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青春纪事——台湾当代青年群访录

2012年08月15日13:39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台北8月15日电

  宝岛青春纪事——台湾当代青年群访录

  记者  陈键兴 齐湘辉

      “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

      回望海峡两岸过往的历史,一代代台湾青年留下的身影为时代变迁标注下深沉的注解——

      1936年,21岁的高雄客家青年钟浩东不满日本殖民者的统治,携妻跨越海峡,前往大陆参加抗战;

      1946年,17岁的新竹泰雅部落青年田富达被送上大陆的国共内战前线,从此半世纪与故乡咫尺隔阻;

      1987年,27岁的台湾歌手费翔走上大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一夕风靡神州;

      2012年,28岁的屏东子弟李学林成为首位获得大陆男篮联赛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的台湾运动员;

      ……

      “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作家冰心语)当下,新一代台湾青年接棒续写“宝岛青春纪事”的新页,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愿望正呈现出怎样的“图画”?3个月来,新华社驻台记者走过宝岛城市、乡村,记录下一群各有特质的台湾年轻人,希望借由鲜活的个体投射出一幅“台湾新青年”的群像。

      生活就业篇:压力与梦想并生

      “小琉球”是台湾南部屏东县西南外海上的一座珊瑚礁岛,面积仅有6.8平方公里,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数约有1万多人。

      盛夏时节,记者登临“小琉球”,走进了一户平凡人家。接待记者的是28岁的陈辉化,小伙子皮肤黝黑,那是从小生长在热带渔村留下的印迹。

      陈家人定居“小琉球”已有四代,屋宅还保留传统的闽南三合院制式,正厅门外高悬堂号“颍川”二字,表达对先祖由中原南迁的追念。

      “我们这里世代以渔业为生,台湾很多从事远洋捕鱼的船长是‘小琉球’出去的。不过,这些年大家不愿意再做了,尤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做这么辛苦的行业了。”陈辉化父亲的话语百味杂陈,骄傲中含着无奈。

      陈辉化是家中的二儿子,他和哥哥如今都在高雄工作。这段时间,因为适逢旅游旺季,家里开的民宿(家庭旅馆)生意不错,陈辉化才休假回来帮忙。

      忙到晚上八点多钟,陈辉化才坐了下来,一边玩着智能手机,一边和记者交谈着。他告诉记者,“小琉球”岛上没有高中,要升学就必须外出,而自己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念书,现在从事的是摩托车修理的工作。

      “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岛上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家了。”这个坦率的年轻人说自己也不愿意回来扎根,“岛上生活太单调了,晚上都没什么可去的地方”。眼下“小琉球”正积极发展观光产业,但对父母经营的民宿,陈辉化并没有兴趣接手。

      陈辉化还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不过两人还没打算结婚。“成家后,经济压力会很大,生孩子啊,养孩子啊……”他笑着说。

      告别“小琉球”的碧海蓝天,记者前往屏东县内埔乡。清康熙年间,大陆闽粤移民来此开垦,渐成聚落。绵延至今,内埔乡民仍以农事为主,而他们中有大约六成是客家人。

      27岁的邱致宁就是一位客家女儿,祖祖辈辈都是勤劳简朴的务农人。和陈辉化一样,邱致宁也是利用假期回家帮忙,不同的是如今在海外工作的她目标明确:“在外面再学一点东西,将来我还是要回来的。”

      邱致宁十多岁就远赴新西兰求学,几年前顺利从奥克兰大学毕业。然而,拥有如此背景的这个年轻人却笃定地要回故乡,而且为的是父辈坚守的农业。

      “乡下人口老化得很厉害,我小时候的同学基本都到都市去工作了,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让人挺痛心的。”她说。

      十多年前,邱致宁的父亲从试种咖啡开始转型,后来选择了可可。如今,这家人不止种植可可,还研发出巧克力制作工艺,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

