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超级街道

2012年08月12日02:39  现代快报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乐于谈论超级大都市,纽约、东京、伦敦、墨西哥城……这些人口动辄上千万的城市很容易成为人们羡慕的目标。南京在国内算得上大城市,但因为人口始终在千万之内,所以它在规模上始终不能和北京、上海、广州等相提并论。但是一份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市发改委、人口计生委、统计局等10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南京虽然不能位于超级大都市之列,但是常住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数据,足以把南京的8个街道送上“超级街道”的位置。

  朝天宫、新街口、湖南路、洪武路、五老村、挹江门、双塘、中央门,细数这8个街道,就像南京人喜欢在其中扎堆之外,这8个街道也无一不扎堆在老城区中。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人口扎堆超级街道是因为这里生活超级方便——购物、看病、存钱、看电影,一出门就能解决;与此同时,住在超级社区,也有超级不便的时候,停车难、上学难、上班难、环境差。而由于很多人住在超级街道,工作在距离相对远的江宁区、河西、仙林等新城区,上下班很容易造成交通拥挤。

  住在超级街道是一件极其矛盾的事情,而超级街道带来的弊病也是城市病的一种,如何治疗、治愈这种病,就像超级街道有一个形成过程一样,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鹿伟 实习生 李姗敏

  许文婷 王振娟

  南京老城区人口超多,8个街道人口超4万/平方公里

  据“六普”(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同)统计,截至2010年末,南京市人口密度达到1215.23人/平方公里,虽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却是杭州的2.3倍。而江南八区的数据则更厉害了,八区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2%,却聚集着439.39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南京常住人口比重约55%,人口密度高达5500人/平方公里。相对比,郊县占全市88%的面积,常住人口比重约45%,人口密度仅为619.78人/平方公里。

  在江南八区中,鼓楼区人口密度高达3.10万人/平方公里,不仅高于杭州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上城区(人口密度达1.91万人/平方公里),甚至高于北京市包括新东城、新西城在内的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4万人/平方公里)。与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市(3631人/平方公里)相比,鼓楼区的人口密度虽低于虹口区(3.63万人/平方公里)、黄浦区(3.46万人/平方公里)、静安区(3.23万人/平方公里),但仍高于卢湾区、长宁区等其他中心城区。

  如果再用圈层空间看南京人口分布,市域常住人口密度分布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15000人以上)的街区大多分布在老城区,即城墙或者护城河以内。南京市老城区平均常住人口密度约为3.24万人/平方公里,高于与南京发展历史和经济条件比较相似的杭州市,也高于人口密集的北京市和日本东京。

  老城区中,有8个街道的常住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其中五老村等街道的常住人口密度超过5万人/平方公里,与国内外典型城市相比,这些街道人口密度明显偏高。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对老城区人口密度“贡献”最大的当属鼓楼、白下区,8个“超级街道”,6个在这两个区,且都围绕着南京两个最热闹繁华的地区,即新街口和湖南路。比如五老村地区虽然有不少拆迁了,但大多数拆迁居民都是人走户口不走,不愿意将户口迁出五老村。街道工作人员说,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大多数人更亲睐“市中心”,他们认为住在新街口附近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而中央门、挹江门街道也都隶属鼓楼区。鼓楼区各项社会福利待遇都较高,所以大多数拆迁搬走的户籍人口仍然把户口留在了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工作人员说,鼓楼区的低保户每月可以比其他区多领130元(90元苏果券和40元的实物券)的低保补充补助金,整个中央门地区的低保户户数占到了鼓楼区的四分之一。

  超级街道,超级方便

  8个“超级街道”中,6个在鼓楼区和白下区。为何这些地区,住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快报记者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由于主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度以及服务能力远好于外围地区,新增的城镇人口进一步加速向主城集聚。出门就有菜场,走两步就是商场、超市,医院、学校也不过千米之隔,要想去地铁站走个十来分钟就能到……热闹、繁华、快速、便捷,“超级方便”成为居住在这些“超级街道”市民的口头禅。

