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北大的标签式关注请适可而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13:19  新闻晚报

  □王兴栋

  最近,有关北大的新闻不断。先是说北大一个硕士毕业生月薪八千被父亲奚落没当官、没赚大钱引发网友热议,接着是北大校长周其凤回家给母亲祝寿双膝跪地让人质疑是作秀。稍远一点的新闻还有北大校长有11位副校长和校长助理,超过部长。更不提北大学子卖肉、出家等新闻。

  北大的社会关注度高当然有情有可原的一面,有些方面的确也应受到社会监督,毕竟这所学校在中国内地的排名也算名列前茅,一举一动容易被人关注。但回过头来说,关注度过多、特别是有些关注和学校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到作为北大人的个体时,则未见得合理。比如,北大校长回家给母亲祝寿双膝跪地,这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儿子给母亲祝寿的问题,他跪地也好,磕头也罢,即便是酒席多办几桌,和北大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没有动用北大的公款,没有以北大校长的身份邀请当地官员送寿礼,这只能算是一桩私事。媒体为何要如此关注、甚至有人要质疑他在作秀?笔者觉得,如此高的关注和曝光有侵害周校长本人隐私之嫌,实在是没有必要。

  北大硕士月薪八千遭父亲奚落的新闻出来后,很多评论都以为,正是我们很多人今天所奉行的价值观给了这位硕士生太大压力。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只有当大官、赚大钱才算是成功,而一个人考上了北大,在学业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依此逻辑,毕业后没有当大官、赚大钱只能算是失败。笔者以为,这种逻辑只是问题的一面。让北大毕业生感到更大压力的,是社会对北大和北大生的过度关注,这种关注把上述价值观产生的压力放大了。如果我们衡量任何一个人是否成功都以官位的大小和赚钱的多少为标准,那么对北大人则是更为甚之。正因为有了“北大”这个标签,上述那条新闻才受到这么多关注。如若是换成一所知名度稍弱一点的学校,恐怕新闻的关注度就要低一些,甚至不会成为新闻。之前的一条有关北大生卖猪肉的新闻亦如此。之所以引发热议,很大原因在于,将北大生和卖猪肉放在一起,这在一些人的意识中形成了巨大反差。正是这样的关注度,让北大人在择业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如果你找的工作比同龄人差一点,不少人就会觉得你混得太差,不只是差一点;你找的工作稍微好一点,别人则会觉得你也不过如此,只比别人好一点点。对于已经在职的北大人,道理同样如此。然而,对于作为个体的北大人来说,你到底做的是什么、混得怎么样基本上属于个人问题,不应受到周围人的过度关注,更不应成为以“还是北大毕业的”为潜台词明里暗里被人评头论足的佐料。

  更有甚者,当媒体上出现有关北大的新闻时,有些同事或知道你是北大毕业的人会问你对此有何看法。笔者通常很无奈,本人既非北大的新闻发言人,又对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能有何看法?在此情况下,北大这个标签已然成为一种负担。碰到类似事情,甚至恨不得自己不是北大人。这绝非自己以毕业于北大为耻,也不是痛恨北大为何没有连事业上的成功一并赋予自己,而是社会的关注相对过度而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毕竟,按照当大官、赚大钱的标准,不可能每个北大人都成功。我们在期待社会对成功标准形成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希望社会不要过度关注北大这个标签。这一点,对于我们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也有积极意义。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状元变奏曲:媒体疯狂追逐 光环基本湮没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冬病夏治 找准穴位在家也能“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章士钊故居违法施工罚20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