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人民调:82.3%受访者直言中小学校际差异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6日04:39  中国青年报

  《北京晨报》今年4月报道,武汉淡化中小学教师校籍,规定中小学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不得超过6年。

  漫画:唐春成

  为确保教育公平,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然而,当下中小学学校之间存在差距,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薄弱学校招生困难,入学择校大战仍在上演。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8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3%的受访者直言当前中小学校际差异大,其中33.7%的人认为“非常大”,48.7%的人觉得“比较大”。受访者中,45.7%的人是家长,11.8%的人是教育工作者。

  62.9%的人认为政府给重点学校的投入和资源更多造成校际差异

  60后的田女士居住在河北省某县城。她说,虽然县里规定学生就近入学,但县城和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均”。“乡里很多老师还要忙农活,教学质量根本不行,升学率很低。县乡择校情况特别厉害。”

  在河北某镇中学任教的秦老师说,从老师水平、教学设施来看,自己所在的学校与县重点中学差距并不大,但就是招不上学生。好的私立学校数量也吸引了大量生源,使镇中学的招生情况进一步恶化。她所在的学校已连续多年招生困难,每年老师都被“分配指标”去招生。

  造成校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2.9%的人认为是政府给重点学校的投入和资源更多;63.2%的人觉得是优秀教师更愿意在重点校工作;50.1%的人认为是重点校不愿放弃“择校费”这个巨额收入;50.7%的人指出是家长有“名校”情结;52.6%的人认为重点校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苏君阳认为,国家过去实行的重点学校政策,使得资源配置倾斜,重点学校形成了传统优势。薄弱学校无法吸引家长,只能越来越薄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过去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导致教育经费保障一直是以县乡财政为主,县财政与乡财政之间的不均衡决定了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为提高办教育的政绩,往往把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少数几所好学校,形成一个升学的链条,薄弱学校获得的财政投入不够,导致其师资力量弱、办学条件差、招生情况差,于是薄弱学校越来越薄弱。

  48.6%的人认为校际不均衡会导致校长权力扩大,滋生腐败

  校际不均衡会产生哪些影响?调查中,68.0%的人认为会导致教育资源不平衡,学校两极分化;62.6%的人认为会导致“择校大战”日益激烈,加重家长负担;54.3%的人认为会导致名校规模越来越大,普通学校招不够人;51.4%的人认为会导致普通学校学生难以得到优质教育;48.6%的人认为会导致校长权力扩大,滋生腐败。

  对此,75.2%的受访者支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际流动制度;62.3%的人建议政府对薄弱学校重点扶持。

  秦老师所在的学校已开始实行教师流动制度。以镇为范围,教师三年一轮。参与轮教的教师要到镇其他学校教学一年。但秦老师发现,这一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阻力和弊病。“学校规定教师参与轮教,不轮不允许晋级,但其实轮了也不一定晋级,教师根本没有积极性,流动产生的居住问题也没人解决。”

  熊丙奇认为,由于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待遇相差极大,教师流动很难建立起长效机制,教师只在乡以内或县以内轮换,这无法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由于待遇无法保障,很多教师带着情绪轮换,教育质量也难以提高。

  “一些优质学校为保护自身优势,不愿意让优质教师流动。能流动的一般都不是最优秀的教师。”苏君阳说,要制定更有利于教师流动的制度,就把教师的晋升、评级与流动挂钩。这期间教师的家庭问题和待遇如何解决,也需要明确。

  如何有效推动教师流动?调查中,69.5%的人建议均衡学校间教师待遇和发展空间;65.5%的人希望合理划分流动区域,避免区域跨度太大;56.8%的人认为教师流动要与教师评级评优挂钩,提高教师的流动积极性;46.8%的人表示要制定相关法规明确教师流动办理流程和奖励办法。

  苏君阳认为,一味要求取消所有校际差异,对中国教育发展也不利。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一方面要保证中国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是要保证他们接受质量更好的教育,能按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接受适合的教育。

  苏君阳建议,国家首先要保证对各个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平衡,保证其办学条件相对均衡,保证在大的区域内师资配备相对均衡。

  为推动校际均衡,调查中,55.4%的人建议给予普通学校教师更多培训和进修机会;47.2%的人建议限制学校规模,增加学校数量分散学生,避免名校无序膨胀;43.1%的人希望立法禁止收取和缴纳“择校费”;41.9%的人希望家长尊重孩子特点,破除“名校情结”。

  熊丙奇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通常是通过中央财政或省财政来实现的。法国义务教育经费70%都是由中央财政保障的,所以全国范围内教师待遇大致相当。“要推进校际均衡,就应打破以城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省级统筹,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统筹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

  熊丙奇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升学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围绕升学教育展开,资源配置也是按照升学模式配置。要改变教育不均衡,就要改变政府配置资源这种思路,调整这种升学教育的考核办法。现在,政府部门颁布“禁择令”,要求学生不能择校,学校不能举行相关测试,其实都是表面文章,没有触到核心和实质问题。

分享到:

 
  • 新闻王安顺被任命为北京代市长
  • 体育中国代表团宣布易建联任旗手 李娜传火炬
  • 娱乐璩美凤曝婚后心情 感谢没看性爱光碟的人
  • 财经近40城市楼市微调 国务院急派督查组纠偏
  • 科技苹果大中华区iPhone销售同比翻番
  • 博客志愿者灾区实录(图) 雨后房山圣水峪(图)
  • 读书因文革而自杀的党政军领导干部(组图)
  • 教育男女比例失调 专家称国内教育适合女生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自测:你的胃还好吗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海口三亚免税店部分商品价差大惹质疑
  • 尚品珠宝花园仲夏夜之梦 时尚品牌借奥运捞金
  • 星座测试爱情保卫战谁赢 12星座男臭毛病
  • 收藏俄罗斯艺术家涂鸦恶搞地方政客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