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报面对面之《消失的村庄》主要撰稿人 文化永远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8日02:49  东方今报 微博

  在洛阳新区开发建设进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洛龙区,28个村庄几乎一夜之间,湮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居民小区,身份由农民变为市民,但村庄那些古老的传说、流失的记忆、散失民间的珍贵资料,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为拯救乡村历史,50余位年过六旬的“老秀才”再也坐不住了,收集资料,考证历史,汇编成50万字的村史《消失的村庄》,“鲜活”了渐行渐远的村庄变迁。昨日,东方今报记者与此书主要撰稿人(以下简称“撰稿人”)面对面,听听“消失的村庄”里的“陈年旧事儿”。

  □东方今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薛家宝/文

  记者 李书宝/图

  ■ 人物名片

  《消失的村庄》主要撰稿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基本上在60岁以上,有档案史志局局长,有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有在外地工作几十年回归桑梓的大学教授,有高级工程师,有退休教师……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留恋,编写一本给50年后人看的村史。目前近50万字,配图200余幅的《消失的村庄》初稿已经完成,整体编撰完成后将于明年出版。

  ○28个村庄变成了都市社区

  记者:28个村的历史文化在洛阳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撰稿人:28个村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少村子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下很多风俗礼仪。比如丧葬中的“做七”,是从周朝的礼制中沿袭下来的。

  记者:有不少村落五年前已经变成居民小区,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修村史?

  撰稿人:其实给村子修史的想法很早就有,但因为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没有成行。随着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上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如果再不抢救性编修,这些村史将荡然无存。今年年初,区档案史志局着手启动村庄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记者:国家对地方史志的管理中,对村史一般不做要求,村级单位主要以姓氏家谱为主。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力气给自己布置作业?

  撰稿人:虽然村庄消失了,但世世代代创造的文化永远不会消失。现在不做,将来就没法做了。

  ○一个村庄就是一部历史

  记者:28个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哪个村?

  撰稿人:在《洛阳市郊区志》中有四个地方提到“锉李村,古村落遗址”。在公元前7000到5000年前,村子北边驼岭的先民们由原始社会进入氏族社会。后来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对锉李村进行半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圆形建筑成品字形平面,土木结构,以绳或藤条绑扎固定,屋顶为草拌泥,证明了龙山文化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锉李村村名就经历了“驼岭村”、“驼李村”,后因治学严谨蜚声豫西豫南但身材矮小的李肯堂改名为“锉李村”。

  记者:像锉李村、王圪垱村、皂角树村等都有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怎么把这么长跨度的东西串在一起?

  撰稿人:通过概述、历史沿革、搬迁记事、农业及工业畜牧业生产情况、文物古迹及文化遗址、姓氏家族及家谱、大事记和特色风俗等板块进行介绍,其中会穿插一些历史故事。

  记者:村庄没有了,那些旱船、高跷、鼓乐传统都保留下来了吗?

  撰稿人:很多风俗都保留下来了。虽然住进了高楼,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但村民们饮食习惯、礼俗都遵循原来的老传统。

  记者:书中并没有回避一些敏感事件。

  撰稿人:那虽然不是主流,但也不会回避。比如洛龙区的历史上有个很重要的词儿叫“打孽”,就是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仇杀,不光是不同姓氏之间,同姓之间也会仇杀;还有“村改居”过程中的拆迁画面,既然记录历史,就要客观公正。

  ○写给50年以后的子孙后代看

  记者:编写过程也很艰辛吧?

  撰稿人:因为在村子拆迁的时候大部分村干部没有保留历史文化的意识,推土机一推啥都没有了。除了锉李村保留视频资料外,其他村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很遗憾。

  记者:收集资料都有哪些?

  撰稿人:分三类,第一种叫档案,就是最确凿的第一手的资料。第二种是资料性质的,包括一些口述、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等。第三种就是传说,村子的来历,张三说这样,李四说那样,我们就把每个人的讲述都写上,署上名字。不管对与错,“初稿”不“挑肥拣瘦”,包括所有基础性材料。

  记者:编撰队伍中,六旬以上老人占到80%,张老师和李老师都73岁了,为什么还满腔热血做这件事?

  撰稿人:在外地几十年,总觉得没有洛阳好。我们每天在村里找老人讲故事,找历史遗迹,就有村民不理解,他们说老了老了不歇着,弄这干啥?我们就说,岁数大了,总得为家乡做点好事儿。生于斯,长于斯,对民族的根文化有一个基本态度,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总要给自己留下点什么。

  记者:是义务的吗?

  撰稿人:所有参与的人都是无私奉献,不是冲着报酬来的。司马迁写《史记》、班固写《汉书》、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都不会要报酬吧,都是个人行为,都不会要报酬。

  记者:编写过程中通过对村史的梳理,给你们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撰稿人:通过梳理村史,发掘文化资源,原来那些历史的碎片慢慢串了起来,关于村子的一些厚重的东西渐渐就出来了,原来许多不知道的事现在都被挖了出来,如果用歌词形容,就叫“故事不多,宛如一首歌”。

  记者:撰写中有没有一种怀旧情结在里面?

  撰稿人:肯定有。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两脚扎根在土地,对土地的感情、对农业的感情是不变的。书里面记录的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这种经历是伴随你终生的。

  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读书,这本《消失的村庄》写给谁看?

  撰稿人:这本书是写给50年以后的子孙后代看的,现在虽然他们年轻,不愿意读书,但到了我们这个岁数,一定会回过头来找找自己的根在哪里。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李鹏勋】【打印】【顶部】【关闭】

  

分享到:

 
  • 新闻云南巧家爆炸案赵登用被人利用充当肉弹
  • 体育奥运-刘翔预赛第一栏摔倒无缘半决赛
  • 娱乐韩庚江铠同恋爱细节曝光:男方主动追求
  • 财经成品油上调在即 两大油企提前控销推涨
  • 科技财政部或出数十亿助组建国家有线公司
  • 博客单士兵:17岁少年杀人事件的恋爱暴力
  • 读书文史观天下:美国枪击惨案的隐秘内幕
  • 教育掐尖不育苗让多数奥赛金牌得主难成大器
  • 育儿热议男童进女更衣室:易促孩子性早熟?
  • 健康独家:哪些伤口易癌变 立秋养生须知
  • 女性奢侈品新玩法:以亲民的姿态走入秀场
  • 尚品摇滚范儿英伦暗黑系珠宝 大闸蟹外的好蟹
  • 星座测试你的爱情记录 12星座36种未来
  • 收藏景德镇瓷器年涨30% 元龙泉青瓷特征浅析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