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叫板”一汽另有图谋?

2012年08月06日04:19  济南时报

  一向宣称跟大众集团保持着亲密合作关系的一汽集团,最近却受到了合作伙伴的公开指责。

  日前,据德国《商报》报道,大众集团正在对中国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可能非法使用大众汽车专利

  一事展开调查。报道称,大众集团在华管理人士了解到,一汽集团仿造了大众MQ200变速箱及EA111发动机主要部件,共涉及4项专利,并将其用于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车型。

  这场风波来得异常突然。今年4月28日,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曾亲赴德国与大众集团CEO文德恩签署了新的合资协议,确定将双方的合作延长25年,并且,一汽集团和大众集团都表示了加深在华合作的诚意。但是,意外的是,协议签署3个月后,大众集团却突然将一汽集团推向了“被告席”。

  大众和一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技术纠纷】

  德国《商报》报道称,大众集团高管透露,已经就一汽集团的侵权行为展开调查。大众集团怀疑一汽集团至少正在模仿拷贝4项大众的专利技术,包括MQ200变速箱和EA111发动机,这将对大众集团的利益带来严重侵害。

  上述报道还显示,大众集团对一汽集团展开的调查,源头来自于一份匿名举报,大致内容为,一汽集团在未经技术许可的前提下使用了大众MQ200变速箱技术。目前,MQ200变速箱在大众集团旗下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的车型上使用。大众集团搜集的资料显示,一汽集团把该变速箱技术用于奔腾B50车型,并且,一汽奔腾B50将出口至俄罗斯市场,届时将与大众的相关车型形成竞争关系。此外,大众集团调查的范围还包括一汽是否非法使用了EA111发动机的专利技术, EA111发动机涵盖1.4TSI和1.6MPI两个子型号,主要搭载在大众Polo和高尔夫等车型上。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大众集团技术专家对于一汽集团涉嫌侵权一事进行了点评,认为一汽集团工程师仅仅对EA111发动机的缸径和冲程稍作修改,变化幅度为数毫米,其他设计和大众专利完全一致,甚至连气门导管的结构都未作改变。同时,一汽集团还将发动机曲轴箱上的大众标识换成一汽标识。

  德国《商报》还援引大众集团人士的说法称,虽然一汽-大众合资公司获得了EA111发动机的生产许可并得到技术蓝本,但只限于在一汽-大众生产的车型上使用,大众集团并未授权一汽集团可以将该发动机技术搭载在自主品牌车型上,这严重侵犯了大众集团的利益。

  【利益推手】

  实际上,这并非大众集团第一次对一汽集团涉嫌侵犯专利权展开调查。

  2010年,大众集团就已经开始关注一汽集团涉嫌侵犯EA111发动机专利权一事。2010年12月,文德恩曾就此事与徐建一进行过沟通,而后者也允诺将就此事进行内部调查。

  2011年,一汽集团方面就此事对大众集团进行了答复,称关于一汽集团仿制EA111发动机一事,并非一汽集团官方授意,而是一名研发人员个人的过失,此人对部分事项造成误解,需要严厉批评。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集团并未就知识产权一事向一汽继续施压。“中国汽车市场是每个外资汽车巨头的主要阵地,为了在中国取得长足发展,他们一般都不会对中国合作伙伴使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深究。”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这是心照不宣的事。

  而根据接近一汽的核心人士透露,此次大众集团方面旧事重提,主要原因在于大众集团认为其在其他地方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

  为了发展自主品牌并获得大众集团的技术支持,今年4月,一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签署了新的股权协议,将一汽-大众的股权比例从一汽、大众、奥迪三方各持股60%、30%和10%调整为各持股51%、30%和19%。仅依靠这一股权变化,大众集团每年将至少增加20多亿元的利润。但是,大众集团的“胃口”似乎并不止于此——— 据上述核心人士透露,大众集团还希望收回奥迪进口车在华的销售权。

  此前,奥迪进口车在华销售一直由一汽-大众负责,相关各方按照股权比例分享进口车销售利润,据记者了解,2011年,一汽集团在奥迪进口车方面的收益为6亿元左右。“现在,大众集团希望将奥迪进口车销售权收回,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一汽集团仅仅满足了大众集团增加股比的诉求,并迟迟不愿将奥迪进口车的销售权交还给大众集团,这是导致大众集团以知识产权为名向一汽集团施压的主要原因。”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大众(中国)和一汽-大众方面均不愿进行回应。

  【前景不明】

  大众和一汽在汽车技术知识产权方面出现的纠纷,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麦威咨询公司总经理程文兵对此表示:“从此事的后续进展角度看,大众不会轻易与一汽对簿公堂,因为一汽集团对大众来说非常重要。”据了解,连续几年,中国都是大众全球最大的市场,2011年,一汽-大众销量达到105万辆,占大众全球总销量的11%,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销量为56.3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13%。“与一汽对簿公堂对大众集团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大众提出调查一汽集团侵权一事,不过是希望在其他方面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程文兵说。

