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不雅照”的罪与罚

2012年08月18日01:19  燕赵都市报

“庐江不雅照”的罪与罚

“庐江不雅照”的罪与罚

“庐江不雅照”的罪与罚

“庐江不雅照”的罪与罚

  “不雅照”是刺激眼球的东西,特别是其可能与权力有纠缠时,网民更容易血脉贲张。如今“庐江不雅照”事件的真相已被揭开,需要冷静反思的东西却有很多……

  官员为何躺着也中枪

  李妍:8月8日起,一组多人不雅照在网上流传。网友怀疑,照片中两人为合肥市庐江县两名负责人,此推论引发网友疯狂转发。在庐江县有关部门的“PS”否认说之后,有网友进行“人肉搜索”,最终确认主角并非官员。真正的主角也站出来承认,其后,涉事主角夫妇被双开。

  照片明明与官员没太大联系,为什么一开始网友就深信这是官员不雅照,是什么让网民与官方之间产生了如此大的信任鸿沟呢?

  集月音:如果只是普通人的不雅照,可能不会引发关注热潮。为什么一听到官员二字就亢奋,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人们,一些官员此类丑闻层出不穷,“日记门”、“裸聊门”、“开房门”等等一系列同质不同形的事件反复出现。

  李妍:嗯,网民对不雅照的认定,来自于一种惯常经验。但最后的结果是,这次官员不雅照不过是乌龙。所以也有人质疑网友是网络暴力。比如,为什么不加判断就直接转发照片,发表言论。就算照片真的是官员,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行为与权力有关,完全属于个人私域的行为,怎么就能随意散播、窥私、转发呢?

  集月音:我有点不认同的是,大尺度不雅照起码在中国现在的伦理道德范围内是不被接受的,而官员作为手握权力的公职人员,如果做出背离传统道德的事,被人公开质疑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官员私德如何,必然和他如何行使手中公权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妍:刚才说到官员私德与公权力行使的问题?什么叫私德,应该就是剥离官员本身公共身份属性,从属于个体的品德,这个品德,很大程度跟个人私生活行为有关。其实我们应该发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代社会公众对性道德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左的态度,一方面,普通人的个体性道德一定是被当做一种十分严密的隐私来对待的,但另一方面,官员的私生活,人们并不希望作为一种隐私来对待,而是希望能够越多曝光越好。手握权力的官员,他的任何行为包括私生活都容易与腐败产生关联。

  张天潘:官员身上,严格意义上,可以分为官德与私德,其中应该有一个界限,就是以法律为准绳。中国人对官员的要求,似乎落入一个陷阱,好像他们都必须是完人,其实这完全是在混淆官德与私德之间的界限。从官德角度说,正如著名政治学家加埃塔诺·莫斯卡在其名著《政治科学要义》中指出的:执政者在道德上不应低于其所治理的社会道德的平均水平。但是私德呢,则是另外一个范畴内的问题了。

  集月音:刚才天潘说到官德私德与法律的关系,我倒想说说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学者吴思曾说过,“正义的边界总是会老”,随着年头的增加,某些行为的边界总要朝有利于官吏的方向移动,套用一句哲学名言来说,“法行故法在”,无人防守的边界其实算不得边界。由于无人把守,法律实际边界便暗自移动,名义边界也会羞答答地渐渐跟上。可以看到现在一些官员丑闻,曾经的观念、法律的界限都不断被突破,如果不加大各种监督,难道坐视丑闻的底线不断降低吗?

  李妍:当然要对官员监督,在这个监督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官员躺着中枪,但是清者自清,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去伪存真的过程。就像这次不雅照事件,最终不也被证实并非官员所为,得以洗清嫌疑了吗?

