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 再创辉煌

2012年08月12日08:19  深圳特区报 微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一年之前,大运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无论是在办赛事还是在办城市方面,都留下了光辉的印记: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市容市貌得到更新、市民文明风貌得到提升,深圳在走向下一个30年的历史起点上,多了一份历练和从容。

   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财富,正在转化成深圳前行的动力。深圳在筹办、举办大运会期间摸索出来的城市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沛然而生的大运精神,启迪着深圳的未来。从春茧成为市民又一个休闲的新去处、文艺演出的新热点,到“绿色出行”延续新篇,10多万辆车申报停驶,到公交站点排队成为自觉行为。

   一年后的今天,青春盛会的背影已渐行渐远,但它留下的宝贵财富,仍在深圳延续,“不一样的精彩”变奏出更动听的乐章。

   惠及民生,延续“城市蝶变”精彩

   夏日的傍晚,深圳湾体育中心广场上,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相机咔嚓留住一家人的笑脸,广场的中心,街舞少年正在练习新的动作。距离大运开幕整整一年后,这里又成为市民休闲的又一个好去处。

   除了休闲的市民,广场上还有不少来游玩的外地游客。一家旅行社的导游王晓娟告诉记者,不少来深圳的游客会点名来春茧——也就深圳湾体育中心游玩。“他们对春茧的设计感到好奇,这里还可以眺望大海。”她说。来自湖南的游客赵先生则说,“这里是大运会的重要场馆,可以说是大运会的一个代言词。”

   在今年年初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 “大运民间记忆十大关键词”评选中,“春茧”和“绿色出行”等名词入选了十大关键词,它和“城市蝶变”、“地铁网”等关键词,代表着大运会给深圳带来的物质成果。

   “一年过去,现在回过头去看,深圳大运会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显然早已超越了一次国际性体育盛会。”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肖俊认为,围绕着大运会,深圳对城市进行的改善,直接或者间接地回应了民生诉求,在特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后,一些在30年里显露出陈旧之态的城市外观,得到了整体更新,成为大运留给深圳一笔丰富的物质财富。

   宏观叙事或许难以感受,细微之处更能体现变化。深圳一位摄影师邹碧雄曾经用镜头拍下城市在大运前后的变化,在他的镜头下,宝安翻身路、新安四路的道路、楼房,都因为大运而变得焕然一新,成为市民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诠释着“城市蝶变”这一关键词的意义。

   对于深圳来说,举办大运会带动了整座城市的自我重建,有着鲜明的城市重塑意义。在特区送走30年快速发展,迎来自己新30年起步的时候,深圳在重塑城市的过程中,摸索出很多经验,并在过去一年不断得到固化。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目前,大运会前实施的“穿衣戴帽”刷新改造工程,也已形成制度。深圳颁布实施的《深圳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清洗翻新管理规定》,对清洗翻新重点区域的划定和发布、技术准则、重点区域日常巡查制度和记录档案制度等,均有规定;

   大运会改变了空气质量,形成了市民称之为“大运蓝”的天气,为保持“天更蓝,水更清,云更白,草更绿,花更艳”,深圳推出生态环境保障1个总体行动计划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简称“1+10”体系,全面开展空气、水、噪声等环境综合整治;

   此外,深圳机场第二跑道、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暨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及深圳北站等重大工程,都在大运会前后渐次启用或开通,延续着“城市蝶变”的精彩。

   而最直接惠及市民的,则是大运留下的场馆。60余个场馆的新改扩建,让全民健身有了更充裕的场地。大部分场馆,有意识地选址于中小学校以及社区周边。大运会后,除了归属教育机构的场馆,其他场馆由建设方或专业的运营机构管理,承接赛事、文体活动维持运转,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体育配套。

   今年8月初,一个“市民可免费去‘春茧’体验羽毛球馆、硬地网球场和篮球场”的消息在微博上流传。8月8日当天,春茧免费开放大众健身场地供市民健身娱乐,包括18片羽毛球场、10片硬地网球场及8片户外篮球场留给市民活动。在大运留下的这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中,这样的活动目前已经举行多次。来参加免费体验活动的杨先生对记者说,“去年,我曾经是这里的观众,现在,我是这里的主角。”

   社会管理创新逐渐变成制度

   家住梅林的姚晓阳,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沿着福田河边的绿道,到华强北上班,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大半年。他说,以往他都是开车上下班,后来响应去年大运会期间的绿色出行活动,养成了骑自行车上班的习惯。

   一年之前,市民参与绿色出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深圳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出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和市民的公共责任、文明素质与公民意识,开创了深圳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运期间,深圳摸索出很多很好的城市管理方式,不管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还是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其创新的方式都被证明是成功的。现在,要让这些方式延续下去,让大运期间的管理,通过合理的方式变成城市的日常管理。”肖俊表示。

   大运会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充满活力的深圳社会资源积极激活、充分利用、善意对待、寻求合作、加强引导,在城市和人之间建立了一个良性互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出行”,不仅带来公共管理和公共文明的进一步改善,也为公众参与城市重大公共事件提供了新范本。大运结束之后,深圳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推出“爱我深圳、停用少用、绿色出行”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踊跃参与,深圳通过减免部分保险费用等方式,鼓励市民停用少用车辆,得到10多万市民的响应。

   “城市管理有时候是人的一种行为选择,在大运之后,如果通过鼓励等方式,让人的行为选择更趋合理,我们也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肖俊说。

