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真实公开的辩论比征集意见更重要

2012年08月06日14:55  红网

  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征集意见已于8月5日截止。在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中,草案征集到的意见超过30万条,超过了去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征求意见时收到的23万多条意见。

  开门立法、开门制定公共政策,公开征集民意不可或缺。社会意见数量记录的一次次刷新,可以显示政治开放度,以及人民关注度、参与度都在提高。但是,仅是公开征集是远远不够的,公开征集民意本身,也未必能够保证或者直接等同于民主立法、民主决策。

  民主立法和决策,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经过公开、充分乃至激烈的公共讨论与利益博弈。现在,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发表和提交意见,网络时代更能保证这一点,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被征集上去以后,会受到何种对待与处理,也不清楚这些意见最终能对法律、政策的制定或修改起到什么作用。征集意见是公开进行的,但立法机关的辩论和博弈常常是关门进行,是一种内部行为。也就是说,相比征集意见的公开,讨论与博弈的公开性还不足。

  事实上,征集社会意见这一程序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说,往往会设置一个截止期,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意见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才有效呢?开门立法、开门决策,只要它们没有最后通过,社会公众应能够随时发表意见和看法,而不是有什么时间或形式上的限制。即便法律和政策通过了,社会还应随时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不是说就一锤定音,可以不必说话了。

  民意不只是被征集的对象,任何公共政策或法律,都应该经过人民同意。民众意见和人民同意还不能混为一谈。征集民意不只是一个程序或阶段,实际上是人民参与政治的形式。然而,我们能够看到,一面是大张旗鼓地公开征集民意,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体现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的“两会”,却很少能见到激烈辩论与意见交锋。这无疑不算是正常现象。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意见征集这一形式,而是说,对于事关民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法律,相比公开征集意见,实现真实而公开的辩论,更为重要和关键,后者才是开门立法和决策的实质所在。

  [稿源:红网]

  [作者:李杏]

  [编辑:王俞]

分享到:
  • 新闻媒体称中国表达对美国插手南海愤怒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主持人沈冰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专题:迄今最大火星车今着陆火星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盘点:解放军历史上九大“倒霉”部队
  • 教育名校地域歧视致不同省份录取率相差惊人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经期如何运动 超八成儿童家具甲醛超标
  • 女性最阔绰出手 中国人狂扫奢侈品震惊英伦
  • 尚品奥运冠军饮食秘诀 超级丹的话题手表
  • 星座测试你会处理感情吗 能否主宰命运
  • 收藏缅北翡翠矿关闭 鉴定标准或致翡翠跌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