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暑期实践别“宏大叙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6:59  解放日报

  徐瑞哲

  眼下正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档期”,大学生们或在本地、或赴外地开展实践活动。由于采访关系,笔者翻阅了多份暑期实践项目表,这些项目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但其中不少采用了“宏大叙事”方式,主题过于“高屋建瓴”,建议过于“高瞻远瞩”,似乎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不那么对味。

  在“文化”成为社会发展一大关键词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掀起一股“文化热”。不过,有的实践项目名称不由令人敬而远之,如《对上海文化目前所面临困境及解决建议的调研》、《上海创意文化产业现状研究及建议》、《探究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上海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道路》等。再看项目介绍,团队成员为大一、大二学生,全队人数不超过10人,实践时间长则一个月、短则一周。试想,如此大的课题,有些连博士、教授论文也难以驾驭,有些则看似是国家级、部市级的重点调研方向。而现实是,相关的大学生小团队正在短时间内实施调研,其调研质量也不由令人起疑。

  大学生社会实践本有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之义,以往组织团队为社会做好事、行善举也是社会实践的朴素行为。现今,在项目考核、推介及评奖机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选择重大题材的倾向,似乎题材“高大全”,就便于立项、利于考评。于是,不少大学生把“实践”份额降低了,把“理论”份额提升了,基于点到为止的社会考察,便能上交一份调研报告。而这样的报告,料虽不多却“宏大叙事”,观点虚空,言胜于行。

  暑期实践不是独立行为,每个团队都有学校依托、都有指导老师,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是其职责所在。一些成功的大学生实践项目,往往切口小、挖得深,即使针对某一局部的社会现象,也能通过亲身实践,揭示问题本质,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其合理化建议往往也得到采纳,真正解决具体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形成了社会视角,锻炼了社会能力,实现了社会价值。可以说,这样的暑期实践才是社会需要、学生需要的双赢之举。(www.jfdaily.com/blog/32008)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中国返金牌榜第1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