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场“腰围保卫战”

2012年08月18日02:39  新京报 微博

  原标题:我们需要一场“腰围保卫战”

我们需要一场“腰围保卫战”

《富态:腰围改变中国》 [英]保罗·弗伦奇、马修·博莱格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定价:39.00元

  【书摘】

  1、假设一位体重超重的人士,他可能是中国3.5亿烟民中的一员,可能经常超负荷工作、承受巨大压力并缺乏体育锻炼,而且长时间处在高环境污染状态下,又吃着糟糕的饮食,那么他的健康状况会是个噩梦。他的整个身体系统如同腰围一样可能已经被拉到了极限。

  2、不断扩大的城市居民规模意味着,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肥胖现象将更加严重、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大,这一趋势将给中国脆弱的、缺乏足够资金支撑的医疗保健体系带来新的沉重的压力。

  3、消费商品范围和购买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快餐文化、碳酸饮料、各种各样的糖果,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拥有量、更多的白领工作方式(即伏案工作方式)以及挤占了休闲锻炼时间的繁重工作,等等,这些因素一起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

  4、肥胖问题的蔓延基本可以归咎于两大因素:在发达国家如欧洲和北美地区,肥胖成为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低收入、缺乏健康饮食意识的社会阶层人群肥胖率的显著增高,原因在于他们不懂得科学的饮食知识、食物选择不合理,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而在新兴国家尤其是亚洲的一些国家,肥胖作为一个新问题,可以被看作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新兴富裕阶层群体规模扩大带来的副作用。

  起点“舌尖” 终点“腰围”

  中国人爱吃,吃不仅是果腹那么简单,更是一门技术,一门艺术,大才子袁枚一部《随园食单》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故乡的美味让多少人想起来就会口水涟涟。

  中国人会吃,干烧、水煮、煎炸,烧烤、油焖、盐焗,若干做法,多少流派,词典里介绍某种动物时都会注明“肉可食用”,以至于小朋友到了动物园看见什么动物都会问上一句:“这个能吃吗?”

  中国人敢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并美其名曰,动物吃哪补哪,植物像啥补啥。

  但是,“病从口入”的谚语,在告诫我们,“舌尖”传递的并非都是美食,有时候传递的是“垃圾”,引发的是疾病。十年前的“非典”危机,就是因为吃果子狸的结果。

  近日读《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感慨良多。就生活中所见,“舌尖”传递的更多的可能是“腰围”。

  作者是英国人保罗·弗伦奇和马修·博莱格,他们的身份我很感兴趣,出于职业原因,他们曾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有十年以上的研究经验,长期考察中国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他们结合收集的大量官方资料和调查报告,试图阐释“渐粗的腰围正在怎样改变着一个国家。”

  作为个人问题的“腰围”

  我们的“腰围”怎么了,问题出在哪?

  根据两位作者的调查:

  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接近76.2厘米;对于40-50岁的男性群体而言,平均腰围尺寸已达到82.6厘米,与1987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增加了7.9厘米;30-40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增加了5厘米,20-30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增加了0.1厘米。

  变化的不仅仅是“腰围”,还有“脖围”,据说在某些衬衫制造企业,大领口的衬衫逐渐早已走俏,占据了主要地位。

  数据很惊人,问题很严重,但是“腰围”在中国,一直是作为个人问题存在的。

  腆着“啤酒肚”,挺着“将军肚”,大腹便便,步履蹒跚,这也是我们眼中的“腰围”印象,不过,交际场合,一般称之为“富态”。

  所谓“富态”,顾名思义,富贵之态。就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每个“富态”的人背后,总有一个逐渐兴起的家庭,或者阶层。

  某种程度上,“腰围”似乎也可以作为对中国社会阶层重新划分的一个参照物。

  可谓“囊中之钱”越多,“口腹之欲”越盛,“腰围变粗史”也是伴随着生活改善史,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速。

  当然,“腰围”本身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因“腰围”引发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乃至癌症。这些疾病,不仅连着自己的腰包,更联系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而这些,更多的是作为“个人问题”存在,鲜为人知。

  作为社会问题的“腰围”

  作为社会问题的“腰围”有多严重?

