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林省安置帮教典型沈长顺的故事②“帮教不是安慰一下拿点东西给点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6日07:54  法制日报 微博

  ? 本报记者张亮本报实习生赵倩

  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模糊的雨景中,“致远彩虹基地”几个红色大字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我们的基地了。看那块牌子,多锃亮儿!”坐在《法制日报》记者身旁的沈长顺一脸自豪地说。

  2003年成立的致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9年来累计接纳了刑释解教人员160人,至今在岗的有70人,重新犯罪率为零。

  边缘群体,这是社会大众对刑释解教人员最普遍的心理定位,“高墙”已成记忆,现实却难有他们的空间。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足够幸运的,因为他们遇见了沈长顺———吉林省松原市致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里没有眼睛盯着你

  今年3月刑满释放的李向阳,在参加了几家公司的招聘之后,终于还是决定留在致远公司。

  “太难了。”李向阳说,“学历、技术等都符合公司的录用标准。但是只要人家看到你手里的那张释放证明,‘没问题’就改口成了‘再考虑’。”

  就业困难,这是刑释解教人员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在有些企业,当我们跟其他普通员工一起工作的时候,总觉着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看。想跟其他员工聊聊天吧,人家都是一副‘防着你’的脸色和语气。那滋味,比蹲监狱还难受!”致远公司的老员工张惠全说。

  就业歧视会造成刑释解教人员心理上的挫败感和对工作的恐惧感,这一点,沈长顺比任何人都了解。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名刑释人员。刚出狱时,他尝尽了别人的白眼,也因此他更渴望平等。

  “我想营造一个能让大家都感到舒适的工作空间。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在这里会有一种归属感。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平台上,面对新生。”沈长顺说。

  沈长顺给“三无”人员准备了温馨舒适的宿舍,30平方米大的屋子里整齐摆放着8张单人床,被子叠得四四方方,过道一边摆着一台电视机,另一边摆着一部“友情电话”。“这里真有家的感觉啊!”一位员工感叹。

  虽然公司有70位刑释解教人员,但沈长顺要求,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的过去。在沈长顺那里,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都建有一份档案。这份档案除了沈长顺和司法行政机关有关领导能看到,谁都无权查阅。沈长顺悉心呵护着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人们只要给他们一个包容的、理解的眼神,就足以温暖他们的心灵。”沈长顺说。

  真情以待才令人信服

  沈长顺自身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刑释解教人员有着超乎常人的了解,这也自然地破除了他与这个群体沟通交流的障碍。

  “只有心对心的沟通,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在被问及有何沟通秘诀时,沈长顺总结说:“你拿一颗真心对待别人,自然能换得别人真心待你。很多人,说是做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他们,结果呢,言语上仅仅是嘘寒问暖般安慰一下,行动上也就拿点儿东西拿点儿钱,还是施舍一般的姿态。他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本身就没有用心。他们的身段没放下来,这本身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刑释解教人员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暖。”

  “让人能从件件小事之中一点一滴地体会到温暖,真是润物细无声呀。”张惠全这样回忆着他这些年来的感受。

  如何才能真情以待,令人接受并信服,这并非嘴皮子上的功夫,沈长顺有他自己的交流方式。每逢春节,他都邀请“三无”员工到自己家里过年。他会定期请不同的员工吃饭,大伙儿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生活的难题,心里的困惑。

  有一天,公司一位中层报告沈长顺说回归人员张某偷了公司几米电线,问如何处理。沈长顺冷静一下说,张不是道德败坏之辈,应仔细了解一下情况。后来了解到,是张家装修之用。沈长顺什么也没有说,他派了四个人到张家,把所有的电线、开关都安装好了,对偷电线之事只字未提。但是张某明白:“沈总处理问题讲艺术,不动声色之间把所有问题都说明白了,保全了我的颜面,也能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

  管理也须有硬的一手

  2006年,刑释人员赵某慕名而来。沈长顺经常找他聊天。赵某渐渐体会到基地的温暖和“长顺大哥”的关怀,感动之余,拍着胸脯向沈长顺保证:“大哥,你有什么麻烦事尽管说,兄弟我提枪马上就到!”

  “提枪?你这不是害我么?不更害你自己?难道失去自由的滋味还没吃够?”沈长顺一改往日的温和,一脸严肃地警告。

  “亲情教育+警示批评”,这是沈长顺常用的管理方式。

  沈长顺还有个秘密武器,那就是,聘用曾经有监狱管教工作经验的赵警龙担任公司的人事经理。正如沈长顺所说:“赵警龙了解这些人,管理起来也就有力度。”

  沈长顺说,虽然是本着“真情打动人、使人信服”的思路走管理,但要做到真正“管得住”,没有“硬的一手”是不行的。帮扶重在走心,但管理一定要有铁腕的保障,要通过警示教育和纪律制度,让他们知道,想做违法乱纪的事不可能。

  随着安置规模的扩大,特殊员工的背景、性格也日趋复杂。要掌握他们的动态,可谓困难重重。安全问题这根弦,沈长顺一直绷得紧紧的。

  前几日,沈长顺得知曾有周围某些社会人员鼓动员工去“偷油”(松原地区产石油),他知道后,立即召集员工开会,再三告诫。

  公司里的回归人员吴某,刚来时身体病恹恹,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就练得一身腱子肉。他经常对周围的员工挥舞拳头,边舞边说:“有风没?”终于有一天,吴某把公司里的技术员打了。沈长顺知道后,立即返回公司,拿出2000元给技术员看病。针对吴某的淫威,沈长顺问:“你把人打了,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应予开除,并送公安机关处理。”吴某见老板来真的,立即服软,向技术员道歉,并写下保证书请大家监督。

  向制度化科学化迈步

  最初沈长顺创办致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目的只是因为自己在服刑期间交了几个知心朋友,大伙儿觉得出来找工作难,就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几个人的小公司,谈不上什么运营机制,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解决。

  而现如今,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接纳的刑释解教人员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沈长顺也发明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结构”。

  “一帮,两带,三扶助”、“五人小组”、“十人餐制度”、普法学习制度,这些制度乍一听来,也许有点儿土气,但实际上运用在公司的管理体制中,却十分管用。总结起来,这些制度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第一,针对刑释解教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他们的不良心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作为公司员工管理体制,划分“个人———小组———厂区”不同管理层次,对员工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认识到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是最可贵的。大伙干劲足了,公司才能快速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沈长顺对记者说。

分享到:

 
  • 新闻中方:美涉南海问题声明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奥运赞助商三星封杀HTC魔音耳机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名校开设选修课 “三国杀”风靡美校园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吃饭打嗝是啥病 眼皮总跳是怎么了
  • 女性法国击剑男队全裸上镜 男模时尚圈现状
  • 尚品约会腕表的秘密 盛夏享受欧洲“空城计”
  • 星座周刊下周欲求不满 测试婚姻幸福吗
  • 收藏摸着石头过河的文交所:发展方向迷失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