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人口味变淡了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市民排队领绿色盐

  本报记者卢成汉 通讯员刘笑

  武汉人吃盐的口味越来越淡了。昨日,来自武汉市盐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武汉人吃盐量由12年前的年均12斤,降到目前的9斤。口味变淡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崇尚健康市民吃盐不爱重口味

  “盐吃多了皮肤容易长出皱纹。”在光谷一家写字楼工作的刘女士,十分注重控制吃盐量。她说,她的一个医生朋友告诉她,想要皮肤好,多喝水少吃盐。因此,她的早餐只喝牛奶或豆浆,同时吃些面包或馒头一类面食,完全不加盐。中晚餐用低钠盐做菜,尽量少吃咸鱼、腊味和腌菜。

  像刘女士一样,注重少吃盐的武汉人越来越多。家住武昌的马先生,以前口味比较重,炒菜多加盐“好下饭”,前不久,他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医生根据他的饮食习惯,让他减盐。如今,他专门买了一个控盐勺,确保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医学专家说,长期吃太咸的东西,容易升高血压、患感冒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会诱发胃癌。孩子们多吃盐,加快骨钙丢失,影响骨骼生长,并对他们的肾脏产生过重负荷。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盐量不超过6克,而我国人均达到12克/天。营养专家说,人的口味轻重是一种习惯,是慢慢养成的。相反,吃清淡的菜肴,才能体会到各种菜肴独特的味道。

  省疾控中心的专家称,市民崇尚健康,口味变淡,促使一些因吃得太咸而引发的心血管和高血压疾病呈下降趋势。

  碘盐求新满足市民多种需求

  “武汉人的口味变淡,与食用盐的转型功不可没。”省盐务局武汉分局局长罗远景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盐量越来越低,多种功能食用盐应运而生。

  目前,武汉食盐市场上除了普通精制碘盐外,还有绿色食品碘盐、加碘晶纯盐、低钠盐和无碘盐,含锌、硒、钾等微量元素的碘盐也摆到了货架上。

  家住汉口新华路的张太婆挑了两包绿色食品碘盐和一包含钾的碘盐,她说,吃了十几年的普通碘盐,这次想换换口味。超市导购员说,绿色食品碘盐上市一个月来,深受市民欢迎。销量约普通碘盐的两成。

  盐务专家介绍,绿色食品碘盐是普通食盐的升级品,由于不含亚铁氰化钾抗结剂,添加了柠檬酸铁铵,不仅能防止食盐结块,使用更安全,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市场上的加碘晶纯盐,采自地下3000米深层矿井,纯度高达99.1%,有益健康,老少皆宜。如果家中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孕期心血管疾病,孕期浮肿等病人的家庭,则应该选择吃低钠盐。健康人群长期食用低钠盐,也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营养专家表示,孩子每日吃盐量最好不高于4克。“选择碘盐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甲状腺炎症患者等应该选择吃无碘盐。”

  限盐五招从一日三餐开始做起

  营养专家介绍,除了正确购买和使用市面上的碘盐外,市民还可以从五个方面,限制盐的摄入量。

  首先,早餐以喝牛奶或豆浆为主,同时吃些面包或馒头一类面食,完全不加盐。其次,午餐或晚餐吃些甘薯,既可减少食盐摄入量,又能增加钾的摄入量。三是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加食盐,为了提味,可少加些糖、醋或辣味。四是不吃或少吃咸菜和含盐量多的食品,如腌肉制品等。最后是适当多吃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含钾多的食物。豆类、干豆类含钾量最多;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的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可选芋头、竹笋、土豆、荸荠、油菜、芹菜、小白菜、蕃茄等,水果中可选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此外,瘦肉、鱼类、奶类含钾量也较多。

分享到:

 
  • 新闻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庭审纪实
  • 体育奥运-刘翔跟腱手术成功两天后回沪
  • 娱乐北漂美女歌手付丽被快递员猥亵杀害(图)
  • 财经湖南湖北或试点房产税 以市场价为基准
  • 科技赖霖枫和他的115网盘:出师未捷身先死?
  • 博客柴静:冠军共同点 美国冠军要花多少钱
  • 读书林彪叛逃牵连了哪些高级将领(组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连云港2人因杀病牛染炭疽病 炭疽真面目
  • 女性朝鲜第一夫人大牌手袋 奥运人物伏明霞
  • 尚品四轮利器的情场攻坚战 好莱坞巨星豪宅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12星座男为啥劈腿
  • 收藏市面99%端砚非老坑 钱币换车有炒作嫌疑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