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个巴基斯坦人眼中的中国30年:从票证大国到购物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15:15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丁丁):很久以前,有位伊斯兰教先知曾经说过:“如果要开拓眼界的话,就去中国吧。”这句话在巴基斯坦流传甚广。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很多巴基斯坦人在中国生活工作,用亲身经历感受着中国的变化。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早在1980年就与中国结缘。那时,18岁的泽米尔在北京完成了一年的汉语学习后在上海攻读了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回国后,泽米尔曾短期来华,直至2010年到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工作,才将他又唤回了魂牵梦萦的中国,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变。

  泽米尔·阿万介绍:“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那时的中国社会还是很保守的。人们的社会交往不多,也不愿意跟外国人打交道。当时的中国人对外面世界知之甚少,把社会和国家责任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人们的衣着、挎包和发型基本都一样。那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粮票、肉票、油票,东西总是供不应求。三十年前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大家一见面就问‘吃了吗?’,而不是像我们那样说‘你好!’那时候吃饱饭是头等大事。”

  性格开朗的泽米尔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江浙一带的方言也是信口拈来。这种语言天赋让他对30年间中国人的习惯用语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是他眼中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泽米尔·阿万说:“‘吃大锅饭,要求不高。’,那时人们还经常说:‘向毛主席保证’,现在没有人这样说,年轻人一听就觉得好笑,有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大锅饭’。当时中国人的对话十分简单。‘你去哪儿?’‘我回家。’‘你去哪儿?’‘我去上班’。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现在的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答案,‘我去市场’、‘我去看电影’、‘我去听音乐’、‘我出去溜弯儿’、‘我出去找朋友玩’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休闲文化的发展水平。从以前的无米之炊到现在眼花缭乱无从选择。”

  1992年,一个年轻的巴基斯坦女孩,刚高中毕业的阿比达申请到了中国的大学。20年来的每一天,她都感受到了中国新的变化。稳定发展的社会、勤奋积极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对外来事物的强大包容力,这些让阿比达再也没有产生过离开中国的念头。

  1

分享到:

 
  • 新闻薄谷开来、张晓军故意杀人案一审开庭
  • 体育奥运-刘翔跟腱手术成功两天后回沪
  • 娱乐北漂美女歌手付丽被快递员猥亵杀害(图)
  • 财经汽柴油价10日起每吨上调390元和370元
  • 科技谷歌超级新福利:员工去世配偶可领10年薪
  • 博客柴静:冠军共同点 美国冠军要花多少钱
  • 读书林彪叛逃牵连了哪些高级将领(组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维生素该补充吗 这样吃解馋还减肥
  • 女性朝鲜第一夫人大牌手袋 奥运人物伏明霞
  • 尚品四轮利器的情场攻坚战 好莱坞巨星豪宅
  • 星座测试坏男人教会你啥 12星座男的雷区
  • 收藏2008奥运钞涨近千倍 钱币换车有炒作嫌疑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