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通过本报谏言昆明文化发展引起重视,张田欣作出重要批示 倾力打造文化昆明 让文化走进大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3:39  都市时报 微博
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通过本报谏言昆明文化发展引起重视,张田欣作出重要批示倾力打造文化昆明

本土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 ■ 都市时报记者 杨帆

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通过本报谏言昆明文化发展引起重视,张田欣作出重要批示倾力打造文化昆明

本报5月10日A07版的报道

  ■ 都市时报记者 吴双红

  “5月份写的那篇关于昆明文化发展的文章,只是源于当时我对昆明的文化挖掘、保护等现状不甚满意。”回忆起初衷,昨天,本土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的言语并不像行文那么“犀利”。

  他说,听说文章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批示,先是有些不相信,后来感到很欣慰:“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党委、政府和市民想到了一块儿,而且听进去了老百姓的话。”

  市委书记作出批示

  让文化走进大众

  今年上半年,本报推出“三个大发展 昆明凭什么”大型系列报道。5月10日,本土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撰文《做强文化产业 昆明要用好名人资源》,文章刊登在当天的A07版。文章从“在昆明,看什么、玩什么,甚至吃什么、买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昆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进行“把脉”,并试图从充分利用名人、昆明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现代传播艺术和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为昆明文化的再挖掘、再发展开出“良方”。

  此文一经刊登,迅速引发各方关注。7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倾力打造文化昆明,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及现代时尚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影视文化、娱乐文化得到创新,并走进大众”。要求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将此批示作为全市督办件,在7月23日前办结。

  “现在回头来看,这篇文章我写得不够学术化,我本来想让它更厚重一点,看起来更权威一点,让它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出差时间赶。另外,当时我还是觉得文章要贴近现代人的心理,让现代人愿意看,看得进去,所以学术化的语言就少了一点。”昨天上午11点,在云南艺术剧院附近,提起5月份发表的文章,风之末端很谦虚。他说,其实一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对昆明的文化发展都很重视。2005年左右,自己写的一篇《居住在哪国的昆明》,时任市委主要领导也做出了重要批示。

  风之末端说,张田欣书记的批示从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对昆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完整的思路,比如现代时尚文化,也提出了对几大文化的创新,使文化更走进大众,自己是很感动的。“很多东西,政府和市民想到了一起,这种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思考应该大家都来做,建言献策大家都可以,巨大的凝聚力一定可以让昆明的未来发展得更好。”

  专家“把脉”

  昆明文化“缺少精气神”

  倾力打造文化昆明的重要批示之后,7月19日,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召开“昆明文化发展的碎片化思考专家咨询会”,邀请了8名本土知名的文化名家和文化产业专家代表纵论昆明文化建设。在3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中,8名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就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议内容和会议情况《昆明日报》在7月24日的A04版做了详细的报道。

  云南省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建议说,将东风广场更名为护国广场,在护国广场建立一组具有震撼力的护国起义群雕像,使人们对昆明重要历史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电影艺术评论家森茂芳则提出,在《狼毒花》、《木府风云》等滇剧之后,要大力扶持“昆明制造”影视作品,通过本土电影展播等方式,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昆明文化。

  中青飞扬传媒董事长张艳萍提出,政府应在文化产业领域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帮助,目前国家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国企,有时候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文化项目,也很难拿到国家的钱,建议在此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云南省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王亚南说,可借助长水机场针对途经或商务等短期的游客,提供休闲、购物和短期的旅游产品等服务,以整合昆明及滇中经济圈的旅游资源,应设立昆明旅游集散中心。

  市文体广电局的专家则认为,昆明的文化建设落后城市建设,昆明文化缺少“精气神”,首先是文化地标缺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人文脉络的梳理也不足。

  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彭磊则建议,成立市一级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对昆明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整体推进,避免各部门单兵出击、各自为政的现象。

  网友再谏言

  昆明文化宣传应借力网络渠道

  “对昆明的文化现状,我是不满意的。昆明本来是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的地方,但是宣传技巧和文化营销没做好,就成了我文章中说的,现在来昆明大多就是‘大(大观楼)、翠(翠湖)、山(西山)’这3个景点,外地人就知道个石林、九乡,那么昆明的胡志明当面包师的地方、忠爱坊、讲武堂等都被遗忘了吗?”提起昆明的文化发展,风之末端的情绪悄然转变,他有些激动地说,昆明真的没有文化吗?就一个圆通山公园,如果来实地边走边说,几乎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游完。

  现在城市高速发展,从旅游产品到高楼大厦几乎都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文化。今后各城市的比拼,抛开GDP外,那么软实力将要拼的是什么?风之末端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文化有时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他举例说,杭州将西湖和所有博物馆取消收取门票,结果到杭州的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就增加了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多少人的吃住行游购娱——所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无法评估。

  “昆明有历史、有文化,但是我们云南人、昆明人胆子小。”风之末端说,历届政府都很注重昆明文化发展,也都在群策群力,但是我们的营销思路是不是应该放得更开些?很多地方都在“利用现代网络炒作”,有的城市已经炒到资源枯竭了,还在挖掘“西门庆故里”之类的东西。昆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只要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借力网络创意对历史旅游文化进行宣传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重点就是解放思想。

  昆明文化发展

  应调动老百姓积极性

  培训义务导游宣传昆明文化,拍摄昆明文化的微视频……风之末端说,因为在昆明长大,自己就一直在为昆明的文化推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认为,昆明文化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所有昆明人自己的事情,既包括老昆明人,也包括新移民的新昆明人。“昆明文化还包括市民素质。如果所有的昆明人都能在游客问路的时候,能顺便讲讲各条路的文化,那么昆明文化就真正地体现出来了。人人都应该为昆明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风之末端说,在自己心中,老昆明是闲适的、慵懒的,连叫花子都是舒服的,是有巨大包容性的。而未来的昆明,自己幻想之中,既有物流、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所带来的舒适方便的生活,也有历史文化名城给市民带来的精神享受和放松,有让人骄傲的软实力特征。当然要做到这两个结合,首先要对昆明文化传承有清晰的脉络梳理,要做到对历史文化好好保护,对昆明历史文化的营销手段要贴近现代人心理,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出发,“应该调动昆明所有人的积极性。建设新昆明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意见,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还要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让市民有参与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滇池拟对游客征收每人10元生态保护费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