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2012年09月18日03:19  都市时报 微博

  原标题: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一名僧人行走在仰光大金塔上,大风吹起了他的僧袍■ 本版图片 都市时报记者 杨帆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位于仰光市郊外的仰光云南会馆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周老一家原籍中国腾冲,到缅甸已经60多年,依靠着他们的勤劳节俭,已经在当地站稳脚跟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仰光汉语教师协会举行了首次汉语技能大赛,所有参赛者均为缅甸华侨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仰光码头是缅甸第一商港,万吨级海轮也可候潮入港,逐步开放的缅甸使码头重回往日繁忙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昂山市场内卖木雕工艺品的老板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仰光一手机销售店生意火爆,在当地一个实名注册的电话号码需要花40万缅币(折合人民币3000元左右),能使用手机的基本上算是富裕阶层

仰光印象:风景这边独好

仰光最大的华人报纸《金凤凰》编辑部

  ■ 都市时报记者 宋凯欣

  虽是中国的近邻,但普通人对缅甸这个国家的了解,甚至不及对大洋彼岸美国的了解。如果不是它近年来经历的巨大变化,它的神秘或许会永远存在。它还是那个战乱频仍、民族矛盾深厚的国家吗?还是那个印象中贫穷匮乏的国家吗?

  停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或许应该改变一下了。今天,它正在经历着巨变。

  缅甸华人:仍爱中国风

  缅甸社会中的华人群体很少过问政治。他们仍珍视自己的中国血统,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没人能说清缅甸到底有多少华人。早在中国汉朝时,就有人南下缅甸讨生活。到了近代,由于国内战况频仍、生活维艰,“下南洋”的人就更多了。去缅甸的,尤以广东、福建和云南人居多。一代代人走下来,不断地通婚、融合,很多人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缅甸人,穿笼基(缅甸常见的服饰,男子穿的筒裙)、讲缅语、吃缅菜,除了从肤色和面孔上多少可以猜测出他的血统外,其他已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聊起天来,对方也会是“你们中国,我们缅甸”地和你说话,很是“见外”。

  可以这么说,从对中国的感情上讲,在缅甸的华人可划分为两种:祖上迁来缅甸越早的人,比如说明末清初迁来的,基本上可以称他们为缅甸人了,他们除了肤色、面孔上可以看出是华人外,其他的和我们已没有任何共同点;另外一种就是近代迁移过来的,这批人多为生活所迫才来到异国他乡,对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仍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很多如今在中国已经开始淡漠的节日,在缅甸华人区仍然隆重地庆祝。

  在缅甸的华人仍然像他们的祖辈一样,仍将中国视为精神上的母亲。平日里,他们说汉语、吃中国菜、过中国传统节日,就连家中的装修、摆设也是中国风。我们到达仰光机场时,来接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几个华人。

  刘汉忠,缅甸缅华互助会的常务理事,祖籍广东,祖辈来到缅甸讨生活,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是在仰光出生、长大的,讲着一口流利的缅语。说他是“半个缅甸人”并非没有原因,因为在他递给我们的名片上印有6个头衔,全都是和华人有关的:“华中校友会秘书”、“刘氏公会秘书”、“旅缅中医协会理事”等。如果不是名片上的家庭地址和缅甸手机号,刚认识他的人,可能还会以为他是中国人。

  像刘汉忠这样的华人,在仰光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以中国人的方式生活,隶属于某些华人协会,工作也都和华侨、华人有关。这三个特点可以分开解释:“以中国人的方式生活”,是说他们平时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和行事礼仪仍是中国式的。在同他们交流时,可以感受得到。“隶属于某些华人协会”则是说,在仰光接触的一些华人,凡是有中文名片的,无不隶属于某些协会。也就是说,华人在这边的“圈子”意识很重,经常提到他们的协会。究其历史原因,这或许和华人初来缅甸时,为了寻求安全,选择抱团所致吧。而“工作也都和华侨、华人有关”则是说,他们要么做着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生意,要么则在本地华人社团服务。我们所接触的华人中,没有一个是在缅甸人开办的机构中工作的。