      邱致宁很早就开始协助父亲,在新西兰读书时就为家里查阅有关巧克力制作的文献。“从种植可可到开发出巧克力产品,我们家用了整整7年,完全从零开始,常常要三四天不眠不休地试验。”她说。

      “做农很辛苦,要转型更难,但必须有人去做!”邱致宁说,如果可可和巧克力成为内埔的新特产,或许可以吸引年轻人回到乡里“复活”农业。

      与陈辉化、邱致宁不同,21岁的黄钰婷生长在台湾北部。这位台北海洋技术学院旅游系的女生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却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记者见到黄钰婷的那天,一身牛仔装、梳着马尾辫的她正在淡水河上进行游艇驾驶训练。

      截至今年6月的最新统计显示,台湾2326.1747万人的总人口中,20至39岁人口为723.1455万人,约占31%。而目前,台湾青年失业率约为11%,高于4.12%的社会平均失业率。

      面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黄钰婷参加了学校开办的游艇驾驶班。她看重的是游艇业的市场需求和超过百万新台币的年薪,也想要证明自己:“我不想让人家觉得只有男生才可以做这样的工作,女生来做其实也是不错的。”

      文化观念篇:中华文化与乡土情怀

      每月逢双周的星期天上午,“释门少林功夫团”的学员们都会聚在台北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外的绿地上,修习中华武术。团长林胜杰一袭武僧装束,双眼炯炯有神,今年33岁的他习武已有26年。

      出身新北市板桥区的林胜杰大学念的是餐旅管理,步出校园后却选择了一条与所学无关、和同窗迥异的人生道路——上少林。

      刚开始,林胜杰给河南嵩山少林寺发电子邮件,表达自己的学武意愿,大半年下来都没有回音。后来,他想到少林系禅宗一脉,于是开始在邮件里询问有关禅宗文化的问题,寺方有了回信。

      邮件往来几个月后,林胜杰认真地提出:“我想了解少林功夫与禅宗文化的关系,不知可否进少林寺?”这样,林胜杰终于如愿以偿,获准前往嵩山少林寺武僧训练基地学习。隔年,他入选少林寺武僧团。

      回到台湾后,林胜杰创办了“释门少林功夫团”,全心传播少林武术,跟随学习者中既有四五岁的孩童,也有年过八旬的老者。

      8月下旬,林胜杰要带着台湾学员,前往河南作“归宗朝山之旅”,在嵩山少林寺展演修习成果,并与少林寺武僧团观摩交流。他希望通过回返少林,让台湾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少林文化。

      “借由传播少林功夫中的禅武合一、宗教理念中的导人向善,以及中华文化中的正向力量,我们能够为台湾社会和教育做出贡献。”林胜杰说。

      中华文化在台湾,生生不息,台湾年轻一代正薪火相传,林胜杰是其中的代表。而同时,深爱着宝岛家园的他们还用不同于前辈的方式,去亲近台湾乡土,呈现出别样的台湾新文化景观。

      29岁的黄明正,有一个比本名更出名的“绰号”——“倒立先生”。2010年3月,他从家乡屏东出发,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倒立环台”旅程,留下的大量影像后来被制作成了一部纪录片。

      影片中,黄明正倒立于海边的礁石上、灯塔楼梯的扶手上、垃圾堆中、坍塌的老旧屋舍边、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老农的摩托车后座上……

      标新立异在青年中并不少见,但这个在记者面前显得有些害羞的大男孩并不只是要博人眼球。在“倒立”环台旅途中,黄明正不止看到故乡“美丽得像太阳”,还目击了令他惊心的另一个台湾:山地的随意开垦,海产的过度捞捕,森林的大量流失……

      一路下来,这个特立独行的台湾青年打开了生命省思的全新视野,他将旅程经历编成了一部“马戏寓言剧”,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诠释当下台湾社会的独特“脸谱”,也希望让更多人一起来思考这片土地的未来。

