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爱虎 通讯员孙又欣
6月25日入梅以来,我省发生三次较强降雨过程,分别为6月25日至29日、7月4日至6日、7月11日至14日。全省上下科学应对,除局部地区汛情较紧、灾害较重外,全省江河湖水汛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平稳度汛。
三轮暴雨 灾害较重
三轮暴雨,覆盖或反复覆盖103个县市区,其中66个县市遭遇大暴雨、特大暴雨,累计雨量200至300毫米的县市有39个,大于300毫米有26个。
江河水势总体平稳,局地汛情较紧。受川渝和三峡区间两轮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两次发生每秒5万立方米以上的洪峰。经三峡水库调蓄后,13日8时,三峡2号洪峰俯首东去。连江荆南四河的松滋河公安至松滋段持续多日超设防、超警戒;长江监利河段、武汉河段超设防。武汉、孝感多条中小河流涨水。洪湖、长湖、斧头湖、梁子湖、汈汊湖五大主要湖泊水位持续超汛限,163座水库超汛限并泄洪。
全省15个市州林区、6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324.13万人,死亡9人;倒塌房屋436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65.5万亩,各类直接经济损失17.6亿元。
领导靠前 合理调度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防汛抗旱工作,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李鸿忠、王国生等14位省委常委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分赴责任区域,督导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实。
6月29日,宜昌市遭遇罕见强降雨袭击,李鸿忠、王国生、王晓东、傅德辉等省领导奔赴夷陵重灾区,检查指导抗洪救灾,部署灾后重建。在孝感发生洪灾的关键时刻,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灾。副省长赵斌多次要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确保防洪安全、抗旱用水安全。
省防办根据会商意见,多次转发气象预报,重点对防御山洪灾害、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涉水在建项目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城乡渍涝抢排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抗旱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并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重灾区。
武汉、宜昌、潜江三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夷陵区、公安县启动二级应急响应,远安、兴山、红安、孝昌等县市分别启动三级、四级应急响应,保证了应对暴雨洪水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
巡查抢险 科学应对
在江河防汛中,高峰时,全省有1.4万干部群众上堤昼夜巡查,及时发现和抢护险情19处,为江河安澜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暴雨洪水中,项目设备提前发布暴雨、山洪预警信息约8000条次。远安县虽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暴雨,但提前转移1347人,没有因山洪造成人员伤亡,创造了奇迹。
由于预警及时,山洪防御责任人及时实施避险转移,保证了受暴雨洪水威胁的2.24万人及时脱离险境,加上倒房、房屋进水等共计转移8.2万人;消防官兵发挥了攻坚作用,蕲春、远安、黄陂等县市区,数百名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联手,紧急转移危难群众752人。
水利、防汛部门加强统筹调度,通过涵闸自排、泵站提排和水库调蓄,共计排水入江53亿立方米,及时解除了619万亩(次)农田渍涝威胁。
防抗结合 把握主动
当前,我省仍处在主汛期,新一轮暴雨洪水随时可能发生,江河防汛仍应高度警惕。同时,今年我省主要降雨时段雨量不足,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鄂北旱情尚未解除,并可能蔓延扩展,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危害重的高温伏旱。省防办指出,必须高度警惕,未雨绸缪,常备不懈,防抗结合,把握主动。
集中降雨结束后,要密切注意鄂北旱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蓄水保水,新辟水源增水补水。既不允许违规超蓄,也不允许违规弃水。做到人力抗旱与工程抗旱相结合、人工增雨与抗旱服务攻坚相结合,坚持科学抗旱、优化配水,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抗旱减灾最大效益。为粮食生产九连增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水源保障,为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基本保障。
对超汛限的湖泊,努力搞好统筹调度,各地要结合湖泊周边灌溉用水需求,将汛限以上的单一弃水,尽可能变成灌溉水、生态水和有用水,充分发挥雨洪资源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