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半年国企利润下降成本反增 评:提振经济需寻找新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09:14  中国广播网 微博

  中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财政部昨天(16日)公布数据,今年1到6月份,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但6月比5月环比增长20.6%。分行业来看,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是烟草、汽车、邮电通信等。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是交通、化工、有色、石化、建材等。

  数据显示,目前国企仍然负重运行,成本压力十分明显。1到6月,国企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2.8%;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利润下降、成本上升,这让国有企业的前景更加引人关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能否健康运行,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全局。《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就此带来评论。

  企业面临“三明治”式困境

  张茉楠: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企业确实面临着“三明治”的陷阱风险,就是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相比2008年很多企业继续感觉到了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但是为什么整体的利润幅度下降这么快?现在情况可能是短期的因素和长期的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效果,不单单是国企利润的普遍下滑,其实两市上市公司公布的2012年上半季年报,在这种情况下亏损幅度和利润降比也高达45%以上。

  这种普遍性跟现在整体的价格下降的周期有很大关系。比如今年上半年整体的工业生产者购进的价格同比是下降0.3%,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0.6%,其实也能看到,尽管成本下降了但是下降的幅度还没有价格下降的幅度这么快。另一方面从短期因素来看,可能跟现在的去库存有关,因为现在很多生产资料还是前期购进的,那么前期实际上价格下降得也没那么快。所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体的企业去库存的压力还比较大。

  从更广泛意义来讲,还是产能过剩的结果,因为2008年、2009年靠四万亿投资来缓解当时的产能过剩危机,但是现在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逐步递减,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全行业的产能过剩。根据监测,实际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平均有28%的产能闲置,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企业即使生产了,或者生产出来产品,但是卖不出价格。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是一种短期的外部冲击,但是现在可能中国面临着长期的去产能化的这种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要压力

  张茉楠:成本利用率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考虑生产要素,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成本、资金成本这些都构成企业的成本。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随着两次降息、降准,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了,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企业的要素成本,也就是说劳动力和用工成本。一般来讲劳动力市场价格是有一定黏性的,前期尽管工资上涨的幅度要放缓,但是由于经济下滑,很多企业用工招工比较难,所以工资下降的幅度还远远比不上企业利润下降的幅度,所以说工资上涨的势头难以弥补很多企业其他成本下降的幅度。所以总体情况来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用工成本的压力,特别是小微企业还是非常大的生存压力之一。

  经济转型压力大于经济下行压力

  张茉楠:我认为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转型的压力远远大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对于很多企业来讲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远远大于利润下滑的压力。这种利润下滑是一种短期的外部冲击或者是短期的环境趋紧带来的利润下滑,还是长期的结构性压力带来的这种利润下滑,这个问题对于整体宏观经济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从现在很多企业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来看,跟现在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有很大关系。因为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都是靠投资驱动型的经济,随着外部压力的加大,比如西方国家去杠杆化,我们国家也伴随着去产能化,原来大进大出的这种循环,从投资到消费再到出口,实际上这个循环链现在运转是不畅的。由于我们现在产能过剩,投资过剩,生产过剩,但是消费又严重不足,内需严重不足,所以需求难以和供给相匹配,供给相对需求来讲就显得过剩了。

  从外部的情况来讲,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需求严重的萎缩,出口其实也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冲击。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供给在好的情况下可以找到有效的需求,但是在全球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供给相对需求来讲就显得过剩,很多企业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增长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

  国企民企应齐头并进

  张茉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应该齐头并进,不仅仅是国企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其实很多民企也面临结构调整的问题,那个时候是靠压低要素价格,压低劳动力价格,压低一切的生产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回报和这种空间。但实际上中国未来的供给一定会面临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的这种发展阶段。

  也就是说原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问题,原来的不变工资实际上已经难以找到与它相对有效的劳动力的供给,随着要素成本的这种上升,整体的基本回报率会不断的下降。

  所以从现在的情况来讲,政策着眼点不能在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上做文章,未来的情况一定要从供给端作出调整,因为现在主要的矛盾是供给端的矛盾,所以说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未来能不能考虑很多企业在现在经济下滑的这种发展阶段,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么去考虑劳动资本和技术以及生产力现代组合上面,比如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向技术创新要效益,通过向开拓新的市场要效益。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国际-欧足联年度最佳32人候选:皇马7人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冬病夏治 找准穴位在家也能“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章士钊故居违法施工罚20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