      30岁的瓦旦·督喜在花莲太鲁阁部落长大,后来到台北念大学并一度留在都市工作。“在城里住久了,觉得身心疲惫,就想回到部落去做点事情。”现任“原舞者”舞团艺术总监兼团长的他告诉记者,这个团体由台湾少数民族年轻人组成,旨在更好地传承濒临失传的民族歌舞和部落文化。

      记者见到瓦旦·督喜时,他正在执导一部展现台湾少数民族风情的定目剧《希妲传说》。为了编排该剧,瓦旦·督喜带着大家深入部落采风,向部落耆老请教,透过口传心授学习了几百首歌。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住在部落,甚至不会说部落的语言了。部落文化正面临后继乏人、几乎要失传的困境。”瓦旦·督喜深邃的眼神里,既有些许无奈,更流露出一种担当的坚毅。

      政治意识篇:淡漠回避与热心参与

      28岁的刘聪伟就读于屏东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明年就将硕士毕业。他的家乡在高雄市大寮区(原高雄县大寮乡),祖上是闽南迁台移民,父母是做生意的普通小贩。

      “我们家是比较乡土的,政治意识主要是受到乡间社会的影响。不过,我个人其实能够跳脱,对于政治,主要看是非,而不太会固定地选择某个政党。另外,我对台湾的政党政治也没有更好的期待。”他对记者说。

      和刘聪伟一同接受记者采访的毛欣迎今年22岁,是辅英科技大学护理系的本科学生。活泼外向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在高雄左营的眷村长大,爷爷、奶奶1949年从山东来到台湾,父母则都在台湾出生。

      “对政治,我没有太多排斥,会思考媒体上的有关报道。但是,台湾政治挺混乱的,所以我不太会公开表达看法。”她说。

      记者在岛内各地走访,遇到的年轻人被问及有关政治的问题时,大都表现得比较回避。云林大德工商高三毕业生林靖皓面对记者的提问,笑了笑说:“我们这一代不太关心政治吧,对于选举什么的,看看就好。”

      黄钰婷也给出几乎同样的答案,她说大家更关心的是找个好工作。今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黄钰婷是第一次参与投票。当记者问她投给谁时,黄钰婷说:“不能告诉你,是秘密。”

      邱致宁则对记者说:“我和朋友交往有一个原则,宗教和政治问题不谈。”

      不过,也有一些台湾青年愿意投身公共事务,热心参与政治,39岁的“硕士里长”庄铭渊就是其中一位。2010年,这位淡江大学的硕士生在选举中击败连任16年的老里长,成为新北市永和区后溪里的“后生里长”。

      后溪里是新北市的一个老街区,面积不大,走上大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一次巡视,庄铭渊每天都要走上几遍。

      “我在后溪里住了十多年,但当选前其实认识的住户不多。做了里长后,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都要管,和大家很快也就熟络起来了。”他告诉记者,后溪里总共有776户,在籍居民1944人。里长的工作说来不复杂,就是服务居民,但做起来就不轻松,事情再小都得认真对待。

      庄铭渊有一间仅有三四平方米的办公室,摆下一台电脑监视器、一个沙发、一张桌子后,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在新北市,里长尚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公职人员,每月只有4.5万元新台币的补贴,租房、水电、交通以及举办活动等等开销都得以此支应。

      尽管如此,这位硕士里长扎根于台湾社会最基层,乐此不疲。“家里人自然是不希望我做里长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可以把里长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用年轻人的热忱来做这些琐碎之事,对未来是有好处的。”庄铭渊笑着说。

      两岸思索篇:乐见交流与倾心投入

      适逢暑假,17岁的台湾中学生王晓薇和同学们在家乡云林接待了从四川来访的大陆同龄人。她和成都七中学生白珈于挽着手,兴奋异常。

      不久前,王晓薇到四川参加第三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和白珈于在杜甫草堂相识。短短十多天后,两人就在宝岛重逢。“真是太高兴了!”从客人转换为主人的王晓薇说:“两岸同龄人之间很容易成为朋友,交流完全没有隔阂,感觉就像是一家人。”

