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请客谢民工”:一顿饭的心意有多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4日02:19  燕赵都市报

“请客谢民工”:一顿饭的心意有多深

“请客谢民工”:一顿饭的心意有多深

“请客谢民工”:一顿饭的心意有多深

“请客谢民工”:一顿饭的心意有多深

  7月30日晚,崔永元在北京丰台区南宫宾馆请参加“7·21”京港澳高速公路救援的154名农民工吃饭。北京“7·21”暴雨当天,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受灾严重,在河西再生水厂工作的农民工们,剪破铁丝网钻进高速公路,解救了上百名被困者。

  一顿饭,不是慈善不是秀

  陈方:崔永元的这个“饭局”掀起了不小的动静,但是,无论是一个多么善意的举动,都会被人怀疑作秀。小崔说,“说我作秀就作秀吧!我没什么好说的。”真让人感觉无奈啊。

  李妍:我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但凡公共人物牵头进行一些放到台面上的事儿,越来越容易被人说成是秀。可是,倘若具体到这场请救人民工吃饭的饭局上,如果它能够传递一种善意、感恩、尊重与平等的价值观,秀一下又何妨呢?

  范正伟:做慈善,被质疑为“作秀”,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就社会讲,这种舆论环境也不利于发展我们的慈善文化。近来屡被提及的美国《罗伯特议事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反对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一来动机不可证实,二来许多时候质疑动机没有意义。

  宁远:这事多正常,崔永元掏的是自己的腰包,请的是他想请的人。要算作秀,也是很好的秀,通过这一秀,让更多人知道对农民工多些尊重,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更多人知道感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善良和美好,怎么了?比那些秀名牌秀恩爱秀奢侈的人好多了吧?什么样的网民都有,不过我想崔永元承受得起这些无聊的言论。

  陈方:好在这次饭局的主角是崔永元,口碑还不错,所以很容易化解这个“秀”的嫌疑。如果要是一位官员,质疑会更强烈。比如前段时间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请农民工吃饭,被质疑作秀的声音就非常强烈,陈里接受采访时说他“已经焦头烂额”了。至于刚才说到慈善,具体在这个饭局中,我不认为它带有慈善的色彩。虽然说“请农民工吃顿饭”是公益活动,但是他意在交流和沟通,向农民工表达敬意。说慈善似乎不准确。

  宁远:我也不认为是慈善,我相信小崔也没往慈善的方面去想,就是请吃一顿饭,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感激,是对善和爱的张扬。说成慈善就有点同情的意思,而这件事,更多的是尊重。

  我很佩服崔永元,作为公众人物,其实挺怕人说你在炒作、在作秀,所以有时候就算做了什么也不敢拿出来说,有的事情干脆不敢做。但小崔不是这样,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会去做。

  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些当作好事,当作“美好”,我始终觉得,当美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本身,把这些东西融入每天生活的细节里,就对了。

  小崔请一顿饭也没花掉多少钱,每个人,向别人表达善意时,并不需要伤筋动骨,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范正伟:我说的这个“慈善”是比喻意义上的,也可以理解为“好事”。

  @海冰沙:如果说小崔请农民工兄弟吃顿饭是场秀,这样的秀不妨多多益善。我们的社会亏欠农民工兄弟太多了,尽管他们一直被漠视甚至歧视,可危急时刻你看到,他们话语朴实但身影伟岸,救人无数却拒收分文。请他们吃饭,既是对此品德高尚事迹光辉的英雄行为感谢,也是对社会应当关注和尊重农民工的提醒。

  “请客谢民工”的道义姿态

  李妍:其实请农民工吃饭,可能是一种广义的慈善。但我认为具体到这件事来说,表达更多的是一种感恩情怀。北京暴雨中,农民工下水救人,不是秀,是出于一种人性的本能;被救者筹集款项表达感谢,不是秀,是出于一颗感恩的心;农民工谢绝报答款,不是秀,是一种不计回报的品质;崔永元、韩红等对这些失落或沉沦了很久的品质表达感谢,也不是秀,只是在传递一种最朴素的感恩与感动。

  范正伟:所以质问动机是没有意义的,反倒有害。表面看来貌似高尚,其实是一种偏狭的“道德”、垄断的“道德”、居高临下的“道德”,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其实,我觉得崔永元这件事,不宜质疑“作秀”,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次名人的“走转改”。在我看来,在全民“道德焦虑”的今天,这一举动的最大意义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命题:我能为提升社会道德做什么?