   大运会前,深圳的街头出现了身穿“蓝马甲”的公务员志愿者,他们在全市主要路口、公交车站、地铁站开展文明出行志愿行动,效果显著,深得市民好评。如今,这一创新正通过制度的方式,得到延续:2011年12月,深圳市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进社区,上街头,到公园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一年前的一个创新,现在变成了一个长效机制。

   举办体育盛会,最能检验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深圳大运会,也是对深圳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次洗礼。特别是对草根民意的重视,以及通过自愿的形式、通过市民自觉参与的形式,来实现高效优质管理,在大运会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运与城市,以及城市与人是怎么样通过磨合,形成良性的互动,激发出大家的参与热情,对深圳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强烈而积极的启示意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认为。

   今天,深圳街头随处可见的“U站”最直接体现了这个积极的启示意义。大运会结束后,在经过市民参与的热烈讨论后,部分运行良好的志愿者服务U站得以保留,这一部分U站将始终坚持公益化的道路,为市民服务。如今,在许多市民心目中,U站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单纯服务站点的意义,而代表着人性的善与爱和对城市的认同与呵护,一座座小小的U站激发着市民的家园感,也成为许多人的情感寄托之所。

   大运精神融入市民生活方式

   在大运会留下的城市遗产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把它分为“看得见的遗产”和“看不见的遗产”。“大运会留下的,既有有形的物质财富如体育场馆、城市的基础设施等,也有无形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对提升深圳的城市品质以及国际影响力更为重要。”他说。

   这当中,既有在大运申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办赛事、办城市”的创新理念;也有每个市民都不甘于当一名旁观者,挺身而出、齐心协力、积极参与,自觉坚守对社会的共同责任的家园意识;更有深深渗入城市各个角落的志愿精神,全市近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广泛参与大运,构成了大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满城洋溢着志愿精神。

   “我认为,大运精神与深圳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杨立勋认为,大运精神其实质是进一步弘扬了深圳精神,同时验证了深圳精神的生命力。不管是举办赛事本身,还是大运期间的城市管理模式,都充满了创新、志愿精神等“深圳元素”,这些是深圳精神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大运精神的核心。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王为理则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大运的到来以及大运后留下的“大运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在深圳下一个30年到来时,再次激发深圳精神,为深圳再一次注入新鲜的活力。

   大运会凝聚成的大运精神,如今逐渐成为深圳的一份宝贵财富。在“大运精神”激励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上大胆创新。在法治建设上,深圳提出要让一流的法治成为特区新时期更为显著的特质,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建设上,深圳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扩大社会参与度,在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形成更良性的互动。志愿精神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得到弘扬,深圳围绕建设“志愿者之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十人行’必有志愿者”成为激励市民参与支援服务的响亮口号。

   大运会后的深圳市民,他们在助人为乐、文明礼让、人际和谐、自觉遵守秩序等诸多方面的提升,让深圳变得更加可爱。今年4月,深圳特区报曾连续就华强北“排队文化”一事进行了系列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自觉排队,秩序井然,成为一道城市风景。一年前,参加深圳大运会的意大利布雷西亚省长代表贝托尼曾经感叹,“市民的变化,是大运会留给深圳最大的财富。”如今,这句话在得到不断印证。

   在大运告别一年之后,有专家和学者希望让大运精神进一步升华,更好地推动深圳的发展。杨立勋希望,来一次梳理和提炼,把大运精神推广开来,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够像评选‘深圳十大观念’一样来梳理深圳大运精神。首先通过市民的推荐和投票,用来自民间的方式让市民参与的方式,提炼出好读好记和老百姓没有距离的大运精神词句,这个参与的过程,其实就是弘扬和理解大运精神的过程。在梳理之后,对它们进行推广,变成市民自觉的生活方式。”杨立勋说。

   在举办大运会前后,深圳人接受了一次担当社会责任、甘于志愿服务、坚守公民意识的精神洗礼,大运让特区精神大放光彩,特区精神在大运中得到了浴火洗礼,这场盛会留下的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已经在千万深圳人的心间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有这样的积淀,更需要进行升华。”杨立勋认为。

   市政协委员谭刚曾联合其他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认为有必要吸纳大运精神,提炼深圳精神。“让市民真正领会这些观念和精神的实质,形成一种行为的自觉,同时把一些成功经验制度化,由‘争一时’到‘争千秋’。”他认为。

   “大运不断让深圳的硬件设施提升很多,软实力也提升不少,大运精神正在变成市民的自觉行为——深圳在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前进,有现代文明意识的现代市民是建构深圳未来的基础。”杨立勋说。

   一年前,从精神层面上,这座而立之城又一次举行了“成年礼”。今天,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行,深圳倍添精神动力。

分享到:
  • 新闻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庭审纪实
  • 体育奥运-邹市明拳击49公斤级成功卫冕摘38金
  • 娱乐北漂美女歌手付丽被快递员猥亵杀害(图)
  • 财经湖南湖北或试点房产税 以市场价为基准
  • 科技女子怀抱小孩树下打手机遭雷击身亡
  • 博客韩国人不喜欢的国家 老外救跌倒老人羞谁
  • 读书虎父有犬子:各国领导人不成器子女(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薯片奶茶等包装含荧光剂 查餐具安全性
  • 女性凯特最佳着装LOOK 明星老少撞衫大PK
  • 尚品怦然心动的天堂岛屿 七夕与香槟艳遇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12星座男为啥劈腿
  • 收藏第一套人民币全版值600万 一角纸币暴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