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专家看好成都

2012年09月26日05:59  成都日报

  原标题: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专家看好成都

  昨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在总府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作为本届西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西部金融论坛由主题论坛和两个专题研讨会构成,在当天的演讲与研讨中,与会嘉宾发表了各自真知灼见,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新方案,对于西部省区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信心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论坛发挥论坛资源聚集、政策引导、信息发布、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对接的平台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四川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聚集力和金融服务的辐射能力,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增添活力。

  据悉,本届主题论坛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强化金融支持,加快西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中心演讲。两个专题研讨会分别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两个方面深入研讨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金融配套政策措施。据悉,在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金融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众多金融界专家为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出谋划策,纷纷表示,对成都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前景看好。

  作为今年西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西部金融论坛自2010年开办以来,已成为我国最高规格的金融盛会之一,不仅为西部地区搭建了政策引导、资源聚集和产融对接的多功能平台,而且成为我国西部金融改革、开放和合作的重要窗口。

  权威声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

  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对西部地区发展决策转变和结构调整支持转变。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对西部地区资产规模,“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执行比大型金融机构低7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当地法人的金融机构实行比正常标准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中央银行贷款区域间的调整力度。未来,要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深入金融改革,进一步健全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改变过去主要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开拓新业务,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创新,突出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要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开展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西部地区金融业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

  西部地区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7%

  昨日,第三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之“转变发展方式,强化金融支持,加快西部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发表了《西部大开发与“十二五”规划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演讲。蔡锷生认为,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银行业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做好战略规划、优化体制、风险防范等三方面的工作,在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基础金融服务战略的同时,促进西部金融的服务力。

  蔡锷生表示,近年来银监会不断完善差异化的竞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节能环保,承接产业转型的项目的信贷支撑力度。有效的金融支持为西部地区增强综合经济实力。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7%,已经在近三年终超过东部,同时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面貌的发展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快,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从当前形势看,蔡锷生总结了我国银行业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应做的三点工作,首先应积极做好战略规划,将西部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资源分配,不断提高金融分步实现银行业发展的均衡协调。其次,促进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利率定价机制,业务产品创新机制。加快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步伐,不断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同时,增加风险防范,要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把握好动态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定。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对西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优先审核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昨日在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正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支持西部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支持西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展壮大的有利措施,使资本市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为地方经济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截至今年8月底,西部12省区市共有上市公司362家,证券基金期货法人机构3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42亿元,西部开发15年来资本市场已累计以私募企业发展直接融资5004亿元。

  今年以来证监会继续拓展资本市场服务西部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西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优先审核,西部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上市11家,在同期全部上市企业加速和筹资的比例明显提高,目前西部经济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107家。

  中国保监会纪委书记陈新权:

  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拥有更大的空间

  中国保监会纪委书记陈新权在昨日的论坛中,就保险业服务西部地区发展发表了演讲。他表示,西部地区转型跨越发展,为保险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未来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业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保险的市场需求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陈新权认为,近年来西部保险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保险的深度和力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目前保监会正在稳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面的改革,主要是着眼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项目继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比重,放宽无担保债券的投资范围。对于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态环保的重点建设项目,保险业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将来的工作中,应推进保险创新,助力西部保险转型。同时,西部保险业还应该努力提升服务层次,助力西部民生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服务,要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要大力推进健康养老保险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积极参与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探索发展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医疗事故等责任保险,为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切身利益提供服务。

  热点话题

  推动金融创新 服务中小微企业

  参加本届论坛的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达到220余家。在论坛上,权威金融业人士对“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多层次资本运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在昨日下午进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题研讨会中,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树明在论坛上表示,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银行贷款。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规模小,势力弱,信用程度不高,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仅间接融资成本过高,而且获得银行贷款的规模也比较有限。他认为,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还可以借助债券市场拓宽西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场外市场的发展将有效缓解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谈到多层次资本运作,孙树明认为,成长中的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还可以借助在准入门槛的场外市场挂牌,通过交易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让企业股份的流动,吸引更多的专业机构参与进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交易,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有效补充和良性循环,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也在上午的专题演讲中提到,当前应多探索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张云认为,推进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结构,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西部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正在集中释放,这就需要融资结构的多元化、逐步改变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格局。张云说,国务院公布的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末社会直接融资比重要达到15%,2011年四川融资比重已经达到16.8%,高出目标近2个百分点,在这方面仍然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激活民间资本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为此,要加快西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私募债,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工具的运用,加快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努力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建立并完善全面的小微金融服务

