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外兵团到海外使者

2012年08月05日04:59  中国青年报

  华人世界最看重的就是“根”,但华人世界又不乏勇于闯荡四方的游子。正如在奥运会赛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原籍中国如今定居海外的运动员、教练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忌讳“海外兵团”这一名称,因为很多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他们站在中国队对立面的行为。现在,“海外兵团”已不再是贬义词,国人尊重他们远赴异乡追求梦想的选择,也看到了他们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上作出的贡献。

  奥运赛场上的中国海外力量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设立女子举重项目以来,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就拥有绝对优势。从2000年悉尼到2008年北京的三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在每次参加的4个女子举重项目上共获得11枚金牌,成为女子举坛无可争议的“梦之队”。但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已不是不可战胜的队伍,反倒是哈萨克斯坦女队的强势表现大出风头,这其中,两位与中国有很深渊源的选手祖尔菲亚和迈娅·马内扎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极大兴趣。

  祖尔菲亚原名赵常玲,迈娅·马内扎原名姚丽,均出自湖南举重队。她们于2008年被交流到哈萨克斯坦,后获得该国国籍。两位来自中国的女将,不仅为哈萨克斯坦摘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和第二枚金牌,她们的实力也让长期称霸女子举坛的中国队感受到了威胁。

  美国选手道格拉斯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子体操全能冠军,她的教练是美籍华人乔良。乔良曾是中国体操队队员,退役后赴美发展,并培养出了肖恩和道格拉斯两位奥运会冠军,在美国已是声名远播的知名教练。

  在由中国队占绝对优势的乒乓球项目上,冯天薇为新加坡代表团贡献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冯天薇原籍中国,她的教练周树森是北京队原总教练。

  在另外一些外国代表队中,原籍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虽然没有为他们效力的队伍争得奥运会奖牌,但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同样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创造了历史。

  华裔教练刘嘉议已在英国乒乓球队执教了十几年。“英国的乒乓球竞技水平一直不高,成绩也不太理想。不过我们也有值得欣慰的成绩,在2010年的欧洲青少年比赛上,英国队获得10枚奖牌,这是最近几十年来英国队从未取得过的好成绩。”刘嘉议回忆,“因为那次成绩突出,乒乓球在英国才再次受到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已从海外兵团过渡到海外使团

  乒坛名宿庄则栋曾表示,希望“海外兵团”四个字今后能被“海外使团”代替。中国运动员、教练员投奔海外,为所在国家和地区带去了优异的竞技成绩,同时更让中国优势运动项目在海外扩大影响和普及作出了贡献。

  “竞技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普通人对这个运动项目的关注度。”已在奥地利定居近20年的原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陈卫星向记者表示,“奥地利乒乓球的群众基础还不错,与奥地利拥有几名欧洲顶尖球员有很大关系。”

  世界冠军施拉格是奥地利头号乒乓球明星,陈卫星排名第二。10多年来,因为有这对双子星,奥地利乒乓球的国家队、俱乐部队始终能够在欧洲乒坛占据一席之地。“欧洲国家不像中国那样用‘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在这里,一个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好不好,与它的普及度和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只有普及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才有更高的发展空间。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的身影,因为这些中国人的到来,所在国家的乒乓球水平和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进而扩大了乒乓球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他们为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国家的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很难用竞技成绩来衡量的。”陈卫星说。

  “过去,中国人一谈到‘海外兵团’,总有一些敌对情绪。因为大家只看到‘海外兵团’对中国队的成绩可能有影响,而没有看到‘海外兵团’在推动一个运动项目的国际交流发挥的积极作用。”陈卫星回忆,“这几年,中国人的这种情绪已经淡了很多。我想,一方面是中国人对竞技体育的成绩不再那么看重。另外,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是需要国际交流的。”

  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曾表示,没有这么多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到海外效力,如今的乒乓球运动可能真会变成一潭死水。如果只剩下国人还在玩这个项目,那对乒乓球运动来说才是灾难。

  个人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已经40岁的陈卫星在奥运赛场算是一员老将,但他的目标已经着眼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奥运梦想,如果有机会去实现,我们为什么不去争取?”陈卫星表示,如果自己仍留在国内,肯定不可能将运动寿命延长到40岁以上,“国内的训练水平很高,训练条件也很优越,这对运动员来说是优势。但国内人才济济,竞争激烈,除了最顶尖的少数运动员之外,大多数运动员最终都很难在国内找到实现奥运梦想的机会。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走出国门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陈卫星如今在奥地利的生活很美满,乒乓球既是职业又是爱好。这对于很多未能出人头地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陈卫星当年决定远走他乡并不容易,但多年之后回过头看,他对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坚信无疑。

  刘嘉议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陈新华的启蒙教练,离开中国后,他先后在阿联酋队和英国队任教。刘嘉议原本带着一颗雄心来到海外,希望继续培养出像陈新华那样的世界冠军。但国外乒乓球环境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远大的志向。20多年在海外执教,没有培养出世界冠军让刘嘉议心中有些遗憾,但阿联酋、英国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发展因为自己的工作努力得以改善,还是让即将退休的刘嘉议感到欣慰:“宏大的理想目标是人生梦想,小的成就也是梦想,谁说一定要培养出世界冠军才是成功?”

  如今,“洋弟子”桃李满天下,刘嘉议同样感到满足。

  本报伦敦8月4日电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初稿已定 或10月份出台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高中掐尖明火执仗 精英教育孰喜孰忧?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惊世骇俗头饰 运动员转型艺人衣品公开
  • 尚品浪漫催情香槟 世界尽头的魅力“监狱”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一套连环画换半套房 背绿壹角币卖15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