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活版图】安全感与和谐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6:19  工人日报

  安全是种状态,也是种感受,经历了“非典”、“地震”、“城市洪水”等袭击所造成的一度恐慌之后,我们发现正常而健康的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们需要“安全感”,本文侧重说一下这个安全感的“感”。

  我最早体会到不安全感,是在唐山大地震以后。那段时间,处处闹地震,是个“闹”字,一是有地震,二是没有也闹。那时,我在秦岭深处的一家部队工厂工作。晚上电影队在操场上放电影,忽然银幕晃动起来,屁股下的凳子也晃动起来。先没当一回事,因为宝成铁路就在我们工厂中间穿过,轰轰隆隆地每天都要让脚下的地面摇晃几次。很快,就发现这一次不是火车了。没有看电影的职工,从宿舍楼里狂奔出来,大叫大喊:“地震了!快逃吧!”知道发生地震了,是四川松潘地震。我们没受到唐山地震的惊吓,却感受到松潘地震的余威。楼房里的感受要比操场强烈,水瓶倒了,杯子摔了,动静也就大。地震了,越是结实的楼房越让人觉得不安全。

  工厂第一个措施是通宵放电影。几个样板戏,从头到尾地轮换放映,让大家在操场上有个呆坐着的理由。放了两个晚上,就开始搭地震棚。秋雨绵绵,在塑料布搭成的小窝棚里,也就能睡觉了。塑料布比钢筋水泥更有安全感?这肯定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但人们需要。通常情况下,塑料布小棚肯定不安全,但此刻却给人安全感。

  那时,人都成了惊弓之鸟,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预警系统,就靠工厂的大喇叭天天向大家发布预报和消息。有一天中午,喇叭叫起来:“接县地震站通知,今天下午3点将发生余震!”此时,是2点55分!大家丧魂落魄地逃到开阔地上,屏息等着。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直站了两个小时,才觉得只是一场虚惊。闹地震,就这么让地震闹得精疲力竭。终于有一天,一个人第一个站出来说:“他妈的,死就死,老子还是回屋子里睡一回安稳觉再说!”头一天,一个人。第二天,一群人。第三天,都回去了。闹地震的“闹劲”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

  安全感是种状态,也是种感受,但绝不是唯心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安全感来自于对事物规律的认识,以及基于规律的有效秩序的建立。“非典”之所以在袭击初期造成人们普遍的恐慌,是因为对情况不了解,对防治的办法尚未掌握规律。我们在战胜“非典”的过程中,同时也在重新建立市民对“非典”出现后的生活安全感。因此,我说安全感是对客观情况的“了解”和对一种秩序的认同感。比方说电力、煤气和水,都是容易造成危害的东西。但今天的现代城市里,水、电、气都进入了我们的家庭。电线、水管和煤气管天天如“睡在我们身边的老虎”,使用不当,就会有灭顶之灾。不过,因为人们知道了使用它们的常识,水电气的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也给了我们安全的信心,所以,我们并不感到危险就在身边,而事实上它们仍是潜在的危险。现在我们国家天天讲整顿矿山秩序,整顿市场秩序,从安全感角度看,就在于一个不安全的矿井甚至是一瓶不安全的假酒,其危害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信用和安全感的丧失。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市场经济,是经济无法运行的市场。

  安全感这种状态,并不与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实力完全画等号,它代表的是人们对自身环境的认可度。就从现在世界上最热门的“反恐”话题来说吧。美国有世界上最强的国防、军事和经济实力,但美国头一次感到这一切,再加上最宽阔的海洋都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在“9·11”以后,美国第一次建立了拥有17万人的“国土安全部”。为什么?拥有一万枚核弹的超级大国,第一次感到“不安全”,为什么?原来那一万枚核弹是在两极世界为另一个核大国准备的。那一万枚核弹建立了两极核威慑均衡的世界秩序,在这个秩序中确立了美国的安全感。“9·11”以后,刚刚才为老对手退场而高兴的美国,突然发现又有了新威胁“恐怖主义”,一个幽灵般的对手。对于这个新对手,那一万枚核弹头真是“高射炮打蚊子”派不上用场!旧秩序不存在了,新的秩序还没建立。这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需要安全感的美国”,怎样急于建立新秩序。同时,我们也就能看懂十几万的美国现代化部队,围着伊拉克的几个空弹壳,坚定不移地说:这就是对世界威胁的证据。打下了伊拉克,又找到萨达姆,美国发现还有新的不安全威胁,朝鲜、伊朗……直到新的国际秩序建立起来以前!

  总而言之,无论世界大事,还是居家小事,安全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让人有安全感,也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全教育就是信心教育,就是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渠道。不只是生产要如此,生活也如此,市场也如此,否则,哪有国泰民安,和谐社会?安者,平平安安过有安全感的日子也……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1500米自孙杨破世界纪录夺冠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限行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