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排水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 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5日08:04  半岛都市报
青岛排水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鲁信长春花园内的景观湖可以有效贮集雨水。

青岛排水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浮山后六小区的草地相对路面没有下凹,无法贮存雨水。

青岛排水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太平角公园路面设计可使雨水有效下渗,但无法循环利用。

青岛排水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探访如何留住雨水

  透水地坪"名存实亡",榉林公园中的雨水顺着路面流入人工湖。

  台风“达维”外围给青岛送来一场大雨,岛城的排水能力顺利通过考验,但在部分路段仍形成了积水点。与此同时,大量的雨水白白流失,也着实让人惋惜。城市的地面为何不能把雨水“留下”循环利用 ,同时减少排水管道的压力呢?记者分别探访了岛城一些小区、公园、道路发现,受地形和成本等的影响,像下凹式绿地 、铺设透水砖和修建蓄水池等收集雨水的方式在岛城仍有待推广。

  三方法增强城市“吸水”能力

  每逢暴雨,市民在市区主要积水路段都会看到身穿“排水”字样雨衣的排水工人站在积水中,打开堵塞的雨水箅子、架设警示标志、用疏通设施进行排水。一直以来,城市在对待雨水的态度中,更多的是“排”。有学者认为,水泥大楼,柏油路面看似坚不可摧,但却减弱了城市的吸水能力,导致本应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郭一令向记者介绍,相同的雨量,如果城市里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径流系数也会增大,一个城市正常的径流系数应该保持在40%左右。也就是说,下10毫米的雨水,最好只有 4毫米流进排水管道,另外60%应渗入地下或被绿地所吸收。但随着城市路面硬化范围的增加,以及城市的不断扩张,进入排水管道的雨水比例越来越大,“这个比例大了,排水管道的压力就大,就容易形成积水和内涝。”

  郭一令向记者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增加城市吸水能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建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修建蓄水池。较之国内大多数城市,青岛在排水方面算是走在了前列,如果吸水能力增强,遇到台风、暴雨等,将会显得更加从容。

  ■记者探访

  先进设计不少名存实亡

  浮山后六小区不见“下沉式绿地”踪影

  市北区浮山后六小区早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曾设计了一个“低绿地入渗回补地下水系统”。据悉,该设计的初衷是依据小区的地形特点,建造下沉式绿地草坪,这种草坪要比周围的道路低一些,可使附近的屋顶、路面等不透水区域的雨水径流沿管道进入汇水区,这样可以让雨水入渗。8月3日雨后,记者来到浮山后六小区,并没有发现“下沉式绿地”的踪影。小区内的草坪与其他小区差别不大,大都是依据地形建成的斜坡。雨水也没有汇集到草坪内,相反是草坪里的水和泥流沿着斜坡淌到了路面上。

  鲁信长春花园大雨喂饱“蓄水池”

  随后,记者来到鲁信长春花园,该小区是市区第一个雨水利用示范项目,每年利用的雨水量达到两万立方米。记者看到,小区整体上南高北低,北端有个景观湖,雨水都顺着河道和管道淌进景观湖里。虽然下了一场大雨,但小区里几乎没有积水点,大雨反而“喂饱”了景观湖。据小区物业人员介绍,湖里的水来自浮山山上以及小区各个雨水箅子,每年利用的雨水量达到两万立方米。据悉,小区内铺设了一条直径为1.5米的雨水管,可以收集小区里5000多个雨箅子以及部分浮山泄洪的雨水。湖水除了作景观外,还可以用来浇灌小区的植被。

  榉林公园透水地坪已经“不透”

  2006年12月,榉林公园把原先的环山沙土路变成了平整的人行道,在主要道路铺上了黄色、橙色等落叶色调的透水地坪,这些地坪就是用透水砖做的,能让雨水顺利渗透到地下。这样的“环保地坪”,在当时的青岛是第一处。8月3日下午,在榉林公园记者看到,雨水排放方式主要依赖于地表径流排放。一部分从山体泥土裸露处渗出,汇合成流,流入公园主干道旁边的排水沟中;还有一部分则是沿环山路的高低形势汇合成流,流到山脚下的雨水箅子中,而上述两种形式的地表径流,最终沿着公园内的排水通道汇入公园内的人工湖中。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难以清理和维护,公园的透水地坪多数已经不透水了,大都已经改成了用石材铺设的路面。

  太平角公园渗水无法循环利用

  当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太平角一路与太平角三路之间的太平角公园,这个公园内的道路是由透水材料铺设的。记者看到,在公园主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凹槽,这些凹槽方向各异,既可以存贮路面的积水,又以其形式的独特增添了路面的美感。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是小块的方砖,方砖之间的部分是泥土,有较好的透水性。2008年,作为“迎奥运绿化工程”的一项改造项目,太平角公园也以“原生态植物林地”为主题对公园进行了改造,园内道路也铺上了透水地坪,渗透到地下的水将被汇集起来进行循环再利用。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园内铺设的透水地坪只是具备了渗水的功能,雨水渗入到地下的排水管道中,并且与公园的污水处理系统相连,雨水并不能循环利用,而是随污水一并排走。

  城市道路花岗岩“大行其道”

  现在城市道路全部是柏油路面,这种路面是不能吸水的,那马路两侧的人行道是不是可以建成吸水的呢?

  8月4日,记者走访了南京路、延吉路、山东路等市区部分主干道,发现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大部分是用不透水的花岗岩地砖铺设的。这种地砖不吸水,雨水都顺着斜坡流到了马路两侧的雨箅子里。而南京路两侧用的是透水砖,记者走了一圈发现,透水砖透水能力较强,但损坏程度大,而且凹凸不平,不如花岗岩地砖平整、干净。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滇池拟对游客征收每人10元生态保护费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健康一周大事记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惊世骇俗头饰 运动员转型艺人衣品公开
  • 尚品浪漫催情香槟 世界尽头的魅力“监狱”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一套连环画换半套房 背绿壹角币卖15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