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信贷员的“藏”和“送”

2012年08月15日06:5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章迪思

  王硕,上海精细化工火炬创新创业园企业发展部副主任,最近成了上海首批科技金融专员。每到培训时间,他要从金山区赶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一边了解各种科技金融产品的特点和准入条件,一边如小学生般认真做笔记。未来一段时间内,王硕和课堂上的其他逾百名学员,将把上海科技金融模式渗透到各个园区、各个孵化器,为科技企业带去最新最实用金融政策。

  上海科技金融创新试点能否从点到面铺开,不仅和王硕们的努力息息相关,也取决于相关各方的思想解放程度,以及对科技金融内涵的深入了解。

  信贷员“挤”出金融新产品

  正如市科委主任寿子琪所言,“科技金融创新实质上比拼的是思想解放程度与专业素质。”论思想解放程度,上海仍有许多空间。如果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科技金融试点过程中的瓶颈有望真正突破,新的服务模式也能从中酝酿。

  以银行为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一线的信贷员,对于科技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越低。不少科技企业反映,一开始和信贷员接触,对方还是想方设法要固定资产,实在没有,才挤牙膏似的“挤”出一个金融新产品,而这个新产品往往正是最适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信贷员把新产品“藏”这么深也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肩负着上级部门对其严格的考核指标,万一坏账,企业连栋楼也没有,自己到年底又怎么交账?尽管去年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坏账设置了补偿措施,但和银行内部严格的考核指标相比,过于滞后的补偿,并不能减轻一线信贷员的压力,更不能提高他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由此看来,提高坏账补偿效率,特别是在坏账发生时就有风险分担的补偿措施,为一线信贷员松绑,他们就有可能在第一时间为企业“送”出最合适的贷款方案。

  再如,市科委经过调研发现,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加上资金紧张,很少购买保险产品。一旦团队发生意外,或是重要仪器设备、生产线出现故障、抑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召回,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甚至是致命打击。事实上此类事件都可以通过购买科技保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然而市科委一边正在和保险公司商谈开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险种,一边却在遭受质疑,“政府部门打着服务企业的牌子,却在卖保险?”市科委相关人士坦言,要创新金融模式,又不能越界,如何拿捏分寸,颇费思量。

  银行“单点突破”还不够

  事实上,科技金融的内涵,远远不止“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那么简单。拓宽科技金融的内涵,有助于全方位地为不同特点、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根据市科委和市金融办的规划,上海的科技金融创新,将不单单局限于在“银行”这一点上的突破,而是要覆盖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渠道、合作的金融机构将更加多元。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例如,针对早期企业,鼓励社会基金公司共同成立“天使基金”,一方面做大资金量,一方面对投资风险给予补助。针对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可探索“投贷联动”等多种融资模式的组合。对于有条件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可以通过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多元化债权市场等实现融资。根据市科委计划,未来上海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将涵盖四方面内容,包括: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四大领域。

  如果从2009年履约责任保险推出算起,上海这一轮科技金融创新已走过三个年头,成功的、可操作的金融产品逐渐成形。正是有了前期以市科技创业中心为主的大量实践经验,使得下一步的推广以及在新领域的尝试有可操作的基础。可以预见,分布全市的园区、孵化器网络,将诞生出源源不断的科技金融创新需求和解决方案。

  科技企业将有统一评级制度

  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的大框架既定,分别主管“科技”和“金融”的相关部门职能分工也随之清晰,只要各司其职,充分调集自身及周边资源,就能共同为中小企业服务。

  一方面,“科技因素”要在金融服务中逐步凸显。为了继续加强银企深入合作,上海正努力建立一支由海内外科技专家、金融专家、科技企业经营者等组成的科技金融咨询专家队伍。鼓励金融机构引入科技专家,为科技企业提供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市场化应用前景、产业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专业评估咨询服务,解决目前金融机构的迫切需求。下一步,市科委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做好科技企业筛选、推荐以及与银行、担保机构的对接工作;通过建设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挖掘、梳理各类科技企业需求,促进科技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

  从长远来看,现有的各个银行之间各不相同,又“讳莫如深”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将逐渐为科技企业打开一条 “门缝”——建立统一、公开、又能体现科技含量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到那时,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话有望真正畅通。

  银行方面,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态度的转变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但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许多人谈到科技金融,言必称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但事实上,硅谷的成功,和灵活的利率机制,以及银行与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跨界结合分不开。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科技金融创新不应成为比拼政策优惠的战场,而应成为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从目前上海银行界的态度来看,他们愿意在科技金融方面有所创新,包括硅谷银行也将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资成立浦发硅谷银行。与此同时,在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仍需更多突破。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热身-弗莱彻复出曼联1-2不敌阿伯丁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江门住建局否认挨批 称官方结论未出炉
  • 科技京东大家电三年零毛利挑战苏宁国美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私塾的逆袭:没有文凭的教育行得通吗?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