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性对待包公情结 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6:39  正义网-检察日报

  张远南

  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精神值得现在的司法人员学习。但国人的包公情结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要理性对待包公情结,坚持法治原则,逐渐消除包公情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公正司法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公民树立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节约司法资源。

  宋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执法不避亲党而著称于世。包青天的故事被历代文人竞相传诵,包公成为不畏强权、铁面无私、公正廉洁的象征。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中,包公情结根深蒂固。

  笔者认为,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精神是值得现在的司法人员学习的,因为这些精神也是中外司法人员所应当具备的。但是国人的包公情结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行政司法合一的产物,是封建社会文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如果不能理性对待包公情结,会产生影响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社会稳定的负面效应。

  包公情结的现实表现

  包拯(公元999年—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授龙图阁直学士,任河北都转运使。后召入朝,历任开封府知府、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包拯被委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历来京官难当,一是皇权可以随便干预地方事务,二是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往往仗势欺人,无理可讲。在北宋政权存在的100多年间,出任开封知府的竟有180多人,平均每个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包拯不畏强权、铁面无私、公正廉洁的事迹在戏剧《铡美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包公为了给民妇秦香莲讨回公道,连皇帝的女婿也敢开铡。“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老百姓遇到冤屈,自然想到找“包青天”伸冤,这就是包公情结的由来。

  包公情结对现实生活影响很深。从普通群众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

  有的人不走司法程序,热衷于上访。由于包公情结的影响,当事人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不走或是不愿走司法程序,直接到政府相关部门或是行政首长处上访,以期得到领导的批示而获得案件或问题的妥善解决。这种现象在基层时有发生。比如家里出现了亲人意外死亡的事件后,不是通过法定程序察明真相,而是召集亲友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抬尸到有关部门,以求引起某些领导的重视而推动事件的解决,然而这种维权方式很容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有的人即便走完司法程序,仍然要上访。按规定必须走司法程序的,在诉讼结束后,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不断地缠诉和上访,期望找到“包青天”解决问题,结果导致行政资源、司法资源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状态。

  有的人逐级或越级上访,认为找的官越大越好。当事人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逐级或越级上访,期望上级“包青天”能主持公道。他们还通过不同的关系去找上一级领导,认为官越大越好。对于领导的指示如获至宝,仿佛拿到了尚方宝剑。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事情和问题的解决。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一面之词和编造谎言的方法,骗取有关领导的批示,再用批示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包公情结在当代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也有体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行政领导干部对司法案件进行批示。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行政司法合一的体制,县官、州官、抚台,乃至皇帝都是既管行政,又执掌司法,身兼行政首长和司法官的职责。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当今的一些行政领导干部把维护司法公正看成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利用行政职权干涉司法。这种做法有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宪法法律原则,甚至损害司法公正。

  包公情结的现实危害性

  包公情结太严重,会给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包公情节的存在,不少公民一遇到涉及自己利害关系的事项,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当的司法程序维权,而是托关系、走后门,寻求有关领导帮助。现实中还有一些群众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不愿意走司法程序,而是采取到有关部门拉横幅示威、讨说法等极端方式维权,希望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达到维权的目的。

  这些不理性的做法往往使司法程序多次重复启动,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我们国家的司法程序中,两审终审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其意义在于,它防止当事人无节制地利用司法资源,使诉讼久拖不决。在包公情结的影响下,司法机关作出的决定常常被轻易推翻,司法程序不断重复启动。例如笔者遇到的一个案例,几个控告人向检察机关控告本公司的经理有贪污犯罪行为,检察机关经查证,没有证据能证明该经理有违规行为,于是作出了不予立案的决定。但是,控告人又分别向有关机关提出控告,先后有人大常委会、纪检监察机关和上级检察院调查并答复。几年后控告人又通过媒体发表言论,并认为检察机关不作为。于是,上级检察院又指定下级检察院再查。此案已经过多个部门的调查,司法程序被重复启动,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

  由于包公情结的泛滥,司法权威受到了极大挑战。在包公情结的影响下,一些人相信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批示,不尊重司法权威。当一个申诉人、控告人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批示维护了自身利益的时候,包公情结无形中会得到强化,减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坚持法治原则,理性对待包公情结

  包公情结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实条件下,要想立马彻底消除民众的包公情结不太现实,但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坚持法治原则,逐渐消除包公情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说来,要在公正司法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公民树立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节约司法资源。

  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需要两个层面的人共同遵守。一是各级领导部门和负责人要首先树立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不再对司法案件作出批示,真正实现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离。上级有关部门不就有关案件作批示,淡化社会大众的包公情结,可以在客观上引导公众不再通过越级上访和不断缠访来解决纠纷,让大众习惯司法的终极力量,从而逐渐形成信任司法机关、服从司法裁决的氛围,不断地提升司法的公信力。二是申诉控告的主体要树立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这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让申诉控告的主体乃至公众自觉地形成依法申诉控告的理念,习惯司法规则,服从司法的终极裁决。在美国的总统选举中,小布什和戈尔之间曾产生过谁当总统的选举纠纷。当司法裁决后,双方马上结束分歧,戈尔自觉服从司法裁决,并理性地、有风度地向胜方小布什祝贺。这个经典案例,足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重要性。

  (作者系海南省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海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分享到:

 
  • 新闻朝鲜军队总参谋长李英浩被解除一切职务
  • 体育国际-欧足联年度最佳32人候选:皇马7人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混战手机优惠券:盈利能力极低 洗牌开始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中日第一战:让日军绝迹亚洲大陆近千年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夏季出汗预测健康 分娩时刻准爸行动指南
  • 女性奢侈品销售下滑两成 10元好用瘦身工具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新婚之夜朱德送康克清的纪念品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