  虽然各家银行都有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但小微企业仍普遍反映贷款困难,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表示,还是金融服务不够完善和全面。他认为,国发14号文件已经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揽子的措施。除了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增量要高于同期水平,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的考核制度,落实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外,银行业应明确定位方向,加快经营方式的转变,要走差异化的道路,并立足于本地发展、立足于特色经营、立足于服务实体、最重要的立足于市场定位,也就是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华而诚强调,对于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和队伍建设的能力。银行只有掌握风险控制的技术,作为领域的实践者,深入实地研究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为小微企业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信贷模式,通过沟通的技巧,真实的信息,尽可能还原真实的观念和逻辑预测未来,这将是银行培养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习惯的必经过程。“没有不好管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华而诚说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许科敏昨日表示,成都在微型金融发展方面有积极探索,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等的设立和发展,具备了蓄势待发的基础。

  重点关注

  “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专题讨论——

  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需要产业发展配合

  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需要产业发展配合。在昨日西部金融论坛的“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专题讨论中,众多金融界专家为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出谋划策,呈现了一场金融思想和智慧的盛宴。

  成都的金融资本和人才很重要

  什么叫金融中心?这成为专题论坛的开篇话题。对此,深圳综合经济开发院金融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表示,一个金融中心,它应该是金融资源相对集聚和辐射的地方。那么从全球范围来看,集聚的按照区域和辐射的范围来分,可以分成大概叫全球性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国家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特征就是金融资源相对集聚和辐射。金融资源大概分五类:金融资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信息和金融人才,归结成为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最为重要。

  “成都打造的西部金融中心则是区域性金融中心。”张建森说,成都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就要让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集聚到此,让他们在这里盈利。因为金融资本唯一的目的是盈利,就是追求利润,而掌控金融资本的则是金融人才。所以金融中心的形成,核心要素可以归结为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

  成都应该进一步扩大辐射力

  对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成都银行董事长毛志刚表示,成都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要要体现出金融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他说,成都良好的金融环境让此处具有很强的金融集聚能力,比如成都现在有50多家银行机构,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还包括很多外资公司都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说明成都的金融环境良好。辐射能力则是要靠地方的法人金融机构去实现。成都银行作为四川成都的一家法人金融机构,现在已经在重庆、西安设立分行,在四川省内很多地区,包括资阳、广安、眉山设立分支机构。从这个角度来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外的辐射对当地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有帮助的。

  成都打造中国西部金融中心的条件是否具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表示,关于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从很多方面有了体现,成都在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同时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上,上市公司在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等等方面也在开始起步。从这方面来讲,成都金融中心建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成都一直按照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成都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前景是看好的。”

  在场专家还建议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要发展金融,首先要靠产业发展配合,要发展产业就要创新融资机制。其次要做大做强法人机构,再者就是扩大金融市场的辐射力。“可以将金融作为独立产业来发展,这样更高效有力。”

  本报记者 宁俐 张惠

分享到:
  • 新闻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
  • 体育足协杯-15:30视频播山东-贵州 19时恒大
  • 娱乐疑周冬雨男友曝光殷勤接机甜蜜宵夜(图)
  • 财经农民卖山寨羊毛衫终审被判罚199万
  • 科技iPhone 5上市三日售500万部不及预期
  • 博客韩寒:希望太太和前女友能和睦相处
  • 读书毛泽东最欣赏的十位女性最终结局(图)
  • 教育国外大学开学趣事多:第一周就发避孕套
  • 育儿生孩子成昂贵历险:英美孩子变奢侈品
  • 健康遭遇妇产科男医生尴尬 妇科检查细节揭秘
  • 女性秦海璐惊艳时装周 亚洲先生面试现奇葩
  • 尚品你没吃过的大闸蟹 红烧肉配葡萄酒
  • 星座运势10月运势汇总 12星座为何值得娶
  • 收藏唐卡农民画能卖10万 中国历代茶具演进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东部沿海部署东风21C 或已锁定钓鱼岛
    2. 2深圳保钓游行中两名打砸嫌疑人自首
    3. 3我海监66和46船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4. 4中国将用无人机加强钓鱼岛等海域管控
    5. 5日外交人士称日中确有搁置钓鱼岛争议共识
    6. 6中国首艘航母平台举行升旗仪式
    7. 7宜兰60艘渔船24日赴钓鱼岛 台海巡署护卫
    8. 8分析称美日夺岛演习为宣传不为实战
    9. 9深圳公布保钓游行打砸者图片 5人已自首
    10. 10我两艘海监船继续在钓鱼岛领海维权巡航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