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4日10:54  法制日报 微博

  

建设幸福新家园打造和谐新农村

  图为绵竹九龙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者

  文/图本报记者马利民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省绵竹市遭受重创,被国务院列为极重灾区之一。

  地震发生后,因灾引发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土地征用与补偿等矛盾纠纷激增,涉校、涉房、涉法问题增多,灾前灾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满情绪堆积发酵,社会管理压力前所未有。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绵竹市把社会管理与灾后重建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高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总体思路,统筹实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特殊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思想道德”六大体系,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全市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5.4%,信访总量下降41.46%、刑事案件下降15.6%。

  民生优先——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农家

  “从开办农家乐,就是政府部门出面给我们担保,并给我们补贴贷款利息,然后是旅游局按着标准的乡村旅游模式,来帮我们规划建设。”7月23日,绵竹市土门镇麓堂村村民廖俊宏一边把《法制日报》记者往自家的农家乐里带,一边念叨着对政府促进他们增收致富的感激。

  结合灾后农户由散居到适度聚居的实际,绵竹市顺应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将地方财政的76%用于民生建设,制定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大力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像廖俊宏这样,在绵竹市沿山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就有400余户。结合沿山旅游开发战略的推进,绵竹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市休闲农业和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对老百姓开办农家乐给予小额贴息贷款,三户联保最多可贷30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收入比重占到17%。

  以《绵竹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绵竹突出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引入业主、组建协会和专合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完善38家龙头企业、310个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联结方式,引导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不是政策好,给贷款,地震后我们的房子哪能修得这么快、这么好哦!”在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村民张林领着记者参观了他刚刚建了两年多的楼房。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基础配套的原则,绵竹目前完成了13.9万户农房重建,建成了1000余个集中居住点、50余个特色生态聚居点。完善了聚居点的水、电、气、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让群众住得舒心。针对震后泥石流等衍生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建立了市、镇、村三级防灾应急避险体系,对村民进行经常性的防灾应急演练,让群众住得放心。推行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农民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基层在先——服务管理遍布每个村落

  7月23日一大早,绵竹市金花镇云盖村3组村民李家贵急匆匆赶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窗口。“同志,我们村要推广早实核桃,我准备把自家林地的杨青树砍了栽核桃,请帮我开一份砍伐证。”

  “别急别急,坐下慢慢说。”负责窗口办理的尹邦杰起身为其倒了一杯水,问道:“你砍多少米?林权证,申请表带了没?”“都带了,你看看。”

  核对资料、收缴育林基金、开具砍伐证、盖章,短短十几分钟,李家贵就拿到了自己盼望的砍伐证。临出门前他对工作人员说,以前要办砍伐证又是找办事员,又是找科室负责人,还要找分管领导签字,办公室盖章,哪一个人不在就搞不成。如今有了便民服务中心,真的很方便。

  “村上给我们发了这个便民服务卡,后面有很多的公共服务电话号码,像水电气各方面遇到困难的话,可以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很快就会来解决,而且是免费的。”和李家贵一样感到方便的还有绵竹市广济镇卧云村村民王莉。

  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张便民服务卡,搭起了干群连心桥,实现了服务零距离。绵竹坚持“人财物往基层倾斜,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公共服务向基层覆盖”,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进一道门,上一个网,办所有能办的事”。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绵竹市各村均建立了“三委一站一网”(党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网)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以农村院落、村民小组为单位,民主推选产生村民代表和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民主决策村务,监委会全程监督,变“代民做主”为“由民做主”。综合服务站实行“1+N”模式,即政府代办服务、综治维稳、大调解作为规定动作,留守儿童关爱、心理健康辅导、伤残人员康复等作为自选动作,满足不同行政村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绵竹已将76项社会服务管理便民措施、35项政务服务前置到广大农村,相应部门以“岗随事设、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方式,聘请代办员、协管员在各行政村驻点办理。

  凝心聚力——文明乡风触动每个心灵

  7月21日下午3时,绵竹市九龙镇清泉村二组文娱队的村民们准时在活动中心集合,彩排将在晚上的全村文艺汇演的节目。一些忙完活儿回家的老少爷们也聚在门口,提前欣赏排演的节目,偶尔还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欢声笑语不断传出。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文艺团体,在绵竹有70多个。绵竹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绵竹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利用271个文化项目设施,充分发挥21个镇乡综合文化站、168家农家书屋、200余条全民健身路径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农村全域覆盖。

  以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为重点,在农村建立了多个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感恩文化室。以“三基地一窗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地、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建设活动为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橱窗、黑板报和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灾后重建、加快发展和社会建设中信念坚定、奋勇争先的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及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弘扬抗震救灾和新时期绵竹精神,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向上。

  同时,绵竹还建立以城带乡的文化帮扶机制,打造“文化绵竹”系列活动品牌,积极开展了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三大地方节庆文化品牌影响力,形成农村“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精彩、人人都参与”的文化繁荣局面。

分享到:

 
  • 新闻美国称中国设三沙市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 体育奥运-羽球混双夺第20金 蹦床摘19金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初稿已定 或10月份出台
  • 科技广电总局:网络游戏不得改编电视剧
  • 博客体操刘璇:常人无法体会失去冠军的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考研培训公司惊天骗局 多人资料泄露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惊世骇俗头饰 运动员转型艺人衣品公开
  • 尚品浪漫催情香槟 世界尽头的魅力“监狱”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灵隐铜殿佛像在日本被盗 千年古刹无恙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