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区四河道担排水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4:59  京华时报
城区四河道担排水任务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紧急行动全力善后,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河道整治、水系规划建设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防洪抗灾还是对生态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必须下大力气加强薄弱环节,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对每一个立交桥下易积水点要逐个分析研究,能够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解决的,马上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切实管用的方案。

  北京整个城市的水系规划和排水系统究竟是什么模样?从天而降的雨水如何系统性出城?城区立交桥等特殊区域的排水有何独特设计?京港澳高速积水点如何合理改造消除水患?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设计进行科学解读和立体呈现,以期通过本组解释性报道,为市民科普,为建设者鉴。

  有人比喻,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健康的城市,必须如同人一样,拥有健康的动脉和静脉。而蜿蜒盘旋于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就像一个人的静脉血管,密集却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两部分,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系统。其中雨水排放系统是由分布在城市的雨水箅子、雨水口(井)、雨水管道、调蓄设施、河道等组成,它们之间的贯通,将城市容纳不下的雨水送出京城,最终经北运河流至天津入海。

  □关键词原则

  西蓄东排南北分洪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据统计,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585mm,其中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而汛期降水又常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并集中在几场大雨上,因此城市的排水系统往往在短时内压力巨大。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防洪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

  “西蓄”是利用西郊的一些砂石坑,还有如玉渊潭公园等一些蓄水湖面,把水稍微蓄制一下,缓解西山的洪水进城,起错峰或调峰的作用,最终向东排。南北分洪是指通过护城河,让雨水分别通过右安门和安河闸将西边的水排向凉水河和清河。

  市水务局专家介绍,凉水河、清河、坝河和通惠河是北京城区的四大雨水排放系统。目前,四条主要排水河道全部按照防洪规划进行了疏挖整治,达到20年一遇设计、50年行洪标准。除此之外,还有30多条支流、20多个湖泊,担负着城市供水、排水的作用。最终所有的雨水都会被汇集到北运河,向下游天津市流去。

  同时,本市也利用一些设施调蓄雨水,有地下的,也有坑坝、塘坝、下洼式绿地等。当河流行洪压力大时,这些设施先蓄水,再错峰行洪。

  □关键词设计

  水顺地形低处用泵

  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区大部分雨水通过雨水管线直排入河,小部分顺雨污合流管线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河。但是,整个北京城的排水管线并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相互连接,而是“自成体系”。

  市水务局排水处副处长熊建新介绍,水按照重力流,与河近就直排入河。离河比较远的,通过雨水支线、支干线、干线,最后也要汇到河里。熊建新表示,排水要根据周边地形和河道的情况因地制宜。

  据了解,北京排水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雨水箅子、排水管线、泵站、调蓄设施,及行洪河道。另外,还有一些雨水方沟,有明沟,有暗沟,也直通河道。与雨水管线相比,方沟要更宽一些,排水速度也相对快些。

  雨水箅子主要是收集雨水,在北京城区大约有24万个遍布道路和小区。雨水箅子之下,连接的就是雨水口(也叫雨水井),有的地方一个箅子对应一个雨水口,有的地方则是多个雨水箅子对应一个雨水口。

  在雨水口下,连接着雨水管线,管线有粗有细,分支线、支干线、干线,最后就近排到河道里。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雨水管网2193公里,承担城区的雨水排除服务,面积为793平方公里,占城区面积的77%。

  “并不是所有的雨水都可以通过重力直接流入河流。”熊建新说,在一些排水的低点,甚至低于河面高度时,需要用水泵将雨水强排入河道。目前城区主要泵站约90座,其中78座位于下凹式立交桥下。

  □关键词标准

  九成管网一年一遇

  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每小时应对的降雨量,北京一年一遇标准的管网可以应对35毫米/小时,两年一遇标准的管网可以应对45毫米/小时,三年一遇标准的管网可以应对50毫米/小时,而五年一遇标准的管网则可以应对60毫米/小时。该负责人解释,一旦雨量超过设计标准,就会出现积水问题。

  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郑洪表示,目前国家对城市道路、立交桥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排水标准都有具体的规定,北京的做法是:设计和施工都略高于国家标准。但每次遇雨积水,多是发生在下凹式立交桥区。为解决下凹式立交桥排水不畅的问题,北京市修建了78座雨水泵站,利用泵站将雨水抽到雨水管道然后再排放到河道。

  据了解,目前,北京城区的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为:可以应对一年一遇暴雨标准的达到2055公里,占总量的94%。而雨水泵站的设计标准为1-3年的74座,占总量的95%。也就是说,北京市九成的道路和桥,仅能应对35毫米的降雨。

  这种情况下,应对特大暴雨,无论是雨水管网还是雨水泵站不能完全胜任。因此,从今年起,北京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城区78座下凹式立交桥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全部提高到每小时50毫米,也就是三年一遇的标准。

  北京市城区排水系统图

  北京城区雨水,通过密布在地下的雨水管网、地上(地下)渠、沟等,排入清河、坝河、通惠河及凉水河四条主要河流,最终通过北运河流向天津。

  城市地面排水系统

  地面来水通过密布全市的水箅子、雨水井等,流入地下雨水管线,直接或通过市内方沟、暗渠等设施,最终排入河流。

  北京市五大水系流域图

  分布在全市各地的数十条河流,密云、官厅等水库形成了本市五大水系,他们和全市的雨水管网、排水设施一道,承担着全市的排水任务。

  □链接

  北京排水史

  新中国建立前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最早的排水沟渠,可上溯至西周。

  元代,主要街道两侧多为条石砌成的明沟。

  明代,在明沟上加盖条石板,俗称板沟。

  清代,逐渐将板沟改建成暗沟(下水道)。各大排水渠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以护城河和通惠河为全城排洪泄污的总尾闾。

  民国,自1917年至1931年的十余年间陆续将规模较大的明渠改建成暗沟。到1949年,城区能排水使用的仅有20多公里。居民多用渗井排水。

  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解放之初,为解决市区排水,首先对城区河湖水系及近郊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整治。

  1953年北京市确定了按雨水、污水分流制建设下水道的原则,从此开始修建分流制下水道。

  1965年,北京开始对北京护城河的大规模改造。首先将前三门护城河和西护城河下游段改为暗(沟)河,改变了将前三门护城河作为城市主要河道的市区水系布局,结束了自明代初期建成540余年作为内外城排洪总通道的历史。

  1980年,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北京开始疏浚清河,将清河裁弯取直,自下而上逐段疏浚。配合北二环道路工程和解决新建居住区的排水出路问题,开始对北护城河、亮马河、万泉河、小月河、土城沟、二道沟等河道的整治。

  1987年11月开始先后对南护城河全线和通惠河上游进行彻底整治,使南护城河成为排洪、输水、可供通航的河道。与此同时,下水道建设又得以重新加快步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一些行洪问题也相继出现,如今北京的护城河已全部改造成混凝土衬砌,并集中于东便门铁路桥附近汇入通惠河,结果每降大雨通惠河水位迅速增高,下水道排水不畅。

  2006年,北京城近郊区已形成较完整的排水系统有30多个,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仍有待提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硕 文静本报制图吴尚楠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滇池拟对游客征收每人10元生态保护费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