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股市"重症缠身" 评:"黑庄"不死难祛病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7日16:43  中国广播网 微博

  导读:媒体报道司法制度、监督机制不改革,证券稽查很难做到“稳准狠”。“黑庄”不死,股市无望!

  中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沪深股市今天起起伏伏,两市到收盘都有小幅上涨,但是昨天上演 “黑色星期一”、一百多只个股跌停。

  从2009年8月份的3478点至今,三年来,A股指数不仅从没有超过这个高点,反而节节下挫,无休无止。去年十月份以来,监管层不断发出声音,要实现“强制分红”、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等等,一再想坚定投资者信心,可市场表现却一再让人灰心。很多人忍不住要问:中国股市还有救吗?

  在探寻中国股市惨淡的根源时,今天《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似乎为我们揭开了股市顽疾的冰山一角。这篇报道说,新型的操纵市场手法和更加隐蔽的交易手段不断出现,使得证券稽查工作前景堪忧,而正是因为老鼠仓、“抢帽子” 、“虚假挂单”等操纵手段的大量存在,中国股市“怪病缠身”,大部分投资者只能眼睁睁看着钱财在股市被洗劫一空。

  在中国,打击“非法操纵资本市场行为”的证券稽查工作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01年。据证监会统计,当时沪深两市被操纵过的股票达到80%。现在,11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依然没有底气轻易下一个定论,说市场环境已经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虽然证监会查处了“黄光裕案”“谢风华、安雪梅夫妇案”“李旭利案”等等,但是,如果忽视监督机制、司法制度、法治文化乃至整个法治环境等一系列宏观问题,中国股市要想“去除病根”,仍然很难。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对此作出评论。

  财经杂志的这篇报道说,目前中国的证券稽查工作前景不容乐观,原因是监督机制、司法制度等宏观层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比如,证监会稽查人员调取当事人通讯记录、银行资金划转记录、户籍资料时,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抵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隐蔽的操作手段难以得到遏制。“黑庄”难以斩草除根,是不是当前中国股市惨淡、股民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叶檀: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财经杂志说的比较客气,我认为现在确实是重症缠身。第一,理念方面原因,A股市场上存在着大股东跟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区隔,导致输血不断。一方面整个市场总流通量、流通市值没有下降,另外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节节下降。

  第二,司法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司法证据渠道不畅,我们以前说过,像一些公司,虽然中小股东好不容易付出代价通过司法获得救济,但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破产或因重重阻碍,导致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且只能接受和解,我们的法律对于这些投资者的保护不利。

  第三,内幕交易的问题,像造假、黑庄、内幕交易这些问题现在确实是非常核心的问题,证监会也在进行处理,而且证监会已经获得了准司法权,但是这个准司法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部门的牵制,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一些牵制,而且在实行的过程中成本会非常高。

  我想内幕交易问题、理念问题、司法救济问题都不解决,A股市场会出现悲剧局面。

  昨天股市上演的黑色星期一,引发了市场一片哗然。“百股跌停”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关键词。很多人呼吁,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首当其冲的呼声就是停发新股,此外,也有观点说,监管层自身的问题必须正视,因为很多内幕交易是跟相关部门有直接关系。那么,如果给中国股市制度改革开个药方的话,需要列出哪几个必备项?

  叶檀:我想现在要开综合药方,开一个大力丸吃下去中国股市就能够有所改观,世界上没有这样的药。中国A股市场的病太复杂,所以现在A股市场首先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也就是说有多大的权利就得承担多大的责任。另外一方面A股市场现在法律渠道还不健全,必须要有健全的通道。最后寻租方面的问题,对于寻租本身就掌握审批权或者是本身就掌握一定的权利的监督权的人,如果进行寻租,甚至有的人把发审委的名单都给卖出去,对于这些行为必须要有严厉的处置措施。

  我建议,第一,责权利相结合,有多大权利必须要承担多大风险,第二,寻租行为或内幕交易行为,必须要有类似于像香港廉政公署这样的机关进行严惩。

  再回到财经杂志这篇报道中提到的问题,它的言下之意是,中国股市要想去除病根,不仅仅是市场自身的制度要改,整个司法制度、监督机制也要改。像报道中提到,越是重大的案件,说情的人越多,办案的阻力也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对症下药呢?

  叶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机制,这个机制是让有权利的人或内幕交易的人能够付出代价。总而言之,必须破坏信用的人必须为他的破坏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不管是法律的代价,还是经济方面的倾家荡产的代价,这样的市场才能建立正确的预期。现在市场预期是错误的,在中国A股市场信用非常不发达的时候,必须实行严刑峻法。

  评论员简介

  

  叶檀 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和写作。

  《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

  银联、航运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特聘专家,华南科大管理学院等学校特聘教授。

  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

分享到: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中超-恒大三叉戟成亚洲最佳外援热门人选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雅虎任命谷歌前高管梅耶尔为新任CEO
  • 博客94岁老人拾荒养女儿 清朝妃嫔如何侍寝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河北高中生源大战:给钱给物贿赂老师
  • 育儿幼儿园招生家长排队惊动警方 微博关注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闻着臭吃着香的奶酪 腕表国度仲夏夜之梦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佳士得上半年艺术品销售狂揽35亿美元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