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十年:发展又好又快 民生投入收入保持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6:19  南海网

  科学发展在琼岛

  特稿

  ———党的十六大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吴清雄 吴斌

海南十年:发展又好又快民生投入收入保持增长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海南找到了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图为省会海口一瞥。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编者按:

  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十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在海南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十年来,我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波澜壮阔,十年突飞猛进,十年政通人和,十年硕果累累!海南十年的发展,佐证着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理念,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旺盛的强大生命力。

  本报今起刊登“党的十六大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述评”系列,回顾海南十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影响深远的探索,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加油鼓劲。敬请留意。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转瞬即逝,但在海南的发展征程中,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十年前,在刚刚步入新世纪的海南扬帆起航之时,恰遇浩荡东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海南发展定向导航。

  十年后,海南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是科学发展观,指引我们找到了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穿越激流险滩的“海南号”航船前方豁然开朗。

  这十年,是海南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丰富发展内涵,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的十年;是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十年,也是海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十年。

  海南十年的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印证,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阔步前进的辉煌历程的生动缩影。

  十年,一个主题毫不动摇——科学发展,又好又快

  去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大关,达到4429美元;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首次实现半年收入过万……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引人注目的突破,标志着海南进入了更有条件、更加自觉地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前,刚刚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海南从“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阶段迈步,历经“蓄势”、“升温”到“加速”再到“跨越”,在一连贯漂亮的动作之后,海南终于步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十年里,发展的旗帜始终高扬——进入新世纪,海南先后召开过三次省党代会,每一次省党代会都高高地举起发展的旗帜,都在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史上谱写下了绚丽的篇章。

  省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抓住加快海南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海南人民的迫切愿望。发展是解决海南一切问题的关键。”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上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优。”十年里,发展的道路不断明晰——每一次党代会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把对省情的认识推进了一步。正是在对省情不断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我们的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完善和提升,找到了符合海南实际的发展道路。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绿色崛起”不仅传承了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正确发展战略的精华,而且与时俱进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化、完善与延伸。

  十年里,发展的机遇接踵而至——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海南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7月24日,三沙市揭牌成立。这既是国家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重大举措,也是海南继建省办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迎来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

  发展!发展!发展!十年里,发展是海南最激越的旋律,也是海南最执著的追寻。

  20天征地11670亩的陵水“黎安速度”,80天建成20万平方米的广场、绿地和建筑的“澄迈速度”;100多天造就一个新兴隆的“万宁速度”……一项项不断刷新的纪录度量着海南发展的热度,“海南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误”的洪亮声音响彻琼岛。

  发展看人气。去年,岛内南北两个空港的客流量双双突破1000万人次,全省接待过夜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

  发展看基础。十年里,粤海铁路通道开通使天堑变通途。东环高铁通车开启了海南环岛高铁时代的大幕。去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

  发展看效益。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6:23:41优化为去年的26.2:28.4:45.4。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海南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百姓福祉的增进。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实现双赢、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率提高到50.5%;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一批优秀剧目获得国家级大奖,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歌舞剧院等陆续建成使用……

  十年中,我们有过坎坷,也经历了曲折。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把我们锻炼得更加睿智;非典、干旱、洪涝、台风等严重灾害,把我们磨炼得更加坚强;与市场经济大潮的搏击、与国际金融危机的抗争,把我们锤炼得更加成熟。

  十年风雨路,我们体会深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毫不动摇发展的信念,毫不松懈发展的劲头。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海南这条发展的金光大道就会永不疲倦地向前开进,这条和谐的康庄大道就会永不停歇地向前延伸。

  十年,一种精神坚定不移——开放改革,不断创新

  巨大黎锦从天幕直坠地面,身穿艳丽服装的黎族妇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在韩国丽水世博会上,舞蹈诗《黎族故事》刮起了最炫的“中国海南风”。

  今年7月,海南省歌舞团自编、自导、自演的《黎族故事》在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11项大奖,创下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一个剧目在国家级展演中得奖的新纪录。

