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些“寻宝”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15:03  北京晚报

  一座古老神奇的观象台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约7.5公里,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这里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史前最大的城址。陶寺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对研究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中国”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陶寺遗址发掘领队队长,何弩带队在此蹲守了十多年。2003年,考古人员在这个神秘的“城池”里发现了一座占地达1700余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建筑遗址,但是它的地表建筑都已遭到破坏,其原貌、功能都无从得知。

  考古人员根据遗址上的夯土痕迹推测,曾有13根高大的石柱立在这个半圆形的台基上,相邻石柱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到20厘米,而这些石柱间的狭缝整体呈正对圆心的放射状。联想到古人“天圆地方”的说法,何驽猜测,难道这座遗址与祭天有关?

  发掘一步步推进,考古人员又发现夯土弧线上有几道缝,而且这些缝的朝向冲着东面约10公里外的塔儿山。这座大型建筑基址与天文有关?所留的缝是用来观测天象的观测缝?在天文史学家的建议下,何驽决定进行实地观测。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测,他们发现冬至那天从观测点看过去,太阳刚好从2号缝通过,与对应的塔儿山相切,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接下来的观测更是让考古学家兴奋,在夏至那天,太阳刚好从12号狭缝,与对应的山脊相切。后来,春分、秋分两个重要节气也在另外两个狭缝中被印证。这与《尚书》当中《尧典》一篇所记录的二至二分概念以及尧观象授时的记载恰相吻合。最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就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古天文台,证明在距今4300多年前,人们已经掌握了历法,将一年分为20个节点。

  何弩认为,此次模拟观测的重大意义在于,证明了4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了世界领先的缜密的历法系统。二十几个节气的历法,是目前所知绝无仅有的,它既展现了我们祖先为农时服务、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还体现出当时王权对于天文历法的控制。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命脉,确定节令是天文官的事,但颁布历法是统治者的事,不俯首帖耳臣服于他,他就不告诉你农时,你就没有收成。

  一只横空出世的“猪”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卫红研究员在谈到凌家滩遗址时说,凌家滩遗址最让考古学家们惊叹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玉石。

  玉石器的大量存在是凌家滩文化的一大特色,仅在凌家滩基地发掘的1000多平方米范围内,就出土有玉器600多件,石器约400件。这批玉器质地多种多样,工艺上较多地采用了线切割、片切割,甚至有迹象表明可能有了砣切割。其种类既有装饰类的环、镯、管等,更有具备礼仪重器性质的斧、钺、璧、戈和龙、鹰、神秘人像。它们的存在不仅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高度发达的琢玉技术,而且反映了当时“尊玉”观念的增强。此外,在第一次发掘中出土的一套刻有八角星纹和圭状纹饰的玉龟和玉版,是中国古代龟策和天文历法制度的极好见证。

  在凌家滩遗址北部,有一处独立的祭祀和埋葬场所即祭坛和贵族墓地,整个祭坛的形制和特征表明它是凌家滩遗址中极为重要的一处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在祭坛正南边东西一线上的为大型墓葬,每墓均出土有数十件甚至上百件玉器,部分墓葬中还有玉人、玉龟、玉版、玉龙、玉鹰等重器,是显贵者之墓。

  最让学者们振奋的是,2007年一只玉猪的“横空出世”。当时,研究者在祭坛附近发掘,一块石头慢慢浮现出来,“可是直到起运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它的价值。”直到把这块重达88公斤的“大石头”抬起来,人们才惊叹——在石头的一端有若干凸起和凹陷,这是猪嘴,这是猪耳,这是猪眼,还有獠牙……一只猪的形象渐渐明朗开来。这头用于祭祀的玉猪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玉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其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凡。

  更让人激动的是,玉猪身下还压着一座墓葬,墓坑内有200多件随葬品。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其玉石器的精美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这些形态、质地不同的“石头”,日常使用的并不多,多数是礼器。它们被放在墓主人四周,很有规律。不同的墓葬使用的“石头”数量、种类都不同。或是权力的代表或是通神的工具或是财富的象征,这些石头反映了社会分化和等级制度已开始出现。

  记者手记

  文明的形成没有标准答案

  人文科学的研究与自然科学不同,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交流切磋,而无对错之分。现在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是就连文明形成的标志,古今中外都莫衷一是。而考古界的专家们对于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大多是个人见解,当一些发现被公布的时候,还常常会招来学界同仁的质疑之声。因此,严谨的学者通常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屡屡强调,这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行业态度。包括上文中提到的陶寺的古观象台、陶器上的文字,发现之初都曾经引起过学界的争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都不一定能够得到业界所有专家的认同,我们的一篇报道也不可能涵盖所有业界专家的观点。可是,众所周知,科学和文化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所以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大家的充分探讨,让我们的文明探源工作更进一步。J205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状元变奏曲:媒体疯狂追逐 光环基本湮没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佳士得上半年艺术品销售狂揽35亿美元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