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本报记者刘兴元
盛夏时节,地处永昌县边远山区的红山窑乡麦熟杏黄,山花烂漫,一派田园风光。
7月27日上午,红山窑村村委会主任李长峰处理完村里的事务后,径直来到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准备为上海的客户组织发运1吨双孢菇。
今年40岁的李长峰还是红山窑乡晟信菌业公司经理。他和青海客商合资建设的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在当地小有名气。
李长峰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原是教育资源整合后闲置的一所村小学。院落里10座彩钢结构的大型菌棚一字排开,大棚里的食用菌密密匝匝,菇香四溢。4栋32间空闲的教室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每间教室里搭建了5层钢架结构的菌床,实行立体栽培。
李长峰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基地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主要种植双孢菇、茶树菇、杏鲍菇、香菇,每年能种植两茬,年产量可达32万公斤,产值380万元,利润80多万元。
李长峰原来经营着一家淀粉厂,生意兴旺。2010年11月,村民们看到他精明能干,致富有方,便一致推选他担任了村委会主任。
上任伊始,李长峰敏锐地发现,一家一户搞食用菌种植,不仅投入高,费时费力,而且技术标准不一致,产品质量难保证,打不开市场,效益很低。于是,他打定主意,带头搞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给乡亲们作出榜样。
第二年,李长峰拿出自己多年经商的积累,并动员村里13户村民入股,同西宁市一位客商合作,共投入180万元,建起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由于基地采取工厂化生产模式,从进料、配料、消毒、装袋、点菌种等各个环节均实行流水作业,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统一了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同时,引进推广立体栽培和二次发酵新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平方米菌菇产量比普通大棚高出三四倍。基地里建起了食用菌恒温库和烘干、盐渍生产线,按客户需求提供新鲜的食用菌以及深加工产品,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为当地食用菌打开了外销渠道。
红山窑乡党委书记朱中智说,作为村干部,李长峰不仅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还大胆探索,形成了食用菌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模式。乡上已经作出规划,在全乡全面推广这一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