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鉴定:深圳“5·26”车祸 比亚迪e6因短路起火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4日08:59  晶报 微博

   3

   关于起火原因

   短路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电池

   对于备受关注的电池组安全问题及火灾起因,经过火灾现场勘验、取证检测、电池系统查证以及多次求证试验,e6纯电动出租车受到两次严重碰撞,车身后部及电池托盘严重变形、动力电池组和高压配电箱受到严重挤压,导致部分动力电池破损与短路、高压配电箱内的高压线路与车体之间形成短路,产生电弧,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动力电池等可燃物质。

   这一结论是专家组对监控录像进行逐帧解析,时钟经过校准后得出,并基本还原了起火之初直至灭火成功的全过程。吴志新说,事发当日03时08分40.20秒,比亚迪e6轿车碰撞大树后开始出现电弧闪光,电弧闪光约30次,持续闪了约16 秒,随后可见右侧和中部有小火焰;03时08分58.20秒,后车顶可见火焰;电弧闪光42.45秒后,粤BG3Y07号电动出租车驾驶员巫海云拿着灭火器跑向着火的粤BH1Q78号比亚迪e6轿车,此时可见车顶和右下侧有火焰并伴有大量浓烟升起向北飘。开始出现电弧闪光51.81秒后,驾驶员巫海云开始灭火,火焰变黑。因为灭火器用光,电弧闪光55.38秒后火焰又开始变红。

   3时29分07秒第一辆消防车到达事故现场。2012年05月26日3时33分03秒开始喷水灭火,2012年05月26日3时33分58秒灭火成功。

   4

   关于电动车

   电动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质量鉴定结论强调,经查验相关文件和检验报告,确认 e6纯电动出租车是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内产品,通过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整车碰撞安全、系统电安全、电池安全等试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经审验图纸、相关技术资料并核对实车,e6所用动力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均采取了必要的安全设计和多重安全防护措施,系统绝缘防护及高压电路系统等设计合理。对比国外批产电动汽车,认为e6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符合安全设计理念。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尽管部分电池被烧掉和损毁,但电池组没有发生内部短路。”吴志新特别强调,在碰撞过程中,有少量电解液滴出,但专家组总体判断没有发生电池爆炸的痕迹。72节单体电池(占全部96节动力电池的75%)未起火燃烧;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及高压电系统设计合理。

   从事故现场中车体钢板被烧穿情况来看,电解液也不是e6发生大火燃烧的主因,“电解液燃烧温度不超过800度,而钢板烧穿的温度要达到1400度以上。”吴志新说。

   针对社会公众关于事故现场视频中12处的爆炸声的质疑,事故鉴定专家组解释为,是“解救者现场敲砸车窗玻璃的声音”,电池并未爆炸。

   现场问答

   如果是汽油车伤害或更严重

   长达两小时的媒体说明会依然满足不了记者们对更多信息的渴求,在记者提问环节,记者们纷纷将问题抛给专家组。

   记者:如果被撞的是汽油车,而非电动车,乘员的受伤程度和车辆的受损程度会不会更为严重?

   吴志新:可以肯定地说,假如是一辆汽油车,凡是这样程度的碰撞,受伤害的程度会更严重,因为比亚迪这款车本身重量在2.3吨左右,而汽油车要更轻,乘坐人员将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记者: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的安全标准是否偏低?这次事故,能否对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吴志新:中国整车安全标准上比美国的要差些,但跟欧洲标准是一样的,我国从一开始就是全面采用欧标。最近我们在做车辆的星级评价,除了追尾这一块,正面碰撞和侧碰都和美国的一样。总体来说,我们处在中上游的水平,当然,随着大家生活条件改善,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车,我们可以把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记者:电动汽车在中国是一种新兴产业,这个事件后对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吴志新:这件事对电动车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我们通过各方面的研究调查,还原这个事实的真相,希望公众能够通过这种研究结果,能够自己做出一个对比亚迪这样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判断。

   最新进展

   “结果不意外,希望能听到道歉声”

   事故中2名死者家属不接受95万赔偿

   “5·26”事故中失去家属的亲人们,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对于这次专家组的鉴定结论,他们的心情颇为复杂。死者唐璐璐的母亲称,“鉴定结果并不意外,早有料到。”而张瑞玲的弟弟则直言“没有办法接受”。

