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造假之争,“收视”也要“收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09:24  法制日报 微博

  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8月6日《人民日报》)。

  如今,似乎很多东西都可以作假,票房、球赛、排行榜……样样可以动手脚。收视率调查的“造假邪风”,尽管看起来与普通百姓“联系不紧”、“利害不大”,而事实上会严重影响和左右电视节目构思、文化产品创作的专注方向,进而给“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发出虚假信息,催生创作歧途,其丑其害显然不可小觑。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收视率造假或许只是一种“隐性之害”。而相比之下,作为同行相竞的对象,这一数据若存“造假之嫌”,就非但是种评价的不公,更会涉及诸多利益的得失了。譬如去年,香港“金像奖”的收视数据便引发了一场无线与亚视之间的“口水仗”。无线公布收视调查,指亚视播映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平均收视7点,最高11点,人数最高约63万;亚视指不可信,是有人以“虚假”的收视结果攻击亚视。此后,亚视不仅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收视率真伪,并称收视率调查的“失真”已给自身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换个角度看,收视率调查日趋增多的“造假之争”,一则说明电视节目等文艺产品“以人为本”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二来也表明当前“一家独大”式的调查格局,已经越来越易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质疑与猜忌。所以,作为有关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正视这种“非实力竞争”会搅乱市场公正,一方面更应尽快从“法”的层面加强监管,从根本上杜绝收视率调查滑向“假球之害”。

  值得欣慰的是,“收视率调查国标将面世,整治行业造假。”据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正在推动出台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制定活动,该国标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的确,很多问题不怕解决不了,就怕浑浑噩噩、无所作为。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收视率调查“国标性规则”的出台,某些“造假猫腻”将越发难以隐藏和操弄,“收视”也“收信”的公平较量氛围,亦会更加稳固与浓烈。

  浙江司马童媒体人

分享到:

 
  • 新闻云南巧家爆炸案赵登用被人利用充当肉弹
  • 体育奥运-陈一冰吊环遗憾摘银 中国摘第31金
  • 娱乐主持人沈冰任中央政法委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财经成品油上调在即 两大油企提前控销推涨
  • 科技专题:迄今最大火星车今着陆火星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文史观天下:美国枪击惨案的隐秘内幕
  • 教育花数万让孩子上名校为日后“拼同学”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独家:哪些伤口易癌变 轻微焦虑你有吗
  • 女性奢侈品新玩法:以亲民的姿态走入秀场
  • 尚品摇滚范儿英伦暗黑系珠宝 大闸蟹外的好蟹
  • 星座测试天赐良缘自测 谁是星座好老公
  • 收藏沉香880元/克价超黄金 鸡血玉3年涨10倍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