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末新政:颓局中的最后一次挣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9日04:40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清末新政:颓局中的最后一次挣扎

清末新政,各地纷纷建立咨议局(翻拍图片)。

  □记者 朱金中 实习生 姚晨雨 文图

  引子

  “庚子之变”,对慈禧这位操控晚清政局数十年的皇太后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1901年1月29日,在回銮之前,慈禧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发布“预约变法”上谕,随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了“江楚会奏三疏”,揭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

  史学界对于“清末新政”,以往否定多于肯定,现在肯定的意见多了起来,认为这是晚清政府的最后一次自我拯救。慈禧在诏书中说:“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唯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应该说,这是慈禧经过几十年实践得出的肺腑之言。

  据史料记载,慈禧“及回銮,则于《海国图志》、《瀛环志略》诸书展诵不辍,意谓可藉窥外人情事也”。可以说,这一次慈禧颇有些痛下决心的味道。

  “江楚会奏三疏”上奏后,慈禧认为“事多可行”,下诏:“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以行西法各条,其中可行者,即著按照所练,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在慈禧回銮期间和回銮后,清廷以“江楚会奏三疏”为范本,通过一系列政令,发起了大规模的改革。

  “江楚会奏三疏”在第一疏中就提到教育制度改革的问题,核心是倡新学、废科举。

  科举要废,可以慢慢来,但新学要兴,刻不容缓。

  慈禧在回銮前后、期间,或以光绪名义发布谕旨,或直接下懿旨,接二连三督促各地督抚兴办新式学堂,“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统计,到民国初年,全国新式学堂已经8.7万多所,在校学生约29万人。

  在国内兴新学的同时,慈禧还根据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意见,鼓励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因为历史和地域原因,清国留学生赴日留学人数在1901年之后骤增:1901年仅为274人,1902年到1908年分别达到608人、1300人、2400人、8000人、12000人、10000人、3000人,1906年为其顶点。

  清廷还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这两个学校章程均以日本为模式,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高等学堂之上还有分科大学及最高一级的通儒院。从高小毕业到大学毕业分别授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的功名。这一做法虽然后世有人批评为改革不彻底,但在当时形势下,这种将近代教育学位和古代科举功名相结合的“双轨制”避免了骤然断层,其积极意义还是应该肯定的。

  【多个领域展开“大手术”】

  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后来的庚子之变,近代中国的军事改革一直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慈禧回銮期间,对军队改革尤为重视,数次下旨擢升袁世凯,并寄望以袁世凯的小站兵为范本,打造一支新式陆军。

  袁世凯成功解决了天津城中国不能驻军这一“疑难公式”后,其才干不仅得到朝野肯定,也为西方列强所敬佩。袁世凯被慈禧任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很快赏加太子少保衔,后来德国公使还劝说清廷将山东也划归直隶管辖,但因中国无此先例而作罢。

  回銮之后,慈禧下令,各省以北洋小站兵为蓝本,编练新军,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大规模引进新式克虏伯炮,而且操法营规,“均参照德、日两国最新军制”,军队建制和兵种均以北洋军为例,设立镇、协、标、营、队、排、棚(即相当于后来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国力不兴,实为实业不兴。“江楚会奏三疏”中对近代中国实业发展做了详细规划,在慈禧回銮期间,袁世凯也上了一个九千余字的奏折,在这份接近万言书的计划中,也对实业做了纲领性描述。

  1902年,刚回到北京的慈禧就批准正式设立商部,统领全国实业发展。这在一个长期奉农本商末为基本国策的国度实为头一遭。

  商部自成立后,制定、颁行一系列商律,如《公司律》、《破产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等;商部的官员还大力革除“耻言贸易”的旧观念,奖励在工商实业上有特殊贡献的工商业者——这在庚子之变前的朝廷中枢,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曾认为,“清末新政”力度不深,未免有偏颇之处,因为这次新政在清国的制度层面、法律层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古代法律“诸法合体”、“政刑不分”延续了几千年,但在清末进行了“大手术”。

  1902年5月,慈禧下令,“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受命为修律大臣后,主持修订法律馆,将西方各国法律大批量翻译,这对中国人了解近代法律起了普及作用。

  沈家本还带人修订旧律,创立新法。1910年,由沈家本负责删修的《大清律例》以《大清现行刑律》之名正式颁行,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刑律。这部刑律是对中国法律数千年历史的重大革命。

  尽管由于后来中国政局的突然变化,这部法律没有来得及实施,但不可因此抹杀清末法律工作者在改革方面的诸多努力。

  在国内纷纷展开新政实验的各省中,以袁世凯的直隶效果最为显著:中国首次设立审判厅,实行司法独立;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中国第一条公交电车通行;甚至袁世凯还主持建造了京津两地的自来水工程……

