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金龙:咱们共同 努力重建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04:59  京华时报
郭金龙:咱们共同努力重建家园

□房山过渡安置房建设项目分布图

郭金龙:咱们共同努力重建家园

俯视城关镇红寺村安置房。 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郭金龙:咱们共同努力重建家园

工作人员将浸水的书翻开晾晒。 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到8月5日24时,房山区5731间安置房全部通过验收交用,兑现了在8月5日之前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居的承诺。昨天上午,市委书记郭金龙再次来到房山,察看安置房建设,慰问北京城建和北京建工这两支日夜鏖战的铁军。郭金龙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慰问群众

  “家人都在这吗”

  枣红色外墙配上灰屋顶,城建集团援建的966间安置房,在不到十天内拔地而起,房山规模最大的城关街道救灾临时安置房小区如期竣工。这些过冬安置房使用的材料具有防火、保温、坚固、耐用等特点。

  东街村农民王玉福开始了灾后新生活。“家里几口人,都住这儿了,还是投亲靠友了?”郭金龙一进门就关切地问。“6口全住这儿了。您看多亮堂。”王玉福对新居很满意。“村里伤人了没有,有多少户受灾?”郭金龙接着问。镇干部接过话头,有670户受灾,2000多人安全转移,没有伤人。得到这些答复,郭金龙放下心来。

  ■视察设施

  小区里,临时社区党支部、警务站、医务室、便民超市、公共厨房、淋浴室等一应俱全。不远的阎村山区人口避险安置小区,门口“天灾无情人有情、来到阎村一家亲”对联,饱含真情,格外醒目。建工集团援建的这个小区,有560间房,生活必备设施齐全。5日晚,刚刚通过验收,就迎来了第一批32户、137名受灾群众入住。

  郭金龙走进受灾群众的新家,与他们亲切交谈。郭金龙说,看到你们受灾心里很难受,现在先帮助大家安顿下来。各级党委政府关心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够自力更生、团结奋战,咱们共同努力,重建家园。“好!”受灾群众对美好明天充满信心。郭金龙还叮嘱有关负责人,注意做好对受灾群众的培训,让他们安全使用电热水器、燃气灶等生活设施。

  ■称赞工人

  “一诺千金哪”

  为了让受灾群众舒舒服服住上新家,城建和建工集团,最高峰投入3万人力,奋战在16个乡镇的40个建设点。不到十天,他们对受灾群众的深厚感情,就化作5731间高标准、高质量的安置房。

  看着这支敢与时间赛跑、斗志昂扬的建设队伍,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受灾群众期盼着能有一个稳定的安置,开始重建家园。上月27日,我们来的时候正下雨,这儿还在打地基。今天,成片的安置房已经投入使用。你们用很短时间,就兑现了在8月5日之前建成安置房,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居的承诺,一诺千金哪!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致敬!我们要把教训永远铭记在心,在建设中更加尊重自然规律,让大灾之后的房山实现更好的发展。

  王安顺充分肯定参建人员的辛勤付出。他说,实践证明,你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

  郭金龙还察看了东沙河清淤工作。市领导李士祥、牛有成、赵凤桐、陈刚、丁向阳、夏占义,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一同调研。

  □安置·水源

  房山181个受灾村均已喝上安全水

  经过10天的抢修,昨天,房山区181个受灾村群众终于喝上了安全放心的水。

  7·21特大自然灾害,共造成房山区21个乡镇、181个村、208眼水源井损毁,134眼水源井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无法饮用,村民吃水十分困难。水源受到污染后,房山区启动供水应急预案,要求依据供水紧张形势制定相应的供水保障工作方案,加强对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监测,加强消毒,确保水质合格。此外,卫生部门还针对受灾地区所有自备井进行检测、消毒;在抢通供水的同时,对全区农村供水消毒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排查,及时更新不能正常运行的消毒设备,保证供出水源100%消毒。

  在此期间,三支供水抢修队,共计150人,分别奔赴北部山区、南部山区及平原等地区,开展供水设施抢修工作,抢修损坏的管线,修复污染的井群,并将国家防总捐赠的 175台大型净水设备等全部投放受灾农村。对于暂时无法恢复供水的部分乡镇,房山区水务局与当地政府一道安排临时送水车送水,解决群众用水问题。针对山区蓄水池、小水窖等指导村民投放消毒片进行水源消毒,并对村级管水员进行有关消毒、防疫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据统计,此次供水抢险工作累计共投入人力1487人次、车辆200辆、机械设备179台套,现已安装管线9.24万米,恢复管线30.2万米,安装水泵17台,恢复水源井208眼,净水处理设备已完成安装198台,完成安装及修复消毒设备238台。

  □安置·建设者

  错过结婚10周年和女儿生日

  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长安汽车项目部经理 滕煊

  “总算过去了,总算可以多睡一会儿了!”前晚,房山区阎村镇过冬安置房宣布全面完工,看着部分灾民已经住进新房,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阎村安置房现场总指挥滕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再不完工,我要扛不下去了”。

  其实,滕煊所指的多睡“一会儿”,也只不过是睡两个小时,从凌晨1点多睡到3点多。昨天下午,滕煊的嗓子哑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往前数5天,我一共就睡了不到两小时。”在他的身上,随时揣着金嗓子喉宝。

  作为现场总指挥,滕煊从25日到现场起,一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主动给家人打过电话。昨晚8点,工程的事情基本上忙完了,他才拿起电话,给母亲拨了过去。接下来的几天,他还得继续留在现场,帮助灾民搬家,处理入住的后续事宜。