  而一汽集团显然也不希望失去大众集团的支持。一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其2015年的产销目标为400万辆(2010年为255.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将占据200万辆(2010年为103万辆)。与之相对的是,一汽集团的研发实力相对薄弱———今年6月1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对一汽集团的最新审计报告显示,从2008年至2010年,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研发投入比例偏低。

  “一直以来,一汽-大众就是大众在华的代工厂,一汽-大众对相关车型的研发并不是完整研发,大多数是进行一些升级和改进,这也使得一汽集团在依靠合资伙伴获得相关核心技术方面的进展颇为缓慢。”IBM(微博)汽车行业前总监王继华表示,“汽车技术需要积累,但这恰恰是一汽集团缺乏的,如果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自主品牌的飞跃发展,还是不能失去外资的技术支持。”

  “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双方坐下来谈交换条件。曾经,大众希望一汽购买大众的专利使用权,但如今,在一汽的帮助下,大众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现在再让一汽通过购买专利使用权的方式回馈大众集团,一汽在心理上肯定不愿意接受。所以双方很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将利益过渡到大众集团,比如,将奥迪的进口车销售权交还给大众。”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

  很显然,在利益面前,大众和一汽的推手才刚刚开始。此事最终走向何方,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 (据《中国经营报》)【观点】

  大众到了最困难的时刻

  丝毫不顾及合作伙伴的感受,大众汽车高层近乎用一种把中国一汽推向绝境的方式,力图挽回自己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后遇到的最大的麻烦。

  7月末,德国一家媒体率先爆料称,大众在中国的多位经理得知中国一汽涉嫌侵犯包括MQ200变速箱重要部件、EA111发动机在内的4项专利,以供中国一汽自己生产的车型使用。随后,这一消息持续发酵,剑指一汽用“剽窃”的专利技术应用于自主品牌奔腾,将对斯柯达构成威胁。

  在此之前,大众汽车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大众汽车今年前6个月在中国市场共交付13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7.6%,中国市场销量占大众汽车全球销量近30%,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在大众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中,一汽-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6万辆,几占大众在华销量的一半。

  面对如此重要的市场和如此重要的合作伙伴,大众缘何要撕破脸皮,将事实上业内可能普遍存在的专利侵犯行为向媒体曝光?

  事实上,表面上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大众汽车,正遭遇其入华30年来最大的麻烦——— 虽已暂时得以解决的DSG事件实际上至今并未彻底平息,而由此引发的大众汽车中国高层“被离职”事件也并非外界捕风捉影。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众汽车高层“被离职”的消息中竟然隐约掺杂着几许来自中方合作伙伴的“弹劾”之声。这对此前一向标榜“与中方合作伙伴亲密无间”的大众汽车来说,决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仅如此,由一汽-大众高层引发的经济丑闻也牵连到了大众汽车(中国)。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约谈大众汽车(中国),要求大众汽车(中国)进行自查并上报结果。而联系到更早前曝出的奥迪股权之争,貌似平静的大众汽车(中国)之下正暗流涌动。

  作为“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集团背负着太多的期许,其自主品牌的成败似乎已成为衡量一汽集团发展的一条准绳。更何况,已冲关资本市场数年的一汽集团正面临着上市前最紧要的关头。大众汽车在这个时候抛出“专利门”,无疑将使投资者产生动摇,进而对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大众汽车方面没有考虑过这些吗?答案尚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大众汽车正面临着其进入中国市场后最困难的时刻。有时候销量并不能掩盖一切。 (中国网)

  【新闻链接】

  变速器故障严重屡遭投诉大众汽车“不召回只升级”

  大众汽车因其动力系统的王牌——— DSG变速器严重故障问题屡遭大量消费者投诉,但大众汽车却始终坚持“不召回只升级”的强硬姿态。今年3月以来,车主们举起维权大旗,委托律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强制召回诉求。有鉴于此,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在3月14日约谈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代表,要求企业解决大众DSG变速器故障问题。同时,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相关技术机构开展进一步缺陷调查,如调查确认变速器存在缺陷的,将依法督促企业履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定义务。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1年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中,DSG位列榜首。出现在中国的DSG问题并不是孤立的:早在2009年8月,大众汽车北美公司就宣布,在北美区域内主动召回大约1.35万辆汽车,其主要问题就是DSG双离合变速器存在严重故障。此后不久,大众德国总部又发布消息,再次召回了1.7万辆装备DSG变速器的车型。

  如此大规模召回,足以证明DSG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但令中国消费者不满的是,与在国外上“知错能改”的姿态大相径庭,作为最早开拓中国市场并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跨国巨头,此次DSG事件中,其表现明显“中外有别”:面对舆情滔滔,大众汽车始终坚持“不召回只升级”的强硬姿态。 (宗和)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滇池拟对游客征收每人10元生态保护费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