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忧虑的粗放式“种稻”

2012年08月14日06:09  东方早报

  上个星期回了一趟老家,跟父亲聊天。父亲告诉我,现在村里有些农民种地又回到了“种稻年代”,虽然种地效率提高了,但粮食产量却下降了。

  父亲所说的“种稻年代”,就是以前农民在种植水稻时,像播种小麦一样,将稻种直接播撒在大田里,其间,既不间苗,也不移栽,而是任由生长,直到水稻成熟。这种“种稻”方式省工省时,但产量难以提高。

  农民之所以舍弃“种稻”方式,改为采用费工费时的水稻薄膜育秧移栽技术(先是将种子下到薄膜苗床,大概半个月后,再将小苗移栽到秧田,最后将秧田里的秧苗再移栽到大田),关键是因为后者虽然增加了劳动量,但粮食产量高。父亲说,一亩地,采用“种稻”方式与水稻薄膜育秧移栽技术,产量相差30%多,也就是说,一亩地,如果“种稻”能收700斤,水稻薄膜育秧移栽则能收1000斤。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一亩地产量相差300斤,为何农民还“种稻”?是的,采用“种稻”方式与水稻薄膜育秧移栽技术的经济收益差距显而易见,农民当然清楚,可是,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比从前。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种地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土地精耕细作,怎样省时怎样种,至于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也没有能力顾及。

  “种稻”方式与水稻薄膜育秧移栽技术,一亩地产量相差300斤,十亩、百亩呢?这些隐性的粮食产量降低,也给粮食安全带来隐忧。问题在于,这种隐性的粮食产量降低,如果不了解农村现实就很难获知。安徽全椒 孙维国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奥运-伦敦奥运梦幻歌舞中闭幕
  • 娱乐台富少淫魔门新名单出现已婚女星(图)
  • 财经中行诈骗案嫌犯高山外逃8年后回国自首
  • 科技阿里集团任命王坚为CTO
  • 博客雷锋照片摄影师回应真实性质疑
  • 读书军事奇才:林彪总结自己指挥的九大特点
  • 教育低龄留学生逃离应试教育入别样轨道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用爽身粉会有哪些慢性伤害 奶粉被检缺碘
  • 女性大小S六年后再合体 汤唯设计唯美珠宝
  • 尚品最杰出镂空腕表 四大贵族运动装扮指南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测你完美指数
  • 收藏艺术大师赵佶投错胎 跟风炒荧光钞风险大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