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扶贫款 是“撬杆” 找准致富新支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4:00  中安在线 微博

  7月12日上午,暴雨初歇,记者来到宿州市过去有名的“穷洼子”——西二铺乡沈家村,只见1500多亩洼地上玉米秧长势旺盛。换作几年前,记者得坐船才能进村。现在,村头的两个大涵洞不分昼夜地排着积水,雨再大,地里也涝不起来。涵洞边放羊的77岁老汉韩国刚回忆往日,满腹辛酸,“以往过了午收就是连阴雨,村里一片汪洋。别的村一年至少种两季庄稼,俺这儿一年只能种一季,内涝让俺村祖祖辈辈穷得叮当响”。

  2007年,省财政投放13万元扶贫项目资金,为这个村修建了两个涵洞,将1500亩洼地的积水疏导到附近新汴河,水患一解决,村民们当年就种上了两季庄稼,户均增收8000元。头脑灵活的村民还在洼地里发展起大棚蔬菜,收入更为可观。

  沈家村的穷还与一条沟有关。上世纪60年代开挖的戚家沟将沈家村一分为二,50多年来,村民过河种地,要先让牛趟水过去,自己再拉着板车,带着农具和干粮,取道邻近的濉溪县绕行8公里。近年来,省财政厅投放3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在沟上建起了一座5米宽的双拱桥,从此结束了村民绕路的历史。

  聊起现在的生活,村民韩恒宽的脸上重新绽开笑颜。这位中年汉子拉着记者来到新汴河,只见河上密布绿色围网,不时有花白鲢跃出水面。 “你瞧,那4个围网和一条渔船就是我的。过去俺家穷得连油都吃不起,现在靠水产养殖每年净收入3万元。”韩恒宽说着又领记者来到百米外的猪舍,里面养着60多头长白猪和杜约克猪,这些白胖家伙可带来4万多元净收入。韩恒宽家的宅基地上,两层小楼正拔地而起,而它的周围早已立起许多新楼。 “过去俺家住两间土房,外面下雨屋里也下,今年国庆前无论如何要住进新房。 ”韩恒宽笑道。

  “村里的‘农民银行’,让俺有了5000元启动资金,实现了滚动发展,走上脱贫路。”韩恒宽说的“农民银行”其实是村里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扶贫互助社”,由于有省财政扶贫资金“铺底”,贫困农民只需交纳500元“入社费”,就可从这个资金“蓄水池”里借出数千元“低息”贷款发展生产。 “银行贷款难、手续繁、利率高,贫困户发展生产经常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有了互助社,贫困户不出村就能贷到款,借助启动资金打脱贫翻身仗。 ”韩恒宽说。

  为保扶贫资金安全,扶贫互助社实行“五户联保”,一户还不上,作担保的另四户帮着还。 “虽然是穷人借钱,但扶贫互助社还款率比银行还高。”埇桥区扶贫办主任李爱军说。由于扶贫互助社建在合作社之上,不仅资金实现了互助,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也实现了互助。该村发展大棚的贫困户每几家成立一个互助组,从浇水、栽苗到铺膜都分工合作,效率提升,增产增收,许多贫困户抱起团来一年就脱贫致富。(何雪峰)

  【记者感言】

  对于众多贫困村而言,扶贫资金虽然有限,只要用在“刀刃”上,找准了支点,就可以成为推动脱贫致富的有力“撬杆”。

分享到:

 
  • 新闻朝鲜军队总参谋长李英浩被解除一切职务
  • 体育中超-雅库布首秀争议破门富力1-0恒大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证监会:停发新股不能改善市场 学者反驳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出汗预测健康 分娩时刻准爸行动指南
  • 女性奢侈品销售下滑两成 10元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新婚之夜朱德送康克清的纪念品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