  所有这些,都是“清末新政”的成果,尽管实施新政的本意是清廷政府的自我拯救,但在客观领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最难啃的骨头还是没啃动】

  相较于军事、经济、法制、教育、治安等领域来说,最难也最复杂的行政机构领域,向来是清末新政改革的“软肋”。

  原因很简单,搞实业,搞新军,没人会倒霉;废科举,顶多学部的老学究和一些举人秀才绝绝食;搞行政机构改革,要牵扯多少中央与地方官员的切身利益。你敢断人家财路,人家就敢断你生路——官场向来如此。

  在慈禧回銮的路上,不仅袁世凯,就是张之洞、刘坤一都还是很乐观的,因为慈禧发话了,只要为了国家安危,什么都可以改。在戊戌变法时,机构改革是个禁区,比如张之洞就痛斥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而刘坤一也说:“中国民智未开,外国大局茫然,中国全局、本省政事亦茫然,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即可仿行。”而在“江楚会奏三疏”中,张、刘二人又一致指出,西方国家的“政体学术”,“大率皆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美洲则采之欧洲,东洋复采之西洋”。

  口号喊得很响亮,也在一些小的环节上取得了进展,比如袁世凯在直隶推行革除陋规、整顿吏治——对大小官员实行薪酬改革,把陋规统计出来,作为官员薪水公开发放,除此之外,发现受贿,一律严办——这个做法得到了慈禧的肯定,并下令全国推广。

  但在行政机构改革的大环节上,张之洞没搞成,袁世凯也没搞成,还差点被人搞掉。

  行政机构改革一个是成立国会,这个直到清朝灭亡,满清贵族也不愿意让步,最后只搞了一个咨询性的机构——资政院。

  另一个是最重要的行政部门合并裁撤即后来的新官制改革,几乎完全失败。

  新官制改革,就是要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将唐代起就定制好的传统六部改革为适应近代化需求的部门。

  从“江楚会奏三疏”到后来袁世凯所建议的责任内阁制,清廷改革派和守旧派在新官制改革的问题上激烈斗争,改革派的后台是国内开明人士和部分开明官员,而守旧派的幕后是满清贵族和大多数官僚。

  增设新部门,没人有意见,这意味着多出来很多位子,但要裁撤老部门,就意见大了去了:咱这干了一辈子御史的老学究难道下岗不成?大清国的官员们几乎都愤怒了,矛头直指袁世凯,先是一帮御史跳出来,大骂袁世凯“行如莽,心如操”,是个王莽、曹操式的人物,接着在新官制会议上,满清贵族铁良拔出火枪要开枪,闹到高潮时数百名京官举着“杀袁立宪”的横幅静坐示威。

  闹到这一步,大清的行政机构改革只能草草收场,守旧势力盘踞的都察院、翰林院、大理院等机构只是改头换面,然后继续活跃起来,而改革的核心目标——军机处,依然存在。

  军机处为雍正年间所设,延续到庚子之变后,尽管弊病丛生,但在当时国内官场,军机大臣仍为清代人臣至极,总揽朝政,领袖百官,末代军机处(指从1901年至1911年十年间)的军机大臣们,有几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奕劻、瞿鸿机、袁世凯、载沣、铁良。他们背后,又可以牵扯出岑春煊、徐世昌等一大批政坛新贵。“庚子之变”后,因大批官员被“惩办”,从军机大臣到各部官员空出不少位子,这些人大多是在“西狩”和回銮路上进入视野的,从而成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而左右着近代中国的走向。

  记者名片:朱金中

  手机:1863892883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hthong

分享到:

 
  • 新闻云南昭通警方回应巧家爆炸案五大疑点
  • 体育奥运-乒乓球男团中国3-0韩国卫冕
  • 娱乐韩庚江铠同恋爱细节曝光:男方主动追求
  • 财经劳动法意见征集结束 劳务派遣重回审批制
  • 科技美劳工组织称三星中国供应商聘用童工
  • 博客代理律师:幼女被奸妈妈申诉何罪之有
  • 读书金正恩掌权非常手段和秘密武器(组图)
  • 教育从保安到北大学子 励志哥的追梦历程(图)
  • 育儿热议男童进女更衣室:易促孩子性早熟?
  • 健康跟腱损伤怎么办 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 女性奢侈品牌在华“减速”“下沉”路难走
  • 尚品雪茄:不以尺寸论英雄 威士忌的东方神韵
  • 星座测试你的人生幸福吗 哪种面相最有福
  • 收藏艺术品基金公开信托走向隐秘私募 危局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