  @人民网:#人民微评#对庐江不雅照的观望,正从“我猜”的游戏,变成“你是”的指认。不说不行、越抹越黑,有关部门除了抱怨,更要反思:面对“习惯性质疑”,是否只会“反射式否认”?还应看到,政府公信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维护“公信力同盟”,更为根本。

  政府危机公关也是技术活

  李妍:这起事件尽管闹了半天只是乌龙,但政府对此事的公共应对却乏善可陈。

  张天潘:主要是官方态度,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比如一开始就说照片是PS的。PS如同临时工一样,成为一个荒唐的搪塞词。前车之鉴就是昆明的不雅照事件,警方和涉事者部门说是PS的。可真相大白后,昆明不雅照涉及的官员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

  集月音:梳理这次庐江不雅照事件,当地有关部门的辟谣确实堪称慌不择言。开始回应说是PS,后来被网友揭发没有PS痕迹,于是改口说没有PS,是工作人员不知道什么叫PS,再后来指责事件发生于昆明,图片来源于长沙网,又被两方认为是抹黑,要求道歉和说明事实。这种官方回应,不但没有辟谣成功,反而更招来无端猜疑。可以说是越抹越黑,官员到底该怎样洗清这种有罪推定呢?

  李妍:的确,这次庐江官方的应对,从事实判定到辟谣的过程,可以说堪称公共应对的反面教材。本来不是你的问题,可几次声明,就把它极力维护的官员推向了质疑的深渊。最关键的是,官方不仅在这种质疑面前表现得手足无措,甚至连辟谣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事实判定、找源头都搞错了,张冠李戴。看来要洗清老百姓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有罪推定,的确是个技术活。

  张天潘:这就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技术与诚意了。从庐江官方的微博回应来看,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即只重视信息公开的效率而轻信度了,效率意味着反映较快,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这么快的回应,如果没有信度,那也不行。

  集月音:不以公布最终真相为目的的辟谣,一方面会进一步伤害被波及的官员的清白,另一方面,更加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可以说是双输。

  李妍:既然涉事者为官员,那么官方更恰当的回应,应该是诉诸第三方去求证事实真相,比如通过公安机关,核实照片真假、来源,而如果这组照片并不是官员,是另有其人时,属于个人隐私的照片被公开,涉及到侵权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核实。如果照片确实和当地官员无关,公安部门也应对当事人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再公布调查结果。这是涉及到隐私权保护的另一范畴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官方应对,不只是那种简单的条件反射,武断式否定,而是把事实判定更理性、前置一些,那么回应的公信力也会更高一些。

  你的自由是不是侵犯我的隐私

  李妍:事情真相最终认定与官员无关,不过,因为整组照片被冠以官员相关的标题,照片的真正当事人因此被“人肉”,而且隐私被暴露,所以只能站出来被迫承认,希望大家不要再传播。最后,涉事夫妻都被扒出来了,被单位双开,两位怎么看这个事情?

  张天潘:最后这个结果估计也是大家出乎意料的,就像是要去打个大猎物,结果只抓住小兔子一样。可是,正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更应该让我们有深刻的反思,特别是网民们对于个人隐私的基本共识。

  自由本身就是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权界问题,约翰·密尔在《论自由》里,他建立的个人自由原则:“伤害原则”或者更严谨地叫“伤害他人原则”。这一原则主张,对一个人自由的干涉只有在为了防止他伤害别人时,才是正当的。这个自由,其实可以保障每个人的隐私,同时也说明,我们现在社会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是多么的严重与无意识,每一次在肆意传播的同时,都是在对别人造成伤害。

  集月音:这次庐江事件应该确认的是,不管不雅照是否涉及官员,不做技术处理,被广为传播到网络上,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是违法的。即便打着监督公权的旗子,也不能越过这一事实。

  张天潘:以不雅照作为网络监督,在我看来是饮鸩止渴。不过我也理解现在中国民众的心态,包括我自己,往往是正常监督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种极端化的表现方式。

  其实我总觉得,我们总要求所有官员都是道德榜样,都是公仆,结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事实上,政治家或官员的私德,不应该加入到政治领域的,而且中国要明确一个政治理念,即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也意味着,当官其实也只是一个职业而已,每一个官员也是普通人,只是因为他们的位置,是靠纳税人养着,所以他必须做好他的工作,满足民众的服务需求。所以,回归到对官员的监督,就应该从制度入手,而非从私人领域入手。

