变得更正义,更公平,更有效率。为何有一些法律只停留在纸面上?正是因为我们将良知写在纸面上,而非真正灌注到法律的灵魂中。如果法律不再以理性的方式吸纳社会的复杂经验,不再细心调节复杂的利益矛盾,不再以公平、正义为公理推导法律条款,而只是以正确的废话呼吁良知,以及呼吁各种常识,那么法律将变成毫无指导意义的文本,从而也将变得虚伪,良知将变得廉价。

  如果说法律总有漏洞,难以十全十美,那正是因为法律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法律的机器还有待修缮,以良知为灵魂的法律还需要更强的实战能力。当然,社会不仅需要法律之治,同时还需要良心之治,也即需要一套作用于人内心的道德律令,让人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是,这种良心之治无需写入法律之中,它的本质是道德自治,一旦行诸法律,其本质也就被消解了。

  近年来,社会一直在呼吁道德血液,提倡良心。道德血液如何浇灌?社会的良心如何提高?一方面,我们要让法律、司法以良心为基石,而要让这个基石不被侵蚀,就需要一系列更强有力的公正程序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让人们有机会成长为道德上足够自律的主体,习惯于为自己负责,而不是惯于将各种准则寄托给外在的权威,那样一来,道德便成为权威代理的事项,人人都学会了自我卸责,哪怕良知入法,也只是自欺欺人。

  肖畅(湖北媒体从业者)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国际-欧足联年度最佳32人候选:皇马7人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冬病夏治 找准穴位在家也能“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章士钊故居违法施工罚20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