  生活超级方便

  易记皮肚面、小马牛肉面、金味栗子、七家湾牛肉锅贴、曹都巷元宵……哪个地方能一站式吃齐南京的名小吃?南京的吃货们会告诉你,白下区朝天宫街道张府园社区一定不能错过。“南京美食地图上能找到的小吃在我们社区都能吃得到。”张府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波自豪地说。在社区里转上一圈,就会发现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明瓦廊美食一条街不用多说,这是南京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建邺路菜场,名气不大,不过经常有其他社区的居民跑来买菜;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的金味栗子、金宏兴鸭子等都聚集在这个社区里。

  许多居民感慨,吃在张府园社区是特别方便。方便到什么程度?社区居民郗振英深有体会,“我经常跟客人炫耀,这边开水烧开了,我下楼买面条也不耽误。”在社区道路两旁,经常会看到一楼的住户破墙开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在郗振英看来,这样繁华的街巷堪比香港,“我们喜欢开玩笑叫这里是‘小香港一条街’。”

  说起吃的东西,今年77岁的居民龙芳芳喜欢向人推荐金宏兴的鸭子。“韩复兴鸭子南京排第一,我们社区的金宏兴排第二。”她自豪地告诉记者,经常碰到下关的居民跑来买鸭子,有时排队都排到拐弯。“我们一家早把这附近的小吃吃遍了。”2005年,蔡余臣一家人搬到了张府园社区,让他们惊喜的是,原先只知道这里交通便利,没想到美食小吃这么多。”

  在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的估衣廊,这条背街小巷可以说什么都有,两家药店、三家洗衣店、两家美容院、三家理发店……让25岁的许小姐最开心的是,就是楼下的饭店越开越多,面店、火锅店、中餐、西餐、各种风味小吃店多达15家。“早上下楼,小区门口的包子店买两个包子带走,晚上下班点两个菜或是吃碗鸭血粉丝汤上楼,如果有朋友或亲戚来玩,没时间准备饭菜,就到楼下饭店搓一顿,吃完还能顺便买点水果或是到“座上客”买点零嘴回家解馋;楼下逛逛小店淘淘衣服,去音像店买张DVD,都很方便。一说到逛街,家住张府园和估衣廊的居民们个个劲头十足,“这里紧挨着最繁华的新街口,高中低档的商场都有,有经济实力的就去高档商场,如德基、金鹰啊,实力一般的就去逛新百和中央。想捡便宜的,超市大卖场也能逛得过瘾。”

  看病超级方便

  新街口的热闹繁华不用说,湖南路商圈也在迎头赶上,王碟的家就在马台街上,过了马路就是狮子桥美食步行街。虽然马路上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但王碟一家五口人则挤在一个仅53平米的老房子里,大白天进屋子也要开电灯。虽说房子小,但用王碟的话说,“住在这里确实方便”。女儿10岁了,目前在山西路小学上学,平时都是自己去学校,走路10分钟就到。每个周六,王碟的女儿还要上奥数班。“奥数培训点在江苏路上,从家走着去,也不过是两三个红绿灯的距离。”

  王碟的婆婆今年82岁,有慢性骨刺性关节炎,手脚关节都已变形;52岁的大伯则患有多年的抑郁症。每个月王碟都要跑两趟中大医院,带着他们去看病,最多时一个月要去三四次。有些药片的药量,医生控制得非常严格,一次只能配一点儿,为了不耽误吃药,王碟还要经常跑虹桥社区医院。“走到中大医院差不多就十来分钟。”

  同样,张府园社区的居民看病就医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坐车两站路、骑车10分钟就是省中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走路5分钟就是白下医院。“尽管离省中医院很近,不过我们更喜欢去家门口的白下医院看病。”居民龙芳芳介绍说,她老公之前得了面瘫,一想到去大医院排队两人就发愁,于是先就近在白下医院看了看,结果花了一个月时间就治好了。

  在张府园社区住了50多年的居民齐剑坦言,现在看病越来越方便了。平时想量个血压,得了小病复诊一下,基本都不用往医院跑了,原来每周二社区中心都有医生来固定坐诊。“去医院要交钱挂号,可医生来坐诊不收挂号费,很受居民欢迎。”

