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缘 河大一家亲 河大之家诠释理性与感性相融

2012年08月17日04:19  东方今报 微博

  科学与艺术本是一家,它们的互补和统一,让这个世界的美,演绎到了极致。而王宏剑、王宏伟兄弟和他们的“河大之家”,也充分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王守信学数学出身,曾在河大任教多年;王宏剑、王宏伟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同时考入河大美术系;第二年,大哥王宏钊也考入河大数学系,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四年后,小妹王剑丽也考到河大美术系学习绘画。于是,在这个既“跨界”又“混搭”的家庭里,饭桌上,他们能从微积分聊到油画的构图,又能从绘画中悟到数学的规律。他们在美术中体证数理,又在数理科学中感受美。王宏伟说,他们生长于河南大学,“在这所河南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综合性大学,科学与艺术、文科与理科,互为营养,不断碰撞出火花,产生出强大的,矛盾又和谐的气场。”他们兄妹都得益于在其中的熏陶。

  □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文

  通讯员 时瑞刚/图

  老照片由王宏伟提供

  【人物介绍】

  王宏钊: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退休前在洛阳东方高中任数学老师。

  王宏剑:知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宏伟:知名画家,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王剑丽: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里的河大人

  没有络腮胡,不留长发,没穿奇装异服,一身布衣的王宏剑,着实不像心目中的“大画家”。

  在王宏剑所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画室门口,当这个人迎面走来时,“让恁久等了,我是宏剑。”这一口地道的开封话,顿时让记者释然并心生亲切,果然是他。

  49岁时,他由豫入京,现已9年,虽已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打交道的大多都不是河南人,他却一口乡音不变。对此,王宏剑微笑中一语点破,“在我看来,说家乡话是对你出生地文化的自信。”

  正是怀着这种自信,在清华大学这个被人近乎“神话”的学府中,身边不乏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毕业生,河大本科毕业的他,身处其中,却能泰然自若,备受尊敬。

  王宏剑的自信,也来源于作品,来源于艺术,来源于“河南这片土地和母校给予的深厚积淀”。

  在他的画室中,书架上既有书法字帖,也有油画画册。一架钢琴藏匿于画架之间,地上的交响乐音乐碟片厚厚摞起,小沙发上,还摊着一本《粒子世界探秘》。王宏剑笑称:“这种跨界爱好也是受家庭和我的母校河大的影响。”

  而他们一家三代中,有七人都是河大人,父亲多年在河大任教,他们兄妹四人从小在河大校园长大,也都毕业于河大,王宏剑的儿子和他弟弟的儿子,后来也考上河南大学。

  “虽然我在清华大学教书,但是我的第一学历,也是唯一一个学历,就是河南大学。”王宏剑说,母校对他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一所大学,“我跟河大的感情已经融入血脉中,已经渗透到亲情里。”

  “融合”的家庭

  王家兄妹的老家,在三门峡灵宝,这里处在豫陕晋交界处,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气韵浩荡。

  和故乡的跨界与融合相似,他们的家庭,也是理性与感性的奇妙结合。父亲王守信聪明好学,尤其擅长数学。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心灵手巧,绣花、面塑、剪纸样样在行,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媳妇”。

  “我们的理性是受父亲影响,对美的启蒙却来自母亲。”王宏伟说,儿时常随母亲回灵宝,他和哥哥都喜欢趴在母亲身边,看她把一张红纸变成老子骑牛过函谷关的“金牛图”,把一团面变成既精致又好吃的枣馍。

  1950年,王守信以选调生身份考到开封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大学,他也随之在河大任教。

  王宏剑1955年出生在灵宝,后随父母来到开封。而父亲到河大任职那年,王宏伟出生于开封。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从小就爱好广泛。王宏伟说,受母亲遗传,他和二哥、小妹喜欢画画。而受父亲的影响,大哥和二哥的数理化也很好。

  “我们家经常在饭桌上讨论数学题的解法,也会争论一个好的素描该如何透视和构图。”王宏伟说,在他们家里,从来不存在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在他们看来,艺术和科学是用不同方式阐释世界的本质。而父亲爱摆弄无线电,也爱听音乐,他对孩子的爱好没有限制,只要他们好学上进。

  河大的熏陶

  父亲调入河大任教,兄妹四人得以在河南最美的校园长大。

  王宏伟说,河大校园是他们儿时的乐园。从灵宝老家苍凉的黄土地,到绿树成荫、有着巍峨校门和雄伟大礼堂的大学校园,兄妹四人感觉到的,不仅是震撼,“我们从河大校园获得了美的熏陶和启蒙。”

  王宏剑说,在开封的一片平房之中,河南大学的建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颇有“庙堂之气”。

  王宏伟说,走进河南大学的校门,从校大门向北,走在大礼堂前的中轴线上,如同穿越一条时光隧道,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