  宁远:对,太多的质疑,其实是焦虑的表现。一个人做了一件正常的事,招来不正常的质疑,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不正常的。

  范正伟:崔永元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农民工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我们不要等到危难时才想起他们。”这里的农民工也可以换成“道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我们是否也在危难中才想起“道德”?应该自问,我在平时为道德做了些什么?在消费别人道德的同时,我是否也能做道德的生产者?如果能有这种认识,我们就会勉励而行、择善而为,而不是袖手旁观、毫无意义地动辄质疑别人行善的动机了。

  李妍:我也想说说“我能为提升社会道德做些什么”。这次北京的一场暴雨,让人们见识了什么才是危急时刻公民社会的正能量。有网友自发组织开车救人,更有平时大家并不关注的农民工,为了救那些困在高速路上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们。如果说这是一种社会道德的正能量,那么小崔请救人农民工吃饭,表达一种对道德良善之心的感激,对农民工群体的尊重,表现一种知恩图报、感恩之心的情怀,或许就是北京暴雨后另一层面的正能量。

  陈方:平日里对农民工有意无意的歧视,恰恰也是社会道德欠缺的一个表征。把这些农民工兄弟请过来吃顿饭,聊一聊,我更喜欢这顿饭展示出来的道义姿态。

  李妍:这场饭局表现出平等、尊重的道义姿态,我很赞同。因为就是请救人农民工吃一顿饭,跟那种以居庙堂之高的姿态对道德的表彰,完全是两种感觉。大家就是很简单地坐在一起,共吃一桌菜,共喝一杯酒,这是中国人表达感谢最传统、也最食人间烟火的一种方式。饭桌之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用更平和与对等的方式交流,它不虚伪做作。

  陈方:我注意到崔永元在请这154位农民工吃饭之后,很多网友都在追问,政府为什么不表彰?我不是反对官方对救人农民工表彰,而是觉得,太多时候荣誉的塑造、荣誉的加压,会消解掉我们内心最淳朴的感激。所以,我更喜欢“崔永元们”用吃饭来表达谢意,而未必一定要政府出面表彰。而且,这种普通人之间的感恩更具有普及性。

  宁远:政府表不表扬和小崔请不请吃饭不矛盾,这是两件事。难道政府表扬了,小崔就没必要请农民工吃饭了吗?都不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世界要想变得更好,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制度的完善,正能量来自很多方向。

  李妍:我发现现代社会,一些人不要说平等与尊重,就连对救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也越来越“吝啬”了。比如前段时间,有被救者甚至对救他们而身亡的义士说出了“关我屁事”这样的话。

  一边是社会道德宣讲塑造忠肝义胆的英雄,另一边却是道德破产,助人为乐、拔刀相助者反被人砍了一刀,血还没冷,心已经死了。

  所以,用这样一种简单的饭局,用民间最传统的致谢方式,让人们重新温习一遍什么叫感恩,什么叫回馈,什么叫平等,未尝不是另一种对感恩道德的修复。

  范正伟:著名法学家波斯纳有一句话:“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道德争论会进行得最为激烈;当人们缺乏可以客观重复的知识时,他们就会退守,依赖根植于个人心理和教养的直觉和个人经验。”这次小崔请客之所以能引发强烈反响,就在于在对待农民工方面,我们的社会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从根本上,依然需要重申很多常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社会的分工与报酬问题,劳动的“高低贵贱”问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等等。

  @孟波:虽然雨灾中救人的农民工一再说只是出于人的良心,但我觉得北京还是欠他们一个奖励。你懂的,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兄弟最需要的不只是一顿饭和一个慰问。希望北京有人出资或募资,给这些中国真正的良心一个实实在在的回报。你我不呼吁,这些农民兄弟就永远不会开口。

  饭里饭外的忏悔

  陈方:除了刚才说的感恩答谢,我觉得这顿饭还有更多的含义。“请农民工吃顿饭”核心发起人之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在启动仪式上说,一顿饭是一种反歧视,是一种忏悔,是一种赎罪。为什么他这么讲,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城市亏欠农民工太多了。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存在,所以这样的饭局更有特殊意义。