   张瑞玲的弟弟称,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们觉得无可奈何却“没有办法”,从现场视频来看,肉眼可以看到出租车被撞了之后几秒内迅速起火爆炸,就是“觉得有问题”。而且对于第三方所说的死亡是由于机械撞击导致的,他觉得“非常离谱”并且“完全不能接受”,因为当时撞击后出租车司机有准备逃生的迹象。他也表示,虽然希望姐姐的身后事处理得越早越好,但对目前的赔偿数额不满意,将继续上诉。当提到比亚迪公司,张瑞玲的弟弟语气更加无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是主动找上门比亚迪才道歉,“很没有诚意”。

   除了一直关注起火电动车的安全性鉴定外,家属们更多的是难以接受一直没有等到的“道歉声”。唐璐璐的母亲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家里面还没有从悲痛中缓和过来,毕竟女儿永远地失去了。但让他们感到更为寒心的是,从事故发生至今,比亚迪公司方始终没有主动站出来向他们道歉,甚至说声抱歉。在她看来,就算事故主因不在电动车,但三个生命的逝去是电动车起火造成的,从情感上应该有个“交代”。

   三位死者家属的获赔进展如何?唐母告诉记者,刚开始对三位家属的赔偿额都定在95万,但除了司机家属接受了这个数额外,另外两个死者的家属提出了异议。目前,他们已经委托律师提请上诉。当记者问及可接受的赔偿金额时,唐母称只想要个“合理范围内的赔偿”,并未提及赔偿的具体金额。

   专家构成

   鉴定组13名专家来自全国

   “5·26”交通事故中,因比亚迪电动车失火烧死3人而备受关注,昨天的 “5·26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结果媒体说明会”也吸引了全国的媒体到场。

   “5·26”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内外对电动车的安全质疑一直未断,深圳市政府即启动了 “5·26”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工作。今年6月初,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简称深圳质检院)依法经上级质监主管部门授权组织质量鉴定工作,邀请国内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系统、部件安全、结构安全、碰撞安全、电子电气安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交通事故鉴定、火灾调查、材料燃烧特性等领域的13名业内权威组成专家组,就整车、车辆碰撞、动力电池、火灾及交通事故鉴定等五方面专项开展质量鉴定工作,其中,广东省内专家3名,省外专家10名。专家们分别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方车辆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技术机构。

   鉴定专家组组长由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担任,原全国清洁汽车领导办公室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则为技术顾问。

   从6月11日启动到7月23日鉴定结论出炉,质量鉴定组用了40多天的时间。“专家不分昼夜细致调查,我也有10个晚上没有休息。”在说明会上,吴志新说,他们共分了事故现场在线、事故碰撞安全、火灾鉴定、电池、可燃物品等小组,分门别类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鉴定。

   事件回顾

   2012年

   5月26日凌晨,深圳滨海大道,一辆疯狂飙车的日产跑车追撞两辆出租车,比亚迪e6电动车顿起大火,车上三人当场死亡。

   5月28日,事故发生后首个交易日,比亚迪A、H股大幅重挫,市值一度蒸发近57亿。事故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质疑与担忧。

   6月初,“5·26”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工作启动。

   6月11-13日,专家组现场取证,对e6电动事故车进行解体,分析内部起火原因。

   6月13-26日,各个专家小组开展调查鉴定,对事故车座椅填充物取样,对比亚迪实车、电池和高压电线进行检测。

   6月26日-7月6日,专家组在天津召开第一次会议,对事故进行深入探讨。专家组再次来到深圳进行补充调查试验。

   7月6日,召开第二次专家组会议,充分对事故进行讨论,启动报告写作。

   7月11日,专家组在深圳召开全体大会,鉴定结论达成一致。

   7月23日,鉴定结论报告正式出炉。

分享到:

 
  • 新闻美国称中国设三沙市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 体育奥运-羽球混双夺第20金 蹦床摘19金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初稿已定 或10月份出台
  • 科技广电总局:网络游戏不得改编电视剧
  • 博客体操刘璇:常人无法体会失去冠军的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考研培训公司惊天骗局 多人资料泄露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雨天果冻凉鞋 奢侈品牌为富豪定制麻将盒
  • 尚品揭秘奥运巨星豪宅 葡萄酒生钱的四种方式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灵隐铜殿佛像在日本被盗 千年古刹无恙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