  这需要算上一笔细账。在中国,有7.1%的成年人肥胖,22.8%(超过1/5)的成年人体重超重,而全国13亿人口中估计有2亿人口超重(超过15%),这一比例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则要上升到将近20%。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被定义为体重超重的人数增加了39%,被诊断为临床肥胖的人数增加了97%。

  中国大约有10亿成年人,如果7.1%的人肥胖,那么肥胖的人数就有7500万;如果22.8%的人体重超重,那么超重的人数就有2.35亿,两者相加约为3.1亿人。如果每人每年要花费500美元,那么超重和肥胖人口所引发的问题给中国带来的额外费用将高达每年1550亿美元。

  2005年中国的医疗费用总支出为8660亿人民币,当年的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约为1:8,换算之后,中国医疗费用支出总预算约为1080亿美元。

  1080亿美元小于1550亿美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中国的治疗费用低于美国,一种是不少并非未得到治疗,而是被遗漏在社会保障网络的“网眼”之外。

  对于书中提供的部分数据,我个人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毕竟,统计数据,往往带有一定的水分或者误差,比如,同一个人,“肥胖”和“超重”可能并存,但很可能要划到不同的群体。

  但是,这种看待问题的思路我认为是对的。“腰围”意味着肥胖或超重,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医疗保健体系带来危机,这种危机和SARS不同,并不是突然的一次性冲击,而是一个不断恶化的发展进程,仿佛“健康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就需要长时间的治疗。

  “富态中国”将走向何方

  不管是作为“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腰围”都不容忽视。

  《富态》一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药方”,更多的是进行分析,全方位分析,全过程分析。

  原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主席菲利普·詹姆斯曾说:“政治意图和不断提高的公众意识,将决定肥胖问题是否会继续存在。”

  从“公民意识”角度看,问题在于“供应”,更在于“选择”。每个人需要做的,可能是管好自己的“舌尖”,从而管好自己的“腰围”。就拿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和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来说,中国民众几乎都非常关注,可是并没有因为关注而带来一场波及社会的健身风气。

  从“政治意图”角度看,之前,关注肥胖问题,我们更多地认为这是个“过程性”的问题,而《富态》提供给我们的视角,更多的是“系统性”的问题。

  以前,我们动辄说“养活”了多少人口,伴随着“一部分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腰围”也先粗了起来,而这在中国一直是被称作“发福”和“富态”,所谓肥胖更多的是一种“富贵病”,当生活捉襟见肘,当经济寅吃卯粮,很难让人与“发福”联系起来。

  系统地打量“腰围”,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我们容易忽视。比如从城市构架角度看,易于肥胖的生活方式、催生肥胖的城市规划、日趋方便的生活方式、加剧肥胖的公寓设计、大众公园和私人空间,城市化与肥胖之间存在着怎样联系?

  面对这些问题,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场“腰围保卫战”。

  □书评人 高明勇

分享到:
  • 新闻日本放还非法抓扣的14名香港保钓人士
  • 体育中超-国安主帅回击外界质疑
  • 娱乐淫魔门增重量级女艺人 曾演偶像剧(图)
  • 财经海口限购令遭破解:外地人购房零限制
  • 科技小米手机性价比真那么高吗?
  • 博客刘志军被捕细节存疑 我们怎样丢掉琉球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90后冷眼观美国高中:15岁被托运到美国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专家教你怎么配镜 劣质餐巾纸生产流通链
  • 女性凯特表妹登男性杂志 入秋必败明星单品
  • 尚品谁住在全球最贵富人区 七夕50款情人礼
  • 星座周刊自投罗网的一周 测试劈腿报应
  • 收藏错版奥运纪念币价翻倍 书画常见作伪手段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女友或成周克华作案帮凶 已被警方提审
    2. 2警方称周克华作案前会跟女友交流想法
    3. 3动画模拟周克华被击毙全过程
    4. 4民警称警号有变是穿同事警服否认周自杀
    5. 5日本逮捕香港保钓船上全部14名保钓人士
    6. 6记者采访无意中录下女子偷窃全过程
    7. 7周克华被警方击毙后现场视频首次曝光
    8. 87名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插五星红旗
    9. 9长沙警方称周克华白天泡网吧晚上睡墓地
    10. 10保钓人士戴手铐抵那霸 下船高呼爱国口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