  存钱、出行超级方便

  在河西新城,曾有退休老人抱怨,家门口没有一家银行,最近的银行至少要走20分钟的路,老人要坐公交去取钱……而在张府园社区,居民们从没有这样的烦恼,他们笑称“社区已经被银行包围”。在社区周边走上一圈,就会发现几乎各大银行在此都有“据点”。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

  “以前我妈去银行取钱,我都不太放心,因为要坐5、6站路才能到银行。”如今,居民王女士已没了这样的担忧,“老人家搬过来后,她散步时就能顺路把钱取回来了。”

  其实,方便的何止是取钱。张府园社区紧挨张府园地铁站,地铁站台的边上就有公交站台,100路、16路等多条线路均从此经过。“我在上海的兄弟姐妹都非常羡慕我们这个社区,因为出门就有地铁、公交,打车也很方便。”齐剑表示。

  也正因为衣食住行都很方便,许多老居民都不愿搬走。齐剑就是其中一位,“之前单位问我们要不要房子,比现在的房子大一点,但我拒绝了,因为舍不得搬走。”

  超级街道 超级不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让人深感困惑。为什么下一场暴雨,城市瞬间积涝成灾?为什么道路不停修,交通却越来越堵?为什么楼房越盖越高,房子越来越贵?为什么生病的几率在增加?南京城已患了“城市病”,“住在城市中心地带,虽然超级方便,但是生活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快速膨胀的人口规模,对城市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渐显现,缺水、缺电,缺房子、缺学校、缺公园、缺新鲜空气今后将困扰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人。

  停车超级难

  在寸土寸金的南京新街口街道估衣廊小区,晚上6点多,车主陆陆续续下班回家了,在狭小的居民楼间,进出车辆只有一条足够通行的便道,尽管如此,楼前的空地上还是很紧凑地划出了约40个车位。任安邦是该小区第一个有车的,他所住的16栋位于小区最里边,“1999年我就开车了,当时没有规划什么停车位,这么大的院子我随便停。但是没几年,有车一族越来越多,车子就没地方停了,发展到后来就是抢车位,回来的晚就只能到外面找地方停。” 老任说,有时能不开车就不开车,就担心回来时找不到地方停。

  让车主头疼的停车难问题,张府园小区也同样存在。“我们这边机关、企事业单位比较多,居民住户也比较多,因此停车也比较难。”吴波说。郗振英则担心行人的安全,“道路两边停满了车,人行道也被占了,车在中间照样行驶,行人在路上走会很危险。”“小区的缺点就是没有物业管理,如果这个缺点完善了就十全十美了。”龙芳芳希望,小区能尽快有物管,这样摩托车、自行车乱停的现象就能得到缓解。

  上学超级难

  2009年3月,王宗清一家三口从栖霞区尧化门搬到了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马台街平安里。他们是因为看中了学区才决定买房的,但没想到女儿妞妞上离家两三百米的幼儿园还是花了很多心思,“当时有人连夜排队,等我和老婆知道时已经是早上7点,我们排了三四个小时还是没报上名,因为报的人多,名额少。后来没办法,只好去找社区帮忙,好不容易才搞定的。”感觉才喘了口气,现在王宗清又开始烦恼了,“妞妞明年要上小学了,明年春天就要给她报名了,还不知道怎么办呢?辖区范围内的小孩子太多了。”

  环境越来越糟糕

  王碟说,她女儿非常喜欢滑冰,但一出家门就是马路,没有草地等绿化。前几年,王蝶的邻居们都纷纷搬走,把房子租出去了,如此黄金地段的房子,每一处都炙手可热。“于是周围的饭店越开越多,喝酒吃饭的人基本要到凌晨才散去,车来车往,晚上吵得不行。”王碟说,饭店多了,周围的环境也大不如从前,每次下大雨这里的阴沟就会堵,由于老小区没有物管,所以治安状况也让人烦,门要时刻留心着。

  “本以为住得高,噪音就会小一些,没想到楼层越高噪音污染越大,刚搬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就没睡好觉,现在算是适应了吧。”家住玄武区沙塘园7号21楼的丁女士说,当年为了女儿豆豆上南师附小才买这个二手房,50多个平方米,客厅小的可怜,只能靠墙放下一张餐桌三把椅子。“为了隔绝噪音,我家的窗户装了双层的,但是城市光污染很严重,玻璃幕墙的反射,还有外面的霓虹灯,刺眼得很;现在地铁正在修建,灰尘大得不得了,所以每天窗户都关得死死的。”