      王晓薇告诉记者,今年她是第一次去大陆,之前还以为大陆很封闭和落后,实地走了一遭才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大家应该常来常往,彼此才会更加了解。”她说。

      她的同学林靖皓祖籍福建,小时候曾和家人回过大陆去祭祖。谈到印象,他说:“大陆经济发展真是快!”对于两岸的历史恩怨,这个男生认为,“那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了”。

      “过去,我对大陆的历史了解得不很深入,比如杜甫草堂,课本上只是一笔带过,去过之后才认识到其中的文化意义,也就多了一份认同感。”林靖皓对记者说,他希望能多去大陆走一走,也有将来去大陆工作的想法。

      刘聪伟还从没去过大陆,但平时常通过网络了解大陆。“我对大陆的历史文化蛮有兴趣,也很关心大陆现在的发展。”他说,“大陆的发展很了不起,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到对岸去,亲眼看看过去在历史书里读到的兵马俑、紫禁城……身历其境,一定会很有收获。”

      谈到两岸交流,刘聪伟说:“我是乐观其成的,两岸交流越多越好,不应该因为过去的隔阂就不往来。台湾不能拒绝大陆,两岸应该多看对方,多互相学习。比如大陆学生来台湾念书,我很赞成。”

      小学时去过大陆的毛欣迎说:“爷爷、奶奶的老家好像是山东曹县,不过,我没有什么概念。对于大陆,我有时候看电视或是上网会有一些了解。山东的亲戚来台湾时,大家也会聊起来。”

      “课本里讲过,大陆很大,历史文化悠久,这个印象挺深刻的。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她说,“两岸应该多接触,不要排斥,我很愿意多去了解大陆。”

      在台北松山机场的大厅里,记者见到张穆庭时,这个33岁的台北年轻人西服革履,一身职员打扮。其实,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音乐人,更为特殊的是他的创作与两岸有着密切的联系。

      11年前,平生第一次去大陆的经历让这个土生土长的台北青年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在北京一条胡同里,我偶遇了一位老人,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他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几年后,他根据老人的故事创作了一首深沉哀婉的歌曲《1937》,还贷款300多万元新台币,再度跨越海峡在古城南京拍摄了同名音乐电视。

      真切触碰到中华民族命运中最哀痛的往事,张穆庭从此便再也放不下了。当年为拍摄音乐电视贷的款如今仍没有还清,但他又在筹划一场两岸青年同唱抗战歌曲的演唱会,希望在大陆29所大学和台湾大学巡回演出。

      “作为家中的长子,我压力挺大的,父母为我的疯狂搞到焦头烂额了。我也想过放弃,可是没办法。”他说,“我想,如果能通过音乐让更多的人去追忆两岸共同的历史,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讲到未来,张穆庭说自己想去大陆发展。不久前,大陆方面在海峡论坛上宣布了放宽台湾同胞到大陆就业的政策措施。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对记者说:“真的吗?太好了!”

      因为台湾教师岗位近年已几近饱和,一直想到大学里从事教职的张穆庭说:“大陆这次推出台湾人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的新政策,对我来说是个很具体的利好。或许,我在台湾不能实现的教师梦,不久就会在大陆成真!”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或能赶上全运 国足最强阵容战加纳
  • 娱乐50岁杜德伟光棍节娶嫩妻 兄长代宣婚讯
  • 财经广药和加多宝互掐发酵 诉讼战转入拉锯
  • 科技京东零毛利挑战苏宁 烟雾弹还是真刀枪?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勇如老虎猛如狼:中国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 教育名校造富优势减弱 半数富豪来自普通高校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容易误吃的虫子危害排行 喝牛奶致癌?
  • 女性调查显示周三最易网购 范爷机场变装秀
  • 尚品女人痴迷的六大名包 路易威登七夕节礼品
  • 星座数字揭秘刘翔其人 爱情面包你选啥
  • 收藏5英镑伦敦奥运纪念钞系伪造 大龙邮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