  “微博反腐”也是一面双刃剑

  李妍:网络监督到底该如何守好隐私保护的底线呢?我相信,只是寄希望于网民适时收手,可能性也不大,这并不仅仅是网民的问题。如果政府当初在应对时,能够及时找到第三方公安部门,对照片本身的真实和来源核实,那么当事人的隐私保护可能就会做得更好一些。

  张天潘:我的观点是,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人,这种不雅照反腐或监督的方式都是有问题的。微博这个新的技术工具,它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短小快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最为表象的特征,它能实现最快传播达到的很高效的信息传播效果。第二是碎片化、多元化,谁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但正是由于碎片多元,鱼龙混杂,所以,这种微博传播的杀伤力是很强的,网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随手转发,指不定就是一支暗箭,伤害到了他人。

  集月音:确实,微博这种快速传播的自媒体,一旦有符合传播爆点的信息,往往未经证实就能瞬间传播千里,而虚假信息自然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种不加限制不辨真伪的人肉搜索和传播,最能体现网络上的群体极端化。

  从事舆情研究的祝华新在点评这一事件时说:“互联网平台上,网民的权利与义务经常不对称,鼠标轻点就可能伤害到一个无辜者。虚拟空间的匿名发言,缺少了现实世界的自律和他律,容易剑走偏锋,网络暴力也能血流遍地。”

  李妍:你们刚才说到了不雅照反腐,包括微博传播对个体隐私伤害等问题。其实,微博传播并监督,未尝也不是一种民间反腐的方式。

  因此,我部分赞同天潘刚才说的,不雅照反腐或监督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因为当制度监督本身不给力的时候,民众监督又几乎没有空间,这个时候,公众试图监督的愿望,便只能通过这种花边手段式的监督来完成,就像小三、情妇反腐一样。

  张天潘:所以,当民间只能依靠这种监督方式的时候,就极可能出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比如像这次不雅照事件,一些普通人在这种监督中被误伤,隐私被人肆意窥伺,隐私权全无……

  @中青报冯雪梅:套用一句话,有什么的网民,就有什么样的网络。如果我们把微博当成信息传播、观点交流、思想碰撞的自由乐土,则网民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微博的善恶。成也微博,败也微博,在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面前,微博的“好”或者“坏”,都不能小觑。

  观察员

  □张天潘

  (媒体评论人、书评人)

  □李妍

  (《重庆时报》评论员)

  □集月音

  (本报评论员)

  ■漫画/邝飚

分享到:
  • 新闻日本放还非法抓扣的14名香港保钓人士
  • 体育中超-国安主帅回击外界质疑
  • 娱乐淫魔门增重量级女艺人 曾演偶像剧(图)
  • 财经海口限购令遭破解:外地人购房零限制
  • 科技小米手机性价比真那么高吗?
  • 博客刘志军被捕细节存疑 我们怎样丢掉琉球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90后冷眼观美国高中:15岁被托运到美国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专家教你怎么配镜 劣质餐巾纸生产流通链
  • 女性凯特表妹登男性杂志 入秋必败明星单品
  • 尚品谁住在全球最贵富人区 七夕50款情人礼
  • 星座周刊自投罗网的一周 测试劈腿报应
  • 收藏错版奥运纪念币价翻倍 书画常见作伪手段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女友或成周克华作案帮凶 已被警方提审
    2. 2警方称周克华作案前会跟女友交流想法
    3. 3动画模拟周克华被击毙全过程
    4. 4民警称警号有变是穿同事警服否认周自杀
    5. 5日本逮捕香港保钓船上全部14名保钓人士
    6. 6记者采访无意中录下女子偷窃全过程
    7. 7周克华被警方击毙后现场视频首次曝光
    8. 87名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插五星红旗
    9. 9长沙警方称周克华白天泡网吧晚上睡墓地
    10. 10保钓人士戴手铐抵那霸 下船高呼爱国口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