  李妍:这些年我们对农民工群体的欠账是太多了,范老师刚才说的是制度上对农民工等群体还没能表达出一种平等与尊重。这次北京暴雨的一个案例,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制度的不义。有一个安徽籍农民工赵露泼,他在大水中救了5名村民。据媒体报道,由于不是本村人,同样受灾的赵露泼一家不能被安置到救灾帐篷内,也无救灾物资可领取。

  范正伟:在这个意义上,小崔做的事情,对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有所启示,起码在分发救灾物品的时候,不要搞歧视。

  李妍:从某种程度来说,政策制定者似乎少了对外来人口及农民工最平等的尊重与包容,甚至很多时候还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就只能靠来自民间的一些倡导与举动来修复。比如小崔请救人农民工吃饭,再比如说一些公益组织发起的请农民工吃饭活动。

  但这顶多只能说是从社会生态上,修复普通人群与社会底层农民工断裂的一种方式。制度不给力,即便是修复,也很难真正从社会整体上输送一种平等的价值。

  宁远:如果这件事能够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能够对今后的制度改良有所提醒就再好不过了。多一些这种自下而上的改变,才有出现更好世界的可能。

  李妍:既然让农民工融入的制度不太给力,那么民间创设的一些让农民工融入的活动,就应该表达得更自然。孙立平教授在这次“请农民工吃饭”公益活动中说,农民工是特别缺少内部社会纽带的群体,而饭局的力量和内部的纽带以及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通过一种中国人能够接受的最自然的融入方式,也就是吃饭,来整合与社会断层的农民工群体,起到一种纽带的作用,用这种方式建立一种平等交流沟通的平台,应该说是最传统、最平等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方式。

  @天地未来之子:当今中国的农民工需要的不是一桌饭而是真正的国民待遇,真正的城乡一元化,在社保、医保、教育、薪水、居住、户籍等民生方面的一元化。

  在“你所站立的地方”向农民工表达善意

  陈方:除了请吃饭,有很多事情还需要做。制度层面的完善我们普通人未必能做些什么,但这不等于说普通人就没有办法向农民工表达善意。比如公交车上,你对农民工的态度如何。

  范正伟:这让我想起了此前的一个故事,在广州,劳累的中年农民工走进地铁车厢,怕身上的衣服弄脏座位,宁愿蹲在一旁。面对农民工的种种谦卑之举,如果我们能“投桃报李”,能给他们更多平等的温暖,或许,这个社会的道德增进,会更快一些。

  宁远:我们是普通人,农民工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没有歧视,只有平等的相处。

  范正伟:最后我想强调一个问题,当代中国行进至今,对社会上种种不完善、不完美,以及各种令人失望伤心的事情,一方面,要看到许多事情要靠制度的完善来解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一种所谓的“公知”论调,将一切归咎为制度,高唱“制度原罪论”,去隔岸观火,去袖手空谈,而忽略和逃避自己的责任。小崔请客一事,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身体力行、躬身实践。这也正如最近因一篇演讲词引用而流行起来的崔卫平语录,“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李妍:我同意范老师刚才说的,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其实如果注意的话,大家一定已经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民间,包括在微博等自媒体上,一种更为强大的民间力量被集结起来,传递友爱、互助、感恩、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社会已经稀缺的道德或者说价值观。

  这是一片培育道德价值的丰厚土壤,在这样一片属于民间的土地,意见领袖、精英分子对社会道德的引导显而易见,一旦社会精英分子成为一种正能量的引导者,身体力行地为社会道德、价值做一些事情,普通民众自然能够站在“所站立的地方”,整个社会向善的力量也终究能够欣欣向荣。

  □宁 远

  (公益人士,主持人,汶川大地震中曾被网友誉为“最美女主播)

  □范正伟

  (评论员,供职《人民日报》评论部)

  □李 妍

  (《重庆时报》评论员)

  □陈方

  (本报评论员)

分享到:

 
  • 新闻美国称中国设三沙市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 体育奥运-羽球混双夺第20金 蹦床摘19金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学者呼吁高速路遇特殊天气应取消收费
  • 科技广电总局:网络游戏不得改编电视剧
  • 博客体操刘璇:常人无法体会失去冠军的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考研培训公司惊天骗局 多人资料泄露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雨天果冻凉鞋 奢侈品牌为富豪定制麻将盒
  • 尚品揭秘奥运巨星豪宅 葡萄酒生钱的四种方式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灵隐铜殿佛像在日本被盗 千年古刹无恙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