  王宗清也抱怨空气不好,冒黑烟的车辆时常可见。“空气不干净却不能不吸!”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田玉岭报出的数据让人吃惊,“目前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0万辆,并以每月2万辆左右的速度增长,冒黑烟的车辆仍时常可见,机动车尾气占城区空气污染物1/3以上,市民人均年承受尾气90多公斤。”

  而根据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月发布的《南京市人口问题分析报告》显示,南京市域面积6582平方公里,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3位,常住人口密度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全社会用水量排名第3,全社会用电量排名第5,全社会液化气供应量排名第6;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排名第2,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第3,人均工业烟尘排放量排名第6。

  居职分离,交通压力大

  南京全市人口集中聚集在鼓楼、白下等几大片空间,而产业聚集在江宁、栖霞和浦口的开发区内,大规模人口在居住地与工作地的钟摆运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通勤成本,更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沉重压力。为了避开早高峰,丁女士每天早上6:45就要出门,然后赶单位的班车,“我们夫妻俩上班都在栖霞区,住在玄武区。老公在金陵石化上班,自己开车上下班,我在南京炼油厂上班,上班路上要花去一个小时。每天早出晚归,晚上6点多才到家。当年女儿豆豆上学没人接送,愁死了,幸亏好心的熊阿姨帮忙接送。”丁女士感慨,女儿豆豆如今在南外读初中了,这意味着今后几年,他们还要住在沙塘园,每天都要跨区上班。

  江苏省社科院专家张卫

  “超级街道”瘦身是一项综合工程

  根据南京市人口计生委预测,到2015年,南京人口将达到880万人左右,2020年106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规模逼近适度人口规模表明南京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较大,逼近临界值。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张卫表示,城市有点“病”是正常的,但要尽早治理。

  柒周刊:南京城市人口集中于主城,尤其是老城人口密度较大,这是怎么形成的?

  张卫: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城市空间发展主要以集聚为主,主城尤其是老城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是外围新区的扩张以工业或大学城为主,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水平上仍与主城有较大差距,综合服务能力没有得到较好提升,新区对城镇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住在城市的好处毋庸置疑,一方面,同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约使用可产生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另一方面,人口的聚集使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相伴随的家庭活动社会化的过程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但是,当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城市病”随之而来,因为城市的中心是否宜居,有一条“红线”:环境承载力,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足球场大的地方挤200多人生活的样子,那是多么恐怖,能“宜居”的起来吗?

  柒周刊:如何有效治理“城市病”,把这些“超级街道”的人口分流?

  张卫:城市病要尽早对待并治理,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提高老城区各类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通过再投资强化现有城市中心区和社区的功能,少建新区,提供多样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等;推出符合南京实际的重大市政建设,促使城区常住人口的增长重心由内环区域向近郊区转移,通过轨道交通、快速通道加强副城、郊县与中心城区的连接;通过城市改造,推进中心城区人口向外疏解;通过副城及郊区的城镇建设、园区建设,吸纳中心城区居民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就业、定居;充分发挥产业对人口的调控作用,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就业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等经济政策引导符合南京发展需求的人口有序流入;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分享到:
  • 新闻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庭审纪实
  • 体育奥运-中国链球遭改判丢牌 申诉被驳回
  • 娱乐北漂美女歌手付丽被快递员猥亵杀害(图)
  • 财经湖南湖北或试点房产税 以市场价为基准
  • 科技女子怀抱小孩树下打手机遭雷击身亡
  • 博客韩国人不喜欢的国家 老外救跌倒老人羞谁
  • 读书虎父有犬子:各国领导人不成器子女(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薯片奶茶等包装含荧光剂 查餐具安全性
  • 女性凯特最佳着装LOOK 明星老少撞衫大PK
  • 尚品怦然心动的天堂岛屿 七夕与香槟艳遇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12星座男为啥劈腿
  • 收藏第一套人民币全版值600万 一角纸币暴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