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伏养生实用手册 冬病夏治要趁“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15:49  半岛都市报
入伏养生实用手册冬病夏治要趁“热”

  明天就进入夏日炎炎的三伏天了。每到此时,岛城市民就开始忙着为冬病夏治做准备,特别是一些老患者,纷纷提前到各个医院进行咨询、预约。冬病夏治到底该怎么治?这其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哪些误区?为此,我们特别采访到了海慈医院肺病科的陆学超主任和医保城的中药师聂晓玉为大家普及一下冬病夏治的实用知识。

  ■名词解释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4个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贴在后背的特定部位。三伏贴可以治疗和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4贴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8小时即可揭下。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虚寒类疾病(冬病),利用夏季气温高 ,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内服中药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 ,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前先走出认识误区

  近几年来 ,随着市民养生意识的加强,很多人开始重视在入伏时进行冬病夏治,可是,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据海慈医院肺病科的陆学超主任介绍,冬病夏治不是万能的,它主要针对一些虚寒体质的人,治疗的是一些寒湿病,以驱寒气、去除身体的湿气为主,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人敷三伏贴则会适得其反。陆主任介绍,一般来说,凡是在秋冬季或初春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过敏性鼻炎 、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 、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可应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 ,如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冠心病 、慢性胃炎 、慢性结肠炎、冻疮及颈腰椎病变等,只有中医辨证属虚寒才可进行冬病夏治。

  误区二:冬病夏治可立竿见影?

  有些病人夏天若感冒、咳嗽了,尚处于急症期就赶到医院要求“冬病夏治”,并寄望于敷贴后能“药到病除”。其实,这些病人对“冬病夏治”的认识存在误区。陆主任表示,“冬病夏治”是一个针对每个不同个体进行的系统治疗过程。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及耐受情况,来辨证选择对病人进行哪种药效强度、哪种时间长度的治疗。另外,医生在给病人施治之前会亲身体验一下,中药需要炒到多少火候 ,需要放多少的量,以此来根据自己的感觉调整药效强度。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病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陆主任介绍,成人一般每次需要4~6个小时 ,儿童因为皮肤比较敏感,且耐受力差一些 ,一般需要2~4个小时,从18日开始,每隔10天进行一次。其疗效并非立竿见影,但在治疗后会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让病情逐渐减轻。“有一个患老慢支的病人 ,坚持敷贴已经四年了,前几天来打听今年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他的症状已经明显减轻了。

  误区三:敷三伏贴起泡才管用

  医保城的中药师聂晓玉介绍说,人的身体会随外界的气候进行周期性的变化,夏天讲究打扫粮仓,把一些寒邪之气清除干净,储备的阳气充足,冬天才会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

  有些患者觉得敷三伏贴是为了拔出身体的寒气和湿气,如果敷完之后起泡效果会更好。陆主任提醒大家,第一次敷三伏贴的时候最好不要起泡,因为起泡之后第二次敷的时候不一定痊愈,会影响到第二次的药效。如果起的泡很小,可以洗澡但起泡的部位要避免入水。聂晓玉介绍,如果皮肤起泡,可以用鸡蛋内膜敷上,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得褥疮的患者,可以代替正常皮肤,对皮肤的刺激小。

  陆主任介绍,最后一次贴敷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一下时间,稍微起点泡也无妨,以加强药效。

  误区一:

  冬病夏治可包治百病?

  ■相关链接贴敷时间

  第一次:7月18日初伏

  第二次:7月28日中伏

  第三次:8月7日末伏

  注意事项

  1、首次2~4小时取下,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 ,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2、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均属于正常反应。若感觉烧灼或痒感较剧时,应立即取下以免灼伤,并用清水冲洗局部。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3、贴敷期间,贴敷处请勿沾水;避免电扇、空调直吹;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 ;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起泡现象。

  4、如贴敷处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寻求治疗。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雅虎任命谷歌前高管梅耶尔为新任CEO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状元变奏曲:媒体疯狂追逐 光环基本湮没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佳士得上半年艺术品销售狂揽35亿美元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