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人”的进退选择

2012年08月14日07:1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章迪思

  上海有家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他们的车不仅驶进世博园,还在不少公交线路上发挥作用。有一次,为了接一笔5000万元的合同,提出4000万元贷款需求用于资金周转。银行一听吓了一跳,赚5000万元借4000万元,这不是“空手套白狼”?

  企业负责人感叹,公司的技术实力没话说,可是一碰到银行,为何总是“无话可说”,无法展示出自己最符合银行“胃口”的那一面?与第一篇调查中提到的宝利纳公司一样,他们觉得需要有一个“中间人”,帮忙和银行对话。

  事实上,银行、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这样的科技金融三元结构并非新事,难的是如何找到三方利益和关注点的交集。这其中,“中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太“前”太“后”都不行

  退休前担任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的韩明远,见证了过去十年里“中间人”的角色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1996年创业中心曾拿出1000万元存到某银行,以此作为给银行的“定心丸”,希望后者能将存款放大七八倍,用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几年后,创业中心又把自己的办公大楼抵押给国家开发银行,后者拿出4亿元的授信额度,以统贷统还的形式,陆续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了30多笔贷款。尽管这些贷款现在都已还清,且没有一笔坏账,但客观来说,这两次探索,作为承担政府延伸职能的创业中心,有点“冲得太前”。

  一方面,事业单位拿自己的大楼作为银行抵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创业中心还承担起银行信贷员的角色,从前期审查到后期监管一肩挑,承担很大风险。至于银行,不必承担风险,但是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如果保守行事,又会带来另一种消极结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资金服务部部长朱文龙也做了多年相关工作。他记得刚开始与银行对接,只是给对方一张列表,上面有50家企业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信贷员打了一通电话才发现,其中约1/3的企业根本没有贷款需求。一来二去,银行方面又冷了心。

  了解企业是强项

  在科技金融三元结构中,“中间人”究竟该如何站位?从自身定位来讲,创业中心管理着全市70多家创业孵化器,掌握着上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详细情况。了解企业是他们的强项,而这恰恰是银行最薄弱之处。两相结合,不就是“中间人”最该做的事?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银行方面传来的信息进一步证实了创业中心的猜想。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科技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之前的确担心过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问题,但实际操作后发现,科技企业并没那么可怕。关键有两点:一是设计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有科技部门扎实的基础工作“撑腰”,掌握企业真实情况。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曾做过一个课题,分析以“科技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3在危机中逆势生长,有1/3未受较大影响。与其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不如说他们有更强的抗危机能力,潜藏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种种现象表明,银行对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对于银行来说,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固然人人爱。但是相比于全国1000多家银行的数量,大型国企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已有固定的合作者。后来者如想加入竞争,就算把基准利率下降10%也未必能换取上谈判桌的机会。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息最高可达本金的30%—40%,相比之下如果银行在基准利率上适当上浮,中小企业还是愿意来银行借款。如果企业成长得好,将给银行带来存款利率回报,以及发债、发券、离岸账户管理等多种中间业务收入。按照这一思路,高质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很“对”银行胃口。

  把优点译成“金融语言”

  前面提到的那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后来找到了朱文龙所在的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朱文龙和同事们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在业内名气颇高,产品属节能减排领域,符合国家倡导方向,最关键的是该公司有固定资产,可以申请基建贷款。在给银行的推荐意见上,朱文龙这样写道:“有固定资产抵押,不怕坏账;产业方向符合国家导向,又能经常接到政府大项目,发展潜力可观。建议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给企业时间。”最终,三年期的基建贷款成功获批。

  如今,创业中心运作着多个科技金融品种,“科贷通”和“小巨人信用贷”是比较成熟的,其中“小巨人信用贷”已向81家企业成功发放超过4.5亿元贷款。最新推出的“成果转化项目信用贷”,反响也不错。尽管针对的企业发展程度不同,与之合作的银行也各有交叉,创业中心在其中发挥的功能始终没变。对于企业,他们要将其“适度包装”,把企业优点翻译成银行能理解、有感觉的金融语言;对于银行,他们要尽职尽责地对企业进行前期审查,除了实地考察确保材料真实性,还要重点关心企业的还款能力。

  在三元结构中,企业是相对最弱势的一方。因此,成功的科技金融模式,应该能让企业在银行面前展示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当然,展示企业最好的一面并不等于弄虚作假。为了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上海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日前已上线试运行,每家企业的贷款需求和自身特点悉数列出。同时,这一平台也会延伸到线下,多家银行形成类似“俱乐部”,定期从数据库中发掘客户。多家银行一起选,客观上也形成竞争机制,促使银行更积极地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奥运-伦敦奥运梦幻歌舞中闭幕
  • 娱乐台富少淫魔门新名单出现已婚女星(图)
  • 财经中行诈骗案嫌犯高山外逃8年后回国自首
  • 科技阿里集团任命王坚为CTO
  • 博客雷锋照片摄影师回应真实性质疑
  • 读书军事奇才:林彪总结自己指挥的九大特点
  • 教育低龄留学生逃离应试教育入别样轨道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用爽身粉会有哪些慢性伤害 奶粉被检缺碘
  • 女性大小S六年后再合体 汤唯设计唯美珠宝
  • 尚品最杰出镂空腕表 四大贵族运动装扮指南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测你完美指数
  • 收藏艺术大师赵佶投错胎 跟风炒荧光钞风险大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