  过去的11天,对滕煊来说,就像一场炼狱。

  7月25日是女儿的生日,“说好要给闺女好好过生日,接到任务马上就到现场了。”滕煊说,7月28日是他和爱人的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可是他却给忘了。那天,正是赶工的时间,天上却下着大雨,“我们地势很低,下雨对施工影响特别厉害,现场积水严重,原来安排的计划无法实行,心里很搓火,又得重新调整,心情很郁闷!”那天,爱人给滕煊打来电话,原以为会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电话中却传来丈夫的两声“怒吼”。

  工程总算完工了,滕煊说,等工程后续的事情办完后,一定要“好好给媳妇儿补过一个结婚纪念日,好好给女儿补过一个生日”。

  □安置·配套

  首个农村数字文化社区

  落户房山重灾区

  电子书刊、触摸读报、高清交互电视……昨天,距离房山区最大的一个安置区——城关街道洪寺村安置区几百米远的地方,全市首个农村“数字文化社区”正式建成并向所有村民零门槛开放。

  40万投资建精神家园

  昨天在洪寺村文化中心,5000多册图书正在晾晒,发出一股霉味。水灾发生时,文化中心图书馆进水,底层书架上的图书均被水浸泡。城关街道洪寺村共有居民1万多人,包括常住人口8000多人和2000多来京务工人员。原来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包括图书室、排练厅、电影放映厅、小型活动广场等设施。村里有特色威风锣鼓队、特色水鼓表演队、秧歌、杂耍等8支业余群众文艺队,经常在区里表演。但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洪寺村文化活动中心被淹,图书和文化活动器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考虑到本村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希望服务于附近抗洪安置点内的几百户受灾居民,市文化局和首都图书馆投资40万元,将一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三天三夜,就在原洪寺村文化中心马路对面为灾民打造了一座数字文化的“精神家园”。

  数字文化社区内容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字文化社区”布置得像一个温馨的家。沙发茶几对面,是高清交互电视,利用歌华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新媒体技术,为村民提供讲座报告厅、背景故事、剧场在线等十五个大类节目;10余台电脑提供了电子图书300万种,电子期刊1400多种;喜欢读报的村民,可以通过触摸读报系统,阅读50种电子报纸,并且每日更新;在图书借阅区,原来村里图书馆未被损坏的图书,以及首都图书馆新提供的图书共1万余册已经全部加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网络,村民只要通过免费办理“一卡通”,就可以实现与北京市157个图书馆通借通还;“数字文化社区”还专门为小朋友开辟了少儿专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借阅少儿读物,观看由首都图书馆制作的550集动漫,参加多种益智类游戏。

  文化服务减群众痛苦

  此外,房山区文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灾后还将在“数字文化社区”北侧建立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整合洪寺村此前分散的文化资源,集数字影院、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于一体。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处处长黄海燕表示,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一些灾区的村民承受了失去家园甚至亲人的痛苦。类似“数字文化社区”的建设希望能够通过文化产品的提供,使他们缓解痛苦、重拾信心,并且通过知识的获取,在重建家园中获得有力的支撑。首都图书馆为村民们提供的书籍中,在心理健康、医疗、防灾自救等方面多有侧重。同时黄海燕表示,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数字文化社区”也将成为灾后重建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高水平配套文化设施的第一个样板间,计划在全市范围推广。目前门头沟和密云已经纳入到“数字文化社区”建设计划当中。

  □链接

  安置房 建设时间表

  7月26日 建工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兵分七路开始踏勘。同时,人员、机械设备也陆续进场。

  7月27日 房山区灾后安置房投入建设的第二天,设计图基本成型,北京建工集团承担的8项整体项目共20个建设点迅速、全面打开工作局面。

  7月31日下午 由建工四建公司施工的霞云岭乡堂上村安置房项目提前完工验收。当天,佛子庄乡也有一个安置点完工交验。

  8月1日 由建工二建公司施工的良乡镇南庄子村9间安置房接受验收,顺利交付,灾民随即搬入新居,成为房山区首个入住的安置房项目。

  8月2日 霞云岭乡其余3个安置点、佛子庄乡其余5个安置点先后完工验收。

  8月3日 建工二建公司施工的史家营乡1个安置点的32间安置房完工交验。

  8月5日 北京建工集团此次承建的最大安置点——阎村镇安置房项目整体落成,受灾群众当晚入住,安置房建设任务至此全部完成。

  A04-A05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然 孙雪梅 文静

  北京日报记者 徐飞鹏 通讯员 王子璇

分享到:

 
  • 新闻云南巧家爆炸案赵登用被人利用充当肉弹
  • 体育奥运-林丹2-1李宗伟卫冕 博尔特百米卫冕
  • 娱乐主持人沈冰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财经西安拟推汽车限购措施 或成全国趋势
  • 科技专题:迄今最大火星车今着陆火星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盘点:解放军历史上九大“倒霉”部队
  • 教育花数万让孩子上名校为日后“拼同学”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经期如何运动 超八成儿童家具甲醛超标
  • 女性最阔绰出手 中国人狂扫奢侈品震惊英伦
  • 尚品奥运冠军饮食秘诀 超级丹的话题手表
  • 星座测试天赐良缘自测 谁是星座好老公
  • 收藏缅北翡翠矿关闭 鉴定标准或致翡翠跌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