  这样来看,华人群体在缅甸社会中,尤其是在政治文化方面,是一个相对比较边缘化的群体。他们很少过问缅甸的政治,也很少去接触、融合当地的文化。几代人之后,他们仍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采访到的一个华人家庭,上世纪40年代末为了逃避战乱,从腾冲来到缅甸,至今已有60多年。依靠自己的勤劳节俭,他们早已站稳了脚跟。如今,他们住着豪华的别墅,光佣人就有4个,儿女也多数去国外发展,经济宽裕,在缅甸属于上流社会阶层。但奇怪的是,这对老夫妻至今仍拒绝融入缅甸主流文化。他们的家里,装修都是中国古典式的,餐点、茶饮也都完全是中国化的,就连电视,他们也不看缅甸电视节目,理由是“太难看了”。为了看到中国的电视节

  目,他们接了3路卫星信号进家里,中国所有的卫视节目他们都可以看到。我们登门拜访时,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看央视11套节目播放的《汉武大帝》。

  在老人家里,他们不让子女在他们面前说缅语。虽然他们已经在此住了半个多世纪,但直到今天,他们仍讲一口地道的腾冲方言。他们说,在心理上,中国仍是他们的祖国。

  这就是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华人家庭,一方面,他们并未融入缅甸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仍默默地坚守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视自己为中国人。虽经历过缅甸的多次排华运动,这种坚守仍然不变。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华人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根、发芽。

  《金凤凰》的重生

  华文报纸的再次出现,是缅甸新闻行业新气象的象征之一,新涌现的媒体正在展现强大的活力。

  虽然华人在缅甸的经济实力很强大,但至今为止,整个缅甸只有一份华人报纸。这份报纸名叫《金凤凰》,创刊于2007年10月1日。

  在缅甸的一些华人家里,基本上都订阅了《金凤凰》。这是一份全彩印刷的报纸,每周1期,日常版面38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是一份资讯类报纸,每份售价800缅币(折合人民币6元),颇受华人欢迎。

  《金凤凰》的前身,是创刊于上世纪40年代的《缅甸华报》,由缅甸华侨出资主办,旨在向华人提供资讯,并连接友谊。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缅甸排华运动中,这份报纸被迫停刊,之后虽然也断断续续复过刊,但最终还是没有躲开夭折的命运。随后的几十年,整个缅甸再也没有过华文报纸。

  近年来,随着缅甸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舆论环境逐渐松动,再次创办华文报纸的想法成为了可能。2007年10月1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缅甸华侨华人慈善会出资5000万缅币,创办了现在的《金凤凰》。

  2010年大选之后的缅甸,报刊数量翻了一番,增加到如今的80多份,但迄今为止,华文报纸仍只有《金凤凰》一份。对于这棵“独苗苗”,我们没有不拜访的理由。于是,在仰光的最后几天,我们翻开报纸,照上面的电话打了过去。

  我们的运气比较好,接我们电话的恰好是《金凤凰》报社的执行总裁张翀。对于我们的到来,他显得很高兴,并很快约定了见面时间。

  《金凤凰》报社的地址不太好找,出租车司机带我们兜了好几个圈子才找到。不过,它的“邻居”都很有名气,一个是中国大使馆,一个是新华社驻缅甸分社。尤其是,报社居然和新华社在一栋别墅里办公。

  张翀是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江苏人,创刊时来到缅甸工作,目前带领着20多个采编人员,支撑着这份报纸。由于缅甸的电压不稳,他办公室的电灯时亮时暗,但张翀看来已经习惯了。他说,在缅甸的一些公共场所,都会安装稳压器,提供稳定的电压。

