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疏通农业“毛细血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07:23  中安在线 微博

  小水利成发展瓶颈

  宿州市汴河街道杨圩村地势低洼,过去沟、渠、井匮乏,一到旱季,村民半夜排队争机井;进入汛期,村民戏称“癞蛤蟆尿泡尿就淹了”。今年三夏以来,这种情形再没出现。近400眼机井连着节水喷灌设施,在旱情最严峻时刻不间断作业;田间地头,沟相通渠相连,汛期雨水不仅顺畅流走,还能蓄积沟中供旱时使用,村民又编了句顺口溜“挖沟,围村转,雨水下来听使唤”。

  通过多年来对骨干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治理,宿州水利“主动脉”日益畅通。然而,俗称“毛细血管”的小型农田水利因疏于管理,淤堵、损坏严重,不能充分发挥防洪、排涝、灌溉作用,且极易出现“一下雨就满、一天晴就干”的旱涝急转现象,成为农业发展一大“瓶颈”。近年来,该市组织疏通“毛细血管”,成效显著,杨圩村的喜人变化正得益于此。

  不过,记者调研也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历史欠账”较多,需引起足够重视。

  据水利部门介绍,宿州市现有桥、涵、渠、闸等小水利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标准低、质量差、设计荷载量小,且年久失修,功能衰退;全市50处排涝站仅20%能勉强运行,80%小型涵闸已损坏;少数农民为多占地或方便大型农机具下地,填平“台田沟”,堵塞了“毛细血管”;不少村庄的机井存在淤积、老化、损毁报废情况。尤为严重的是,该市456个电力排灌站由于缺乏资金、管护不力,能用的不足三分之一。埇桥区杨圩子电力排灌站原有6台55千瓦的电机,可是记者日前走进这个排灌站发现,它已变成一个养猪场,里面的电机和变压器被盗、被毁殆尽。

  还旧账又遇新难题

  “这几年,各级政府都充分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弥补过去的‘欠账’。但同时,出现一些亟待破解的新难题。 ”宿州市水利局高工钱进说。

  钱进介绍说,以前,农村有“两工”,村里有集体积累用于兴修水利,生产队可以向群众筹资筹劳。“两工”取消后,农村群众投资投劳数量减少,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开始出现“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形。埇桥区水利局相关人士介绍说,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但政府支持的资金与建设实际所需相差甚远,因此资金主要得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 “政府出大头,群众出小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很好的筹资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事难议,议难成”,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常常久拖不决,特别是跨村、跨乡镇“一事一议”难度更大,致使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启动或如期竣工。

  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年年高涨,可是,“种的是责任田,用的是‘大锅水’”,使一些人对小水利的管护意识变得淡薄,出现了“只知用水,不愿管水”、“用水大家抢,坏了没人修”的现象。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使水利基础设施失去应有功能。

  过去,乡镇水利站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前些年,乡镇水利站待遇不高、队伍不稳,加之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水平偏低,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管护缺位。

  巧整合联动出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突破资金和管护两大难题,必须科学整合多元资金和惠农政策。宿州市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投资新机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10%的资金,从产粮产油大县补助资金中拿出不少于30%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整合有关惠农资金,将财政、水利、农业、国土、林业、交通等部门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统筹使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1年,该市整合项目资金5.3亿元,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一投入向整体投入转变;充分发挥农民投资的主体作用,广泛组织农民筹资筹劳,共筹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86亿元;探索市场化运作引资机制,通过以土换资、以水换资和拍卖、承包、租赁大沟堤防使用权等市场方式,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投资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全市“社会化办水利”共筹资0.87亿元。

  “有人用没人管,年年修年年毁。”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难”问题有了破解之道。去年,宿州市出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暂行办法,明确了水利工程的管护范围和权责,加大对侵占、破坏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探索建管并重的管护新模式。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该市村村配备经过专门培训的水利管理员,从事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管护,小水利面貌焕然一新。

  兴修水利,规划先行。近年来,宿州市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恢复性工程规划”,过去3年里共投入资金12.9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田间“毛细血管”。去年,该市在此基础上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提升工程规划”,计划3年投入25.3亿元,建设农村沟河清淤、沟河桥闸配套、高效节水灌溉等六大工程。在近两年的小麦抗旱保苗和汛期排水中,治理后的沟渠发挥了蓄水、引水作用,抗旱排涝效果明显,许多农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命运。(何雪峰)

分享到:

 
  • 新闻薄谷开来、张晓军故意杀人案一审开庭
  • 体育奥运-刘翔跟腱手术成功两天后回沪
  • 娱乐组图:李小璐大肚低胸裙 美乳白皙暴涨
  • 财经汽柴油价10日起每吨上调390元和370元
  • 科技高中生为iPhone卖肾只得2万黑中介受审
  • 博客柴静:冠军共同点 美国冠军要花多少钱
  • 读书哪届最乱:盘点奥运会上的尴尬事(组图)
  • 教育高考生因畏难弃理科致文科招录比失衡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方便面桶荧光物超标? 隐形眼镜伤角膜吗
  • 女性维密天使“被整容” 时尚圈怪婆婆盘点
  • 尚品好酒店:信星级还是挑品牌 拍场顶级假酒
  • 星座测试坏男人教会你啥 12星座男的雷区
  • 收藏田黄身价十年涨十倍 325年野山参拍天价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