  人们不会想到,创作出这样的文化精品的省歌舞团前几年还是死气沉沉,演员青黄不接,没有编创团队,商业演出几乎为零。去年6月转企改制后,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大型剧目《黎族故事》就创下佳绩。文化体制改革让海南许多像省歌舞团这样的文艺团体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开放改革是中央赋予海南的历史责任。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十年里,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开放改革、不断创新作为强省之路、活力源泉。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成为2007年4月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鼓舞人心的词汇。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把“开放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视为“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

  十年里,博鳌亚洲论坛发展成为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高尔夫世界杯赛等一批重要外交外事和会展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海南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十年里,海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洋浦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08年11月,洋浦保税港区封关运行,成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十年里,购物退免税、26国入境免签证、游艇管理等国际旅游岛政策施行,使海南获得了开放改革的新优势。

  十年里,农垦管理体制实现了由省部共管到海南省全面管理的重大改革;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使各市县竞相发展、活力迸发;土地林地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放改革就像指路牌,指引着海南前进的方向,见证着海南前进的速度。

  十年,一种理念持之以恒——生态为重,绿色引领

  十年前,裸露的钛矿坑密密麻麻,东北风一刮,沙砾横飞,这是文昌市铺前镇木兰湾的写照。十年后的今天,这里经过恢复的绵延数十公里的木麻黄海防林郁郁葱葱,行走其间,仿佛是进入原始森林,凉风扑面。

  本世纪初,海南海防林被毁总长达229公里。沿海沙化土地面积达100多万亩。2007年,我省提出“用三年时间恢复海防林”的目标,由此掀起海防林造林高潮,造林15.8万亩,在1500多公里海岸线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环岛“绿色长城”。

  千里海防林的变化,是海南十年来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生态文明之路,是海南十年来的坚守,更是历史赋予海南的新使命。

  2005年,海南省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修编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2007年,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的战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009年底,国务院文件把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之一。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第一次鲜明打出了“绿色崛起”的旗帜。绿色崛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海南版”的科学发展。

  十年中,绿色始终是海南发展最亮丽的底色。我省首创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一大品牌;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实行较完善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全省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照明示范省建设……

  十年来,虽然经济发展喜人,但更喜人的是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降反升,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51.8%提高到60.5%,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海南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数值均排名全国第一位。

  “将来谁拥有排碳权谁就拥有发展权,森林碳汇越多,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当前,一个全省动员,全民参与的“绿化宝岛”大行动正在海南深入开展,一股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热潮正在兴起。未来的海南不仅会成为中外游客追求养生、健康的绿色家园,还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十年,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几年前,家住儋州市和庆镇和祥村的万汉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省商业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学校每年发给他1500元生活补助。今年7月,他从职校毕业,在应聘考试中“PK”掉一位大学生,成为一家杂志社的首席设计师。他说:“是职业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自2007年以来,已经有10多万名农村孩子像万汉明一样走进职校,从此改变人生的轨迹。“职业教育三年翻身仗”映出了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

  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十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力以赴造福海南人民。

  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政绩就是让人民得实惠。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把改善民生放在和谐海南建设的首位。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避免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时本土居民无法融入旅游发展、不能从中受惠的通病,如何科学统筹富民与强岛的关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认为,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使海南国际旅游岛不仅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更要成为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省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海南人民的综合生活质量一定会走在全国前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的庄严宣示,是海南深谋远虑的民生誓言!

  海南发展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笑脸多不多。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和一年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多年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初步形成1小时三级医疗机构服务圈;仅2011年,海南全省民生支出546.95亿元,同比增长33.5%,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1.22万套,免除6.4万人次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学费……

  海南发展好不好,要看老百姓的腰包鼓不鼓。2011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69元,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增幅居全国第四。

  风起南海波涛涌,春满天涯花千丛。十年来,海南用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佐证了科学发展之路的勃勃生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前景,而这条道路,正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抓好发展第一要务还是推进开放改革,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改善民生工作,都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而定力来自正确的政绩观,来自坚定的科学发展理念。正如罗保铭指出,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保持发展思路的连续性、稳定性,一任接一任地把国际旅游岛这个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又一个火红的八月,又一个催人奋进的时刻。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海南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前景风光无限……(本报海口8月5日讯)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