  谈到报纸的创刊,对于之前30多年缅甸没有华文媒体的历史,张翀介绍,一个是因为之前排华运动的影响,缅甸社会对华人心存芥蒂;另一方面是军人政府时代,对外文媒体审查比较严,掣肘很多,因此一直未能成功创办。创办《金凤凰》时,一是得益于缅甸社会的逐渐开放,二是找了当地人帮忙,这才使报纸成功创刊。

  翻看《金凤凰》,会发现它上面的转载和编译的新闻居多,原创新闻较少。对此张翀解释,因为他们的工作人员中掌握缅语的人很少,因此目前的定位只能是以编译稿件为主。至于报纸的定位,则主要是华人华侨群体,为他们提供一手的国内外资讯,其中尤以经济类资讯为主。另外,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金凤凰》所做的工作也颇多。报纸的后半部分,基本上都是副刊的内容,对于读者的一些来信、投稿,他们也乐于刊登。在与读者互动方面,他们做得很不错。

  目前,《金凤凰》的发行已经覆盖整个缅甸,甚至有少量进入中国,是一份很受华人华侨喜爱的报纸。因此,在广告收入方面,报社赚了不少钱。不过到底有多少,张翀只是笑了笑,说这是商业机密。

  在缅甸,目前除了政府的一份报纸为国营外,其余报纸皆为私营。还有一点就是,除了政府的报纸为日报外,其余报纸皆为周报。这一特点来源于军政府时代,目的是为了方便审查内容。不过,今年8月20日,缅甸政府取消了对新闻报刊的审查制度,这些报纸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其中,缅甸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Weekly Elewen》就是其中一例。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一名在《Weekly Elewen》工作6年的资深记者,她名叫U.MYA THAN,曾在报社多个新闻部门工作过,对近年来缅甸社会的变化了如指掌。据她介绍,缅甸近些年来的变化很大,以前一些不能刊登的新闻,比如对政府的批评,现在也可以刊登出来了。之前曾有水灾造成巨大损失,仰光的11家报纸就刊文“声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而且关于议会的新闻,记者也可以随时过去旁听,不会有人干涉。对于缅甸的政治前景,U.MYA THAN很看好。

  辉煌的金塔,热闹的码头

  解冻、开放,仰光的旅游业日渐繁盛。近年来,造访仰光的游客日渐增多。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说到它的市井生活,肯定绕不过佛教这块儿。

  凡是去缅甸旅游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就是仰光大金塔。这里可以说是缅甸人民的圣地,它位于仰光市中心,占地面积巨大,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它的主塔高100米,由3000吨黄金铸成,塔身镶嵌有2700颗钻石,“金碧辉煌”这个词用在它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进入大金塔时,必须脱掉鞋子,否则会被视为亵渎。据说,二战时期日军攻占仰光后,曾有日军士兵穿着鞋子进入这里,结果挨了指挥官的耳光和训斥。连侵略者都敬慕三分,可见大金塔的地位。

  我们去的时候正逢雨后,大金塔建筑群的地上积满了雨水,但虔诚的佛教徒全然不顾,依然匍匐在地跪拜。这个季节,是仰光的旅游淡季,但就我们目测,游客还是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人群,挤满了这个地方。近年来,随着缅甸的开放,来仰光的游客日渐增多,和军政府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据我们所住宾馆的老板讲,光是这两年他们旅店的生意,已经翻了不止一番。

  缅甸信奉小乘佛教,这里的人都会出家当上几年和尚,然后再还俗。因此,在大金塔我们遇到的和尚,不少都很年轻,还有很多小和尚。出家,对他们来说更多是一种修行,简单而快乐。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对待游人十分热情。在大金塔,不止一个和尚提出带我们去观看宝石——那种镶嵌在塔顶的巨大宝石,需要在一定角度才能看到。我们一走就是半个小时。起初还以为他们是客串导游,借机赚点外快,结果最后,人家分文不取,行一个双手合十礼,便微笑着离开了,令我们感激之余有些尴尬。

  在仰光,本地人进入大金塔是免费的,而像我们这些“老外”,则需购买门票,每人5美元。不过,既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也算值得。

