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与强区并重 内蒙古:走进前列不是梦

2012年08月07日08:11  北方新报 微博

  内蒙古有点特别。

  曾经,连续多年GDP增幅保持全国第一,如今,不再追求这个“全国第一”,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曾经,提出“强区富民”主基调,因为深感“发展不足”,如今,换成了“富民强区”,富民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曾经,引以为豪的是“羊煤土气”,如今,强力推进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均衡发展,更加“扬眉吐气”。

  从2002年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从1725亿元增长到142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1元增加到20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86元增加到6642元。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正在创造着经济腾飞的奇迹,勤劳朴实的内蒙古人民过上了更加殷实富足的生活。

  “走进前列”正在实现

  早在1987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经预言,内蒙古“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伟人的判断,成为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这10年,内蒙古持续发力,奋力赶超:从2002年到2011年,全区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二十四位上升至全国第十五位,是我国5个自治区中首家、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人“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人均GDP由2002年的7233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15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十六位前移至第六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超越7个省区市,由全国第二十五位升到全国第十八位。用短短10年时间,内蒙古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全国后列到中列的跃升。

  随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内蒙古加快了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发展方式逐步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全区确立了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工业发展异军突起,主导地位显著增强。2002—201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从571亿元增加到7159亿元,居全国第十三位,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9.3∶38.9∶41.8调整为2011年的9.2∶56.8∶34,一产比重下降10.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7.9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通过加快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努力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积极推进东部盟市融入东北经济区、北京重点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鄂尔多斯对口支援兴安盟等一系列措施,内蒙古形成了区域、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新格局。2011年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7个盟市生产总值达到9295.33亿元,占全区的65.25%。东部5盟市生产总值达到4950.78亿,占全区34.75%。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霍林郭勒市进入前十强,进入百强的则达到17席。

  像抓强区一样抓富民

  “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刚刚参加完体检的包头市青山区李爱花老人激动地说。为了方便群众享受健康服务,青山区启动了“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惠民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3年内分批为全区9000多名“空巢老人”实施免费体检。

  近年来,青山区大力实施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六有工程”。2010年至2012年,青山区累计投入各项惠民资金24.3亿元。民生建设逐步从“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病有所医”向“学有优教、老有颐养、劳有多得、住有宜居、居有安宁、病有良医”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人民群众。

  “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像抓强区一样抓富民。让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指出。

  从“强区富民”到“富民强区”,这一表述上的调整,折射了发展观的深化和升华,广大群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实惠。

  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为群众办“十二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168亿元。全区各级财政民生投入达到1956亿元,较上年增加300亿元,主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在20%以上,使内蒙古民生工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呼伦贝尔根河市居民李发说,政府给低收入困难人群发放冬季燃料补贴,使得往年买不起煤的他,早早备足了燃料。去年冬天虽然室外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像李发一样,该市有9万多的居民享受到政府燃料补贴,全市下发补贴金额达940多万元。

  鄂尔多斯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16亿元,年均增长37.9%,其中,用于“三农三牧”、教育、医疗卫生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支出达511亿元,年均增长50.4%,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13个百分点,占同期一般预算支出的55.8%。

  像抓发展一样抓生态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全区有13亿亩天然草原、3.55亿亩森林和6000多万亩湿地,构成了祖国北方的绿色生态防线,对我国北方大气候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生态非常脆弱。

  “内蒙古的生态保护工作做不好,影响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将直接威胁到东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说。

  像抓发展一样抓生态,是内蒙古总结长期以来生态保护建设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于永泉说:“我们的思路是‘开发一小片,保护一大片’。用1%的土地集中发展工业,推进城镇化,增强反哺‘三农三牧’和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的能力,保护99%的草原。”按照这个思路,锡林郭勒盟坚持“整装开发、综合利用、集中发展、环保节能”的原则,立足于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为方向,着力做大做强能源、化工、金属矿采选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

  如今,“美丽与发展双赢”正在从理念变成实践。鄂尔多斯在发展中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推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等生态补偿办法,在10年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全市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75%。呼伦贝尔伊敏煤电在开采过程中注重回填与植被恢复,生产采用封闭式流程,有效保护了鄂温克草原。

  在美丽发展的思路指引下,呼伦贝尔打响了向沙地宣战、守护美丽的攻坚战。连续3年,任务和投资两不减,沙地治理以每年几亿元的投资和治理1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呼伦贝尔沙地面积开始缩减,沙区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15%。今年年初,“高质量完成100万亩沙区综合治理任务”,又被写进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长期以来,内蒙古草原超载过牧、草畜关系持续失衡,导致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经过坚持不懈地生态建设,目前内蒙古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根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到20%,比1998年提高了5.18个百分点。

  悠悠岁月,记载着历史的沉浮变幻;星移斗转,昭示着人间的沧桑兴衰。而今,这片神奇的草原,在“富民与强区并重”、“美丽与发展双赢”思路引导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恢复。众志成城的各族儿女,正在雄心勃勃地谱写新的篇章!转变,“走进前列”不是梦

  正是因为实现了从思想到实践、从经济到社会的全方位转变,融入了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才带来了内蒙古发展的“精彩转身”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 内蒙古自治区横亘于祖国北部边陲,状如一匹飞奔的骏马。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犹如使内蒙古插上双翼,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跨入“万亿元俱乐部”,在茫茫草原上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在全社会和各族群众心里播撒幸福、和谐的种子。10年来,内蒙古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起飞,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发展动力。今昔对比,一个数据很有说服力,内蒙古的经济总量跨越第一个千亿元用了整整50年的时间,而现在每月创造的经济总量就超过千亿元。

  从改革发展热潮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内蒙古的秘诀何在?

  实践证明,推动发展,解放思想始终是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强大动力。在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针对粗放式发展思维的惯性,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战略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民强区”,还是针对煤电等能源产业“一业独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无论是针对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还是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软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一路走来,正是因为实现了从思想到实践、从经济到社会的全方位转变,融入了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才带来了内蒙古发展的“精彩转身”。

  面向未来,内蒙古依然任重道远,发展转型的时代课题更加复杂艰巨。解决了总量不大的问题之后,如何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质量、提高水平上?经济建设上去了,如何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实现富民与强区并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如何加大环保力度,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因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顺应人民的更高期待,积极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小平同志曾经预言,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经过2400多万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进前列”的目标已不再遥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步伐,策马奔腾在科学发展的广阔天地中,草原风光将更加迷人,牧民的歌声将更加嘹亮,内蒙古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 新闻云南巧家爆炸案赵登用被人利用充当肉弹
  • 体育奥运-陈一冰吊环遗憾摘银 中国摘第31金
  • 娱乐主持人沈冰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财经成品油上调在即 两大油企提前控销推涨
  • 科技专题:迄今最大火星车今着陆火星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盘点:解放军历史上九大“倒霉”部队
  • 教育花数万让孩子上名校为日后“拼同学”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经期如何运动 超八成儿童家具甲醛超标
  • 女性奢侈品新玩法:以亲民的姿态走入秀场
  • 尚品摇滚范儿英伦暗黑系珠宝 大闸蟹外的好蟹
  • 星座测试天赐良缘自测 谁是星座好老公
  • 收藏缅北翡翠矿关闭 鉴定标准或致翡翠跌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