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山西

2012年08月04日05:06  山西新闻网

  《人民日报》2012年8月3日特刊刊发报道

   10年不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段落,但在山西发展史上,这10年却是艰辛备尝、精彩纷呈的10年。

  这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山西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10年,山西人民战胜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多重考验,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237.6亿元,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46.6亿元,年均增长16.9%;财政总收入达到2260.5亿元,年均增长25.0%,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这10年,山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塑造了一个新形象。

  改变“一煤独大”——

  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优势在煤,软肋也在煤。产业结构的单一,使得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市场的变化,煤炭市场的波动总是一再使全省经济产生震荡。

  长期以来,散、小、乱曾是山西煤矿的写照,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矿难频发,给山西人民留下许多的伤痛和无奈。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构建起能够足以抵御市场冲击的“四梁八柱”,确保全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探索攻克的难题。

  历经曲折,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径逐渐明晰:“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必须彻底改变!既要立足煤,又要延伸煤、超越煤。

  近年来,山西省制定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明确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发展路径。全省上下大做地下地上两篇文章,推动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为了切实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到130个,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形成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集团。

  至此,山西告别了小煤窑,昂首跨入现代化大矿时代!

  目前,全省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去年,全省煤炭产量已由10年前的3.12亿吨,提高到了8.72亿吨。去年,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连续两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煤机制造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异军突起。晋煤集团“煤机制造金鼎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三一重工与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0亿元的山西煤机工业园已经签约,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321.2亿元。

  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钕铁硼、纳米粉体材料等迅速跃居全国重要地位;实施 “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近380亿元,占到GDP的3.4%。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铺开,已确定 “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和11个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为先行先试试点,五台山景区提升工程、太榆科技创新城等14个重大产业转型标杆项目建设全速推进。

  去年,非煤产业投资2097.3亿元,增长35.2%,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9.5%;新兴产业投资914亿元,增长49.9%,比煤焦冶电4大传统产业投资高16.3个百分点。科学合理、符合山西优势、具有山西特点的新产业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重整三晋大地——

  打出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

  山西全境纵贯吕梁、太行两大山脉,构成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但也因地形复杂,导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欠账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区位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发展半径,增强要素保障,成为山西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全省下大力气打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北起大同,南达运城;西至吕梁,东及太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

  10年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从不足5700公里增加到近1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从584公里增加到4000公里,今年将达到5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同时,完成了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并开始改建扩建运城、大同、吕梁、临汾、五台山等机场。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774公里,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10余个项目在全速推进。

  10年间,电力建设迅速发展,总装机达到4983万千瓦,经济增长的电力支撑不断稳固。

  10年间,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全省供水能力达到70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了水资源从“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

  10年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增加到每年370亿元,增长了12.3倍。城市道路、自来水供水能力、集中供热面积、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都有了根本性改善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从21.62%增长到38.29%。特别是,山西省大剧院、科技馆等十大公益建筑在省城太原拔地而起。

  今天,看三晋大地,望太行吕梁,山河重整,气象恢弘:全省“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已经赫然回环流淌于峰岭之间、沃土之上,如血脉贯通,昼夜滋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三晋大地;以“一核一圈三群”为布局的城镇化建设进展迅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由35%提升为48%。

  建立“四大体系”——

  致力“民生幸福全覆盖”

  以人为本,民生为天。

  1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山西省着力构建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为农服务等“四大体系”,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收入、健康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百姓盛赞为“民生幸福全覆盖”。

  10年来,全省民生投入从161亿元激增到1178亿多元。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700万,基本医疗保险从217万人增加到1005万多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526元增加到1678元;城乡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免费全覆盖。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从2682个增加到3744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5%。去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8万套,完成投资1341亿元,昂首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省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实施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现代化农业成为全省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最大亮点。扶贫开发效果显著,10年有186万人脱贫。

  2010年以来,全省先后投资600亿元,在农村实施两轮“五个全覆盖”(村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卫生室,村广播电视,安全饮水;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广大农民无不拍手叫好。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看得起病到看好病、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三晋儿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去年以来,全省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等活动,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成为常态,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响亮提出“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目标,12万名干部住村包村、助农增收。去年全省5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875元,同比增长24%。

  科学发展千帆竞,转型跨越万象新。今天的山西人民精神奋发、信心满怀,为再造一个新山西而奋力拼搏。

  人民日报记者刘亮明 刘鑫焱 冀业

分享到:
  • 新闻美国称中国设三沙市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 体育奥运-羽球混双夺第20金 蹦床摘19金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初稿已定 或10月份出台
  • 科技广电总局:网络游戏不得改编电视剧
  • 博客体操刘璇:常人无法体会失去冠军的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考研培训公司惊天骗局 多人资料泄露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雨天果冻凉鞋 奢侈品牌为富豪定制麻将盒
  • 尚品揭秘奥运巨星豪宅 葡萄酒生钱的四种方式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灵隐铜殿佛像在日本被盗 千年古刹无恙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