  说起缅甸日渐繁盛的旅游业,不得不说到它糟糕的交通。如果你在这里乘过公共交通工具,必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先说它的出租车吧,我们坐了多次,几乎没有一辆车不是破烂到家的。在中国的话,那样的车肯定是报废级别,不会允许上街的,但在仰光照样畅通无阻。乘坐的时候需要很小心,不要靠着车门,否则车门可能会掉下去。至于车内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没有一个零件是不响的。一上车,车里“呼啦呼啦”响个不停,让人担心车行驶时会不会散架。

  仰光的公交车就更极品了,不但破烂,而且拥挤不堪。一车人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塞在车厢里,气味难闻。整个车体相当于没有车门,因为那个位置会被卖票的人把持住,每到一个站的时候,他都会拉着车内的把手,然后把身子伸出门外,大声呼叫着揽客,看上去很危险。当然,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拉风的。

  得益于开放的政策,仰光的码头如今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人山人海。每天,码头上交易着各种生活用品,各色人等都在码头谋生,这是一个生活气息十分浓重的地方。到了晚上,喧嚣渐渐平息,路灯亮起来的时候,码头就是周边贫民区里小孩子的天地了,他们会在这里踢藤球、足球,玩各种游戏。如果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仰光,码头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缅甸的开放,一方面是政府主动改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在野党的争取。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昂山素季,这个在缅甸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来仰光后,我们曾去到她的党部,向他们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提出采访她的请求。但对方答复:媒体对她的采访预约,已经安排到一个月以后了,如果想采访,最快也要等到10月之后。

  我们曾以为昂山素季的党部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结果到之后才发现,那只是马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低矮平房,里面的陈设也非常简陋,座椅是塑料的,桌子是破旧的课桌,连空调都没有,降温只能靠头顶上几个庞大的吊式风扇解决。我们到访的时候,他们正在培训国内的乡村医生志愿者,号召他们为穷人提供服务,不大的正堂里挤满了人。这里没有门禁,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像个集市一样。

  2011年,昂山素季被释放后,缅甸的政治开始解冻,如今,在野党的活动也可以公开进行。在仰光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在野党的宣传车,上面的喇叭大声叫喊,宣传自己的主张。这些活动无人干涉。

  在仰光待了7天,走马观花。正在经历巨变的缅甸露出了五光十色的面容。

  (实习生文平、曹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 新闻广州西安青岛3地处置游行中打砸分子
  • 体育亚洲杯-中国女排负泰国丢冠 俞觉敏谢幕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任志强:明年三月之前房价将会暴涨
  • 科技佳能松下中国工厂周一起暂时停工
  • 博客柴静访李永波:消极比赛不是我的战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中国成最大留学输出国 超6成留海外
  • 育儿儿童患白血病率上升 开不出校门的校车
  • 健康你的牙膏选对了吗 女性乳房按摩手册
  • 女性13款最时髦T台美妆 盘点时装周最新配饰
  • 尚品最不可思议葡萄酒产区 游艇驾照怎么考
  • 星座运势12星座本周运 你是爱情敢死队吗
  • 收藏古墨收藏价值连年升温 脸谱纪念币涨六成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东海舰队举行海上演练 发射导弹40余枚
    2. 2港媒称中国攻击型核潜艇集结钓鱼岛海域
    3. 3实拍日最高法院主页被黑客入侵
    4. 4候任日本驻华大使西宫伸一因病去世
    5. 5全国各地逾52城市抗议日本“购岛”闹剧
    6. 6日最高法院主页被黑显示钓鱼岛是中国的
    7. 7实拍民众在日驻华使馆前抗议日“购岛”
    8. 8少将称钓鱼岛问题动武底线是日自卫队进岛
    9. 9评论:切勿打爱国旗号做打砸抢害国蠢事
    10. 10海监船巡航钓鱼岛遭阻挠 用日语警告日船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