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民企转向印度过冬 评:加速转型升级才是长久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6日14:25  中国广播网 微博

  【导读】国内民企工厂转向印度过冬,1千元就能在当地找到好工人。7月26日14点,经济之声评论: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才是长久之道。

  中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各大国企纷纷感觉到寒意的时候,名企也感到了寒冬的到来。现在一些民企就想把工厂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比方说温暖的印度。

  有江苏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说,当地的企业家每年都会聚会,探讨各自遇到的问题。往年的开会人数大都在200人左右,今年却只有60多人,大部分民企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而其中部分企业已完全关闭。"人工成本、原材料、厂房租金等各类费用的上涨是民企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型企业。江苏被认为是"外贸风向标",但是今年江苏的进出口数据并不理想。

  无奈之下,很多民企把工厂转移到了人工成本更加便宜的印度和柬埔寨,有企业家说,在印度,1000块钱就能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人,而且对其他福利没有太多的要求。除了降低成本之外,民营企业还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获得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开了贸易壁垒,缩短了供应链,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走出去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似乎是上策,对于内销企业而言,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民企进入了物流等基础行业。虽然民企在基础行业中并不占有优势,但是随着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基础行业里也出现了民企新的生存空间。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评论此话题。

  张茉楠:传统上,中国是的人力资源质优价廉,有很高的竞争力。近几年,随着工资的提高,加之人力的短缺,中国的外贸企业人力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一些民企在这个时候把工厂迁到了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是最先知先觉的,因为从现在大的趋势来看,企业的高盈利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企业家确实也感到挣钱不像原来那么容易,很多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新的市场和新的资源组合,实行产业转移,一般企业要想克服高成本的压力,有两条路径,要么向中西部转,要么向更低廉的,比如印度越南或者印尼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东部的用工成本实际上跟中西部的用工成本确实现在已经所差无几了。去年我们去广东做过一次调研,2011年整体的珠三角的用工成本上升了12.6%,综合的成本是上升了10.8%,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来看,中西部的用工成本已经占到了东部用工成本的2/3,有的甚至接近东部的一些用工成本,所以如果再加上一些物流成本,再加上运输的成本,综合成本实际上如果再出口的话,价格来讲,成本是相当高昂的,还不如直接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像印度这些国家。

  这种产业转移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规律,比如很多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了更有效的配置资源,开拓新的市场,就把这些生产的低端环节配置到甚至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实际上从全球的角度来讲,这种产业转移也都是动态和梯度的一种转移,全球现在已经经历了三次这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从第一次的比如说上世纪50年代美国把一些落后的钢铁转移到日本,在20世纪的60-80年代,日本又把比较低的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地区。第三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龙再次把低端产业转移到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所以这种转移一定是一个动态的有梯度的转移。

  从中国角度来讲,企业是有舍才能有所得,不可能固守原来的低端产业,固守原来的制造业的低端环节而死抓不放。实际上从未来大的趋势来讲,中国整体要素价值的重估一定是个大的历史趋势,那么你面临着越来越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要素成本、土地成本,那么你就必须来有效化解你成本上升的压力,所以这种产业转移一定是一个大的趋势。

  产业转移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国家比如希腊在制造业在离开这个国家之后,经济的发动机增长点会出现一个空心化,这个也是我们最担心的,如果当原来的低价格优势的成本已经逐步消失,又不能把很快的把重心放在企业的整体转型和提高要素生产力,所以就也可能既失去了原来的低端制造的优势,又在高端制造这块实现双重的流失,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为什么很多企业感觉到当前的情况比08年更难受,08年是外部的冲击,但现在其实面临最大的这种难题就是转型的这种压力,很多企业是转不过来的。

  中国要在整体的产业政策上做一些调整。比如这种产业转移在国内是有巨大的转移的空间。因为我们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印度这些国家其实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未来实现产业转移的基础。未来东部向西部转移有非常大的空间,比如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行业以及其他的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实际上也可以转移,比如东部因为考虑到土地价格的成本,来把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产品的创新中心放到中西部,实现同步的发展,在区域轮动和产业轮动的过程中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我们去年的一个测算,现在沿海十个省市已经占到全国加工贸易的97%,未来要转移的产值可能有1.4万亿的规模,如果是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区域整合的优势,能够借力发力就可以实现从时间换空间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转变。

分享到:

 
  • 新闻王安顺被任命为北京代市长
  • 体育肖天:担心集体球项目 易建联任中国旗手
  • 娱乐暮光女承认偷腥 发声明求男友罗伯特原谅
  • 财经营改增试点将扩至京津粤深等10省市
  • 科技联通称WiFi上网终端不设限
  • 博客志愿者灾区实录(图) 雨后房山圣水峪(图)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中越两次南海大对决
  • 教育调查称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元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舒淇冯德伦告吹 爱情一再输给“前科”
  • 尚品解密酒中王者之奢侈香槟 私人飞机不是梦
  • 星座测试爱情致命软肋 12星座辞职榜
  • 收藏龙年生肖金银币反弹 熊猫金银币市场良好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