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研究生就业为何拼不过本科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14:49  国际在线 微博

  2012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84416人、博士生67216人,十年间翻了一倍。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且就业率开始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有的大学老师表示,从就业市场来看,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矛盾。(7月16日中国新闻网)

  联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扩招背景,研究生就业拼不过本科生,似乎从扩招那一刻就已注定。

  从2003年至今,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一倍,可急遽膨胀的招生动力并非来自学术发展、行业发展的内在诉求,而是带有浓厚的人为推进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研究生扩招,其根本原因是为了释放本科生的就业压力。简言之,扩大研究生招生,是延缓就业压力的一个调剂工具。

  如今这种被动扩张的负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一方面,这部分暂时被规避的就业压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来解决。目前研究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与这种就业压力的“延迟”释放不无关系;另一方面,面对高速增加的研究生数量,相应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却并未及时跟进,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最终影响到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研究生教育并非本科生教育的延续,高学历群体的增加必然要求一个相对应的高门槛就业市场来接纳。但就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情况而言,这种供需显然是不对称的。美国2009年的研究生数量是65万人,我国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直逼美国,达到了58万人。但是两国研究生的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出两国知识产业在规模上的差距,即便抛开研究生质量之于就业上的负面影响,在相关创新、科研产业未能达到相应规模前,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就处于一种过剩的状态,就业难也就理所当然了。

  目前学生们的读研动机,属于真正研究兴趣和欲望的,恐怕相当有限。但大家还对考研趋之若鹜,一方面是源于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许多单位对高学历的盲目消费,连一些高中生都能做的窗口行业也要求研究生学历,无形中导致了考研人数的增加。

  研究生教育的高速膨胀与就业率的低迷,脱胎于功利化的教育思维。这种功利化思维从一开始就为研究生教育埋下了隐患。在一切“以就业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下,学校无意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此时市场也尚未有足够的高端岗位……多重因素累积之下,才酿出了研究生就业难这枚苦果。(朱昌俊)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状元变奏曲:媒体疯狂追逐 光环基本湮没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佳士得上半年艺术品销售狂揽35亿美元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