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个乡镇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3:19  成都日报

  一批豆瓣生产企业,生发出一个川菜产业化园区,催生一座现代新城。

  一个重大产业配套项目的落户,迅速拉大城市骨架,成就一个崭新的城市片区。

  郫县安德镇和德源镇,两个曾经的川西农业小镇,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相互支撑中,在统筹城乡的生动实践中,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明星乡镇”。

  安德镇和德源镇迅速崛起的身影,是郫县“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缩影。坚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动郫县跨越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郫县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川菜原辅材料企业

  托起百亿川菜产业城

  从手工作坊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丹丹调味品公司董事长岳平坦言:公司的发展壮大,得从入驻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说起,6年时间,产值翻了4番。

  成长为全国豆瓣行业龙头老大的丹丹调味品,见证了安德镇的快速崛起。就在2005年以前,安德镇还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小镇,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定位模糊,年税收不到500万元。

  坐拥“川菜之魂”,却憾“产业无魂”。2005年,安德镇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中被确定为重点区域。发挥郫县豆瓣传统品牌优势,打造川菜产业化园区,成为安德“产业立镇、产城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不仅是丹丹调味品,在安德镇采访,我们见识了川菜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金大洲跻身为全国食用菌行业10强前三位;生产泡凤爪的重庆有友,扎根园区后,很快呈现出产品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豆制品生产企业“徽记豆匠”刚刚投产半年多,产品已经覆盖成都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园区目前已经集聚产业项目82个,累计投资61.8亿元;56家企业建成投产;培育形成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22家。到2015年,园区将力争达到百亿元规模。

  新型工业化,带动了新型城镇化。从前一支烟工夫就能走完的安德镇,现在一包烟的工夫都还逛不完——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0.6平方公里拓展到5.3平方公里,累计吸纳2.5万人进入城镇居家创业,城镇人口由2004年的不足0.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3.1万人,城镇化率由2004年的22.8%提高到68.3%,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0元。

  如今,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在安德镇经营各种生意,全镇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有50多家,汽车专卖店、咖啡厅等现代新兴商业业态应运而生。“服务业这个传统的短板,这次将被拉长。”副镇长何玉建说,未来的安德镇将是一座川菜产业城,一个以川菜为特色的3A景区,目前以安唐路为轴心的4万平方米川菜美食体验休闲特色街区已经初步建成,一家总投资700万元,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餐饮龙头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力争今年9月美食街将建成投运,以后人们说到吃川菜,就会想起安德镇。

  村民将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托入驻园区的川菜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安德镇及其周边地区很快形成了8万亩的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构建起“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为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创造了条件。

  德兴苑农民集中居住区,就是当初建设产业园区拆迁的第一个农民集中安置区,当初种下的小树苗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住在这城市般的社区中,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刘祖全大爷,身上已经没有多少农民的“痕迹”。

  记者进入小区时,刘大爷正摇着纸扇在小区中散步,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他都会弯下腰来,将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中。“我是小区内的文明劝导员,这是我的职责,也算是老来发挥余热吧。”

  谈起现在的生活,71岁的刘大爷说,简直是生活在蜜糖里。他的大儿子搞了个20多亩的花卉苗木基地,还在镇上开了家歌城,二儿子帮人管理一家铝合金门窗店。刘大爷和老伴每月分别领取1300元和1100元的社保,年年都要外出旅游。“去年去了北京、重庆和九寨沟,这几天我们正在准备新的出行计划。”

  年纪大了有社保,生病了有医保,孙儿就在小区门口的幼儿园上学。同样住在安德德兴苑的吴鸿远,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幸福。53岁的他,在镇上当电工,每月收入1600元,老婆每月领取860元的社保,“对付一家人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德兴苑有40%的人员在川菜产业园区务工,25%的人员在城镇创业,老年人均购买了养老保险,实现了“居家养老”。与德兴苑类似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德镇还有泉水苑、永兴苑、怡安花园等5个,均实现了“居住条件有改善、收入水平有提高、生活品质有提升”的目标。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成果将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共享,全镇范围内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正在酝酿中。各村(社区)根据区位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宜居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规划确定农民新居点位26个,预计到2015年,将累计投资20亿元,建成农民新居16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目前,已全面启动5个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建成泉水1号点一期农民新居6600平方米;完成泉水3号点、安宁2号点主体工程约4万平方米,均按“1+21”的标准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生活条件同质化。

  重大产业项目

  成就的现代新城

  与县城相距不远的德源镇,和安德镇一样,曾经是传统的农业乡镇,作为成都市粮经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大蒜、蔬菜等农作物,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城镇居民3000余人。

  德源镇的巨变,缘于富士康生活配套区项目的落户。郫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市“两化互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务实创新服务。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一座占地2平方公里,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新城拔地而起。记者昨日来到德源镇,从前的农业小镇面貌早已不见踪影,宽敞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诉说着德源新城今日的现代与繁华。

  德源新城规划总用地约8平方公里,其中富士康生活配套区规划2平方公里,配套产业发展区规划6平方公里。片区发展定位为电子科技商务、居住和生活配套主体功能区,拟打造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幸福和谐生态田园新城。在高新区重大工业项目的带动下,德源新城正在加快建设成为一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智能、科技、环保、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成都石室中学和泡桐树小学也落户这里,今年秋天将开始招生,这意味着德源镇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赵一 摄影 谢明刚

分享到:

 
  • 新闻朝鲜军队总参谋长李英浩被解除一切职务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证监会:停发新股不能改善市场 学者反驳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出汗预测健康 分娩时刻准爸行动指南
  • 女性奢侈品销售下滑两成 10元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新婚之夜朱德送康克清的纪念品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