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非要把“新24孝”搞成“标准”

2012年08月15日00:31  红网

  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8月14日《新京报》)

  从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向善之心,也看得到他们为了增进老年人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和睦所做了努力。应该说,这二十四条所谓的新“24孝”行动标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还是比较紧密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做到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相应的老年人的生活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和睦。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标准中的很多项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解决的,比如举办生日宴会、给父母买保险、带父母旅游、给父母零花钱等;有些则是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等。也有一些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常回家看看。在人口流动性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与父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当下,常回家看看、“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准则”,对很多人来说,恐怕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所以,搞这么一个“标准”或“准则”的目的何在?或者说,为什么非要搞成“标准”或“准则”,而不是搞成一个“建议”?“准则”或“标准”意味着必须遵守或者若想成为被称为“孝”的人,就必须符合其要求。但问题在于,属于人群中个别极端者的不孝者大概全不符合,但即使是平常一般人所认为的“孝子”,也未必能够符合这么多“标准”。而且,为什么非要搞24条,而不是20条或30条?为什么搞一个“标准”却不征求一下公众的意见。毕竟,这样既能引发广泛讨论,又能使结果获得公众认可。

  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的很多部门,无论是有实权的,还是没有实权的,都喜欢动不动就搞个“准则”或“标准”,字里行间总是透着试图以此约束别人的冲动,令那些处于这些标准“管辖”范围的人很是苦恼。说到底,这是因为一些非实权部门也存在严重的官僚化倾向,总是抵制不住强烈的放号施令的冲动。这对于开展相关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稿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王俞]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抵沪副市长接机 孙海平:全运仍难定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江门住建局否认挨批 称官方结论未出炉
  • 科技苏宁易购:所有商品价格低于京东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私塾的逆袭:没有文凭的教育行得通吗?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