  “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在河大校园写生,线条勾勒出的建筑,美感穿透纸面,扑面而来。”王宏伟说,他们还爱在大礼堂外捉迷藏。孩子们喜欢踩着老式木地板,听咚咚的响声,也爱数房顶上的兽头和屋檐下的廊柱。晚上回家,扭头看见一片彩霞映衬下的大礼堂,常常会惊呆于它的巍峨与美丽。

  斗拱承檐、四角如翼的校门,古朴典雅、大气磅礴的七号楼,如同“金陵十二钗”般秀丽精致的“河大十二斋”,宫殿式青砖红瓦的大礼堂……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成为他们最生动的美学课堂。

  这种中西合璧,多年以后,也体现在王宏剑和王宏伟的作品中。王宏伟的油画,多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王宏剑的油画尽管走的是西画古典主义路线,却似乎要在画面上尽力张扬一种纯正的国画味道。

  校园三兄弟

  1974年,王宏剑从河大附中毕业,到开封尉氏县插队。

  当时全国高考已经十年未招生,高中毕业生都失去深造的机会。王宏剑在插队时,靠着自己的美术功底,创作了两本连环画,在美术界崭露头角。但他还是想上大学,接受系统的教育。

  1977年冬天,终于等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觉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王宏剑说,自己当时虽然已22岁“高龄”,但底子还在,他对考上大学很有信心。

  而当时,最让他发愁的,是选什么专业,“我既喜欢数学物理,又喜欢画画。”王宏剑说,最后几经犹豫,他还是选择了最放不下的绘画。

  王宏剑说,那一年冬天,出现了历史上最奇特的高考大军。被耽误了数年的青年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劳动工具,从车间、农田、军营等走进高考考场,他们中有兄妹、姐弟,甚至还有叔侄、夫妻。

  王宏伟说,当时大哥已在三门峡工作,二哥在尉氏插队,自己正好高中应届毕业,“我们从小在河大长大,都不想错过上大学的机会”。

  于是,分别为29岁、22岁和18岁的兄弟三人,在不同地方,在那一年走进了同一个班级,赶上了同一班高考列车。

  那一年,河南高考报了70.59万人,却只有9374人圆了大学梦,录取率1.3%,堪称“百里挑一”。

  “我们班才考上了四个人,我们家却考上了仨,父亲特别高兴。”王宏钊说,由于底子扎实,兄弟三人全部考上。王宏剑和王宏伟同时被河南大学美术系绘画专业录取,自己则被一所医学院校录取。但他不想弃理从医,1978年再考,又考上了河南大学数学系。

  “苦瓜和尚”

  1978年春,1295名学子走进了河南大学,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王宏剑和王宏伟也在从小就熟悉的校园中,开始了新生活。

  1978年,正逢社会转型的初始,再加经历过文革的蹉跎岁月,上山下乡、回城打工……“苦77级,奋78级”,这两届学生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都十分刻苦,校园里充满着一种执著认真的求学氛围。

  在77级和78级学生中,兄弟仨以刻苦和优秀出名。

  “上大学时,宏剑给我的印象是整天不吭声,手上满是铅笔末儿,穿一身灰蓝色的旧衣服,走起路来总是昂着头。”王宏剑的一位学弟曾这样描述。而当年王宏剑的素描作业,画的是一个老人头像,这也给这名学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这样描述,“他坐在角落里,画得非常深入。仿佛老人的每一条皱纹都是幽深的沟壑,每一根胡须都是古老的藤蔓,满纸重墨浓施,黑入险境。凝神而望,却能在‘墨海中立定精神’,在‘混沌里放出光明’……我的脑海里蓦然冒出了苦瓜和尚的这两句话。”

  而谈到母校,王宏剑和王宏伟都对当年的老师感激不尽。王宏伟说,河南大学有很多这样的老师,生活中朴实、平凡,精神和思想却极有魅力。

  当年美术系王巍老师对他们影响极深。王宏伟说,王老师是河南人,话少,却“句句在点上”。

  一次,他们上写生课,同学问,“为啥画画没雕塑更像实物?”王巍老师没看他,继续抽烟,然后慢慢吐一口气,烟雾缭绕在空中。之后,他用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说:“雕塑可像,让他雕个这烟试试。”同学们顿时绝倒。

  综合性大学的“气场”

  王宏伟说,在河南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学习美术,让他们受益匪浅。

  “我们经常和音乐专业的同学谈音乐,和中文系的同学谈古典诗词,和数学系的同学谈方程式、函数和微积分,和物理系的同学谈经典物理学。”王宏剑说,这也是河大了不起的地方,大家互相启发,他们吸取了太多这样在专业美院吸收不到的营养。

  王宏伟说,那时的河大学生视野开阔,喜交流,睡觉前常开“卧谈会”,用河南话说,一天一“小喷”,一周一“大喷”。他们会从诗歌谈到绘画,从电影谈到哲学,再从文化谈到科学。

  “在这所河南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综合性大学,科学与艺术、文科与理科,互为营养,互相渗透,不断碰撞出火花,产生出强大的,矛盾又和谐的气场。”王宏伟说,对他们来说,这里让他们汲取的营养,一辈子用之不完。

  这种营养,也深深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理念和看法。

  “对于画家来说,画其实就是符号,观众看画的意境就是未知的结果,而画家画画,就是在解方程式。”王宏剑这样比喻。他经常会在思路枯竭时,解一道数学题,也会把数学规律的启示,用在绘画上。

  这样的熏陶,也让他们的画作与众不同。王宏剑油画中所表露出来的写意水墨式的想象力和精准的构图,王宏伟油画中体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隐忧,都让他们与其他画家区别开来。

  “河大对我成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多年以后,王宏剑这样说道,“我的艺术理念、学习方式、教书的方式,都是在河南大学形成的。”

  7

  “不争”才是“争”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王家兄妹几人毕业后的经历,也阐释了这句话。

  王宏钊说,以他们当时的成绩,都有留校机会。但1982年毕业后,王宏剑被分配到安阳师专教学,王宏伟则被分配到周口师专,王宏钊则被分配到了洛阳市一所中学。小妹王剑丽毕业后,去了河南省工艺美校(后组建为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

  “我父亲当时已在河大历史系当书记,他没给我们的分配打过一声招呼。”王宏伟说,父亲是很正统的一个人,身上有老河大人的刚正不阿,从不会用自己的权力给儿女谋利益。

  在很多人看来,王家人太不会折腾,不知道争取,不会“来事”。

  毕业后,王宏剑安心在小城教书。1984年,他的作品《奠基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因为着实画得好,他被调入河南省书画院从事油画创作。而此后,1994年油画《冬之祭》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展奖;1999年油画《阳关三叠》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实现了河南省在全国最高级别的美术大展中金牌零的突破。而这些,也成了清华大学力邀他到该校美术学院任职的注脚。

  王宏钊放弃了多次到大学教书的机会,一直在高中教授数学,只因他热爱教育,舍不得他的学生。王宏伟调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后,多次有到南方高校任教机会,他却屡屡放弃。

  “我们家的人,干啥事都不是争取,而是不争,顺其自然。”王宏伟说,他们从来不爱竭力争取什么,都是“顺水漂”,“冲到哪儿是哪儿”。他们取得的成绩,都是“靠专业挣来的”。为了达到目的用别的东西去换,他们会“心里不得劲儿”。他们坚守的,是内心认定的准则,获得的是心里的安宁。

  “我觉得做人是个大艺术,画画是个小艺术。”王宏剑说,这也是父亲和母校教给他们的道理。

  面向海内外征集“一家亲”河大校友

  如果你家里有多人毕业于河大,如果你的家庭见证了河大兴衰变迁,如果你对河大有无法割舍的情怀,均可在新浪微博上@东方今报或者@河南大学,也可发短信至13633838603,发邮件至zhaoyuancici@sina.com,让我们一起见证河南大学的 百年沧桑。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李鹏勋】【打印】【顶部】【关闭】

  

分享到:
  • 新闻中方再敦促日方立即释放保钓人士 专题
  • 体育梅西破门阿根廷3-1德国 英格兰2-1意大利
  • 娱乐姚晨承认接受曹郁求婚 被称土豆太太
  • 财经温州部分炒房者深度被套 称感谢国家调控
  • 科技小米手机2代发布:四核处理器 售价1999
  • 博客慈禧喜欢法式高跟 猎杀大象悲惨场景(图)
  • 读书侵略者的坟墓:百名日军将帅都死于谁手
  • 教育郑州小伙误入美国野鸡大学卧底揭黑幕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卫生巾荧光剂损健康吗 四招选安全桶装水
  • 女性奢侈品包盗抢险 运动型Bra舒适又有型
  • 尚品中式精品酒店过七夕 饕餮:被原谅的奢侈
  • 星座12星座的烂桃花 测试职场生存能力
  • 收藏文物古玩鉴定的老鼠村现象 全球富人避税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动画模拟周克华被击毙全过程
    2. 2周克华被警方击毙后现场视频首次曝光
    3. 3警方称周克华作案前会跟女友交流想法
    4. 4保钓船遭日方拦截船头损毁严重
    5. 5日本逮捕香港保钓船上全部14名保钓人士
    6. 6庐江艳照门两名当事人被双开
    7. 7两名民警击毙周克华后现身讲诉对射过程
    8. 8周克华共抢得55.5万元主要花在家庭
    9. 9香港保钓人士将五星红旗插在钓鱼岛上
    10. 10实拍周克华被击毙地点现场画面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