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住房36平米”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2012年08月07日03:39  重庆时报

  冯海宁(北京职员)

  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8月6日《北京日报》)

  在民生话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北大发布的这份民生报告自然吸引眼球。不过,这份报告看上去包括了城市和农村所有人群,但对公民个体而言,却几乎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通常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在很多省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都大于城市,但城市人不可能每天跑到农村去居住;租住在城市狭小空间的务工人群,也不可能住进有钱人的大别墅。对于这样的现实,人均住房36平米有多少意义?再从统计角度来说,“36”这个数字或许也未必准确,因为很多人群的住房面积很难统计,一些住宅也未必能统计进去。

  比如说,全国现有农民工逾2.5亿人,这一庞大群体可能在农村的住房面积较大,但却常年漂泊在城市,很多人住在狭小空间甚至住在无法统计居住面积的临时简易房中,那么,能否对农民工真实的住房面积进行统计值得怀疑。再比如,城市住房面积看起来很好统计,住建部门就能提供相关数据,但要意识到,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大量小产权房以及概念不清的各种房子,很难纳入统计范围。

  如果说“人均住房面积”有重要意义的话,或就在于有关它的统计数字可以用于证明民生和公民居住权益改善的程度。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均住房面积由于掩盖了住房差距,也极有可能对真实情况造成误读,对公共决策形成误导。比如,掩盖了社会底层群体的居住面积,就有可能影响到公共政策对这一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比如,人均住房面积数据很漂亮,并不等于建筑质量、居住条件也很“漂亮”。

  正因为此,“人均住房36平米”的真正意义,或许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角度。无论是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还是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反映的都是公民住房数量的可喜变化,但却忽略了住房“质量”——居住品质、住房公平等。如果房地产未来发展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不能从改善品质、增进公平等角度入手,“人均住房面积”顶多也只能是统计上的噱头。

分享到:
  • 新闻云南巧家爆炸案赵登用被人利用充当肉弹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主持人沈冰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专题:迄今最大火星车今着陆火星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盘点:解放军历史上九大“倒霉”部队
  • 教育花数万让孩子上名校为日后“拼同学”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经期如何运动 超八成儿童家具甲醛超标
  • 女性最阔绰出手 中国人狂扫奢侈品震惊英伦
  • 尚品奥运冠军饮食秘诀 超级丹的话题手表
  • 星座测试天赐良缘自测 谁是星座好老公
  • 收藏缅北翡翠矿关闭